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26 09: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人教版七上生物新教材
生物的共同特征
识记技巧:人是生物,人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以自己为例,理解性的说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
3.生物能进行_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细胞
营养
呼吸
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
转换器
物镜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
遮光器
平面镜
凹面镜
光强用小光圈
光弱用大光圈
光强时用
光弱时用
使物像更清晰
大幅升降镜筒
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
放:距边缘7厘米
一转__________
二转__________
三转__________
一放_____________
二降三升:
_________________
四调:
_________________
转换器
遮光器
反光镜
玻片标本
转动粗准焦螺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升镜筒
取玻片
物镜偏两旁
下降镜筒最低
取镜安放
对光调光
调焦观察
整理收镜
单目显微镜
显微镜的成像
1.成像特点:成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相当于旋转了180度)
玻片上是“p”

d
显微镜视野中是“d”
p

d
玻片移动前

d
玻片移动后
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显微镜的成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_____的放大倍数 x ______的放大倍数
3.低倍物镜下和高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的区别
镜头倍数 视野 放大 倍数 细胞 大小 细胞 数目 视野 亮度 视野 范围 玻片与镜头
间距离
低倍 小 小 多 亮 大 远
高倍 大 大 少 暗 小 近
目镜 物镜
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









干净纱布
清水
生理盐水
防止细胞重叠
一侧先接触
再缓缓放下
碘液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
偏左上方。
②先轻轻画出轮廓,再正式画好,要根据观察到的
物像,务求图形真实。
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
阴影。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④文字说明一般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
示线,在线旁注字。
⑤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壁
液泡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含 元素
如 , 等。
有机物:一般含 元素,
如 、 、 和 等。


无机盐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过程
光能
叶绿体
(植物)
化学能
(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
植物细胞所需能量
线粒体
(植物)
动物细胞所需能量
线粒体
(动物)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克隆羊多莉与 羊非常相似,
说明遗传信息存在于 中。
2.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 、


3.细胞的生活是 、

的统一。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供核母羊
乳腺细胞
融合细胞
供卵细胞母羊
有核卵细胞
无核卵细胞
体外培养
胚胎
代孕母羊
克隆羊
B
A
C
B
细胞核
生长
发育
遗传
物质
能量
信息
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新生命
发育起点
(受精卵)
(数目增多)
(体积增大)
(种类增多)
遗传物质不变,染色体数量不变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分裂过程
细胞核 _______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细胞质 ________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细胞膜 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 细胞膜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
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壁 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无
简记:核—质—膜—壁
简记:核—质—膜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和DNA之间的关系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细胞核、染色体、蛋白质、DNA之间的关系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
① 染色体先复制一份(n→2n)
② 再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2n→n)
结果: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先复制,后均分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细胞
分化
组成
组成
协调
配合
细胞
组织名称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功能 保护、分泌 收缩、舒张 支持、连接、 保护、营养 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举例 皮肤上皮 骨骼肌 心肌 血液、骨组织、 韧带、脂肪 脑和脊髓中主要是
神经组织
简记:上机结神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组织
器官
组织
组织
组织
组织
器官
细胞
器官
植物体
组织
分生
保护
薄壁
输导
机械
营养
生殖




果实
种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
简记:保输机分薄
组织名称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 分生组织
主要功能 保护作用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储藏营养物质 支撑和保护 分裂能力强
图示
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草履虫的趋性
食盐
遇到食盐粒,它们会快速游动躲避
一滴肉汁
草履虫会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液滴中
不利刺激
有利刺激
趋利避害
藻类和孢子植物
植物名称 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常见植物 衣藻、水棉、 海带、紫菜等 墙藓、葫芦藓、地钱等 卷柏、贯众、
满江红、桫椤等
生活环境 主要分布在水中 主要生活在_____的 陆地环境中 主要生活在______的
陆地环境中
形态结构 无___________ 有_______和______; 无_________ 有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
繁殖方式 ________________ 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等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 指示植物 食用、药用、形成煤、观赏等
阴湿
阴湿
根、茎、叶
根、茎
假根
输导组织
根、茎、叶
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种子植物
根据种子是否有 包被,分为两大类群: 和 。
果皮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苏铁、银杏等
被子植物也称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
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4种器官,无花、无果实
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1.菜豆种子:由 和 组成。(营养贮存部位: )
2.玉米种子:由 、 和 组成。(营养贮存部位: )
3. 是新植物的幼体,由 、 、 、 组成
种皮 胚

种皮 胚 胚乳
胚乳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注意:胚乳不属于胚的结构
动物的类群
动物(150多万种)
分类依据:有没有由 组成的 。
脊椎骨
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扁形动物
环节动物
线虫动物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棘皮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刺胞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菌落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1、 .
2、 .
3、 .
4、 .
(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供有机物、水)
(杀死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提供适宜的温度)
小 光滑粘稠、粗糙干燥
大 絮状、绒毛状、蜘蛛网状
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细菌或真菌)
微生物的分布
细菌
1.细菌都是 细胞个体。
2.细菌有球形的、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
3.细菌与动植物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 ,
因此细菌属于 生物。
4.在细胞质中没有 ,只能依靠现成的
有机物生活,因此营养方式是 。
5.细菌生殖是 生殖。
6.细菌适应不良环境的方式是形成_______________。
7.利用 可制作酸奶和泡菜;制醋利用 ;利用 制作味精。

杆形
螺旋形
成型的细胞核
原核
叶绿体
异养
分裂
芽孢
乳酸菌
醋酸菌
棒状杆菌
真菌
孢子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1.真菌既有 细胞的又有 细胞的。
2.结构: 。(属于 生物)
3.营养方式: 。(由于细胞中没有 )
4.生殖方式: ;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 生殖。
5.利用 可制作馒头、面包、和甜酒等。
单 多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真核
异养
叶绿体
孢子生殖
酵母菌
出芽
菌盖
菌柄
菌丝
子实体
蘑菇
青霉
酵母菌
病毒
蛋白质
遗传物质
蛋白质
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
腺病毒
大肠杆菌噬菌体
蛋白质
遗传物质
1.观察工具: 显微镜。
2.生活方式:不能独立生活,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3.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内部的 构成。
5.增值方式: 。
电子
寄生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
蛋白质
遗传物质
自我复制
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植物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物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态结构
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殖方式
形态结构
从种到界







共同特征最多,
亲缘关系最近,
生物种类最少
共同特征最少,
亲缘关系最远,
生物种类最多
双名法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68年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双名法
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
属名
种加词
命名者的姓名(可省略)
拉丁文,斜体字
正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