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原卷版+解答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08:56:0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专项复习
(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B)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①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②,涧底石平如砥③。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C)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选自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横亘:横贯。②汤(shānɡ)汤: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联系常见成语 岩穷矣  穷尽 
迁移课内字词 约去灵岩十余里  距离 
根据语境推断 循麓而右  沿着 
10.(2分)请将“之”“其”“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其 ) B.( 而 ) C.( 之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
一路上,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交相辉映。
13.(4分)【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
【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甲】文借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表达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乙】文通过对雁荡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其奇观异景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A)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B)有之。问(C)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②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③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有删改)
  【注释】①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此时同贬居永州。②瀯瀯(yínɡ yínɡ):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③匝旬:周旬,即十天。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联系常见成语 以效兹丘之下  效力 
迁移课内字词 止四百  仅,只 
根据语境推断 虽古好事之士  爱好 
10.(2分)请将“而”“则”“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则 ) B.( 而 ) C.( 其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的精神状态。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2分)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 摒弃世俗名利 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的 欣喜、自得 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A)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隟③也,则施施(B)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C)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僇(lù)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②惴栗:恐惧不安。③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夕日欲颓  坠落 
联系常见成语 倾壶而醉  倒出来 
迁移课内字词 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 
根据语境推断 觉而起  睡醒 
10.(2分)请将“而”“其”“则”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其 ) B.( 而 ) C.( 则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的状态。
实是欲界之仙都。
14.(2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示例:【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美景的愉悦之情。【乙】文表现了作者忘忧的心态及其高洁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A),何必归乡(B)!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C)。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源推测 月色入户  门 
联系常见成语 与此孰胜?  谁 
迁移课内字词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  听说 
根据语境推断 念无与为乐者  游乐,玩乐 
10.(2分)请将“耳”“焉”“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焉 ) B.( 哉 ) C.( 耳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3.(2分)【甲】文提到“欣然”,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跟这种心情巧妙照应?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也传递出这种喜悦之情。一个“亦”字透出和友人心灵相通的愉悦。一个“但”字,轻微转折中有两人不同流俗的自得之情。
14.(2分)联系【甲】文,谈谈你对【乙】文中“闲者”一词的理解,并说说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心灵的人。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虽遭贬谪,却颇为雅致的人生态度,流露出豁达乐观的心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A),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①恤②不相睦,无患吴(B)。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③。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C)。今闻夫差④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差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三子:你们。②恤:忧虑。③旷:抛弃。④夫差:吴王阖庐的儿子。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无患吴(B)  担心,忧虑 
联系常见成语 而后喻  了解、明白 
迁移课内字词 楚大夫皆惧  害怕 
根据语境推断 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轻视 
10.(2分)请将“矣”“也”“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焉 ) B.( 矣 ) C.( 也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借此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
13.(2分)【乙】文中指出夫差“自败”的原因是“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请从【甲】文中也摘录一句话揭示夫差“自败”的原因。
死于安乐。
14.(2分)孟子论辩善用排比句式,请从【甲】文中任选一组,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开篇举出六个例子形成排比,由君王到臣子,论证有力,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A)?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B)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大将王永祚等久围永州,大兵赴救,胡一青率众迎敌,战败。同敞驰至全州,檄杨国栋兵策应,(C)解去。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释】①同敞:即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往之女家  同“汝”,你 
联系常见成语 或败奔  有时 
迁移课内字词 同敞危坐不去  离开 
根据语境推断 适同敞自灵川至  恰逢 
10.(2分)请将“以”“乎”“乃”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乎 )       B.( 以 )       C.( 乃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的“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
行天下之大道。
14.(2分)【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能,因为张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式耜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①(A)?”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B)!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C)。”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有删改)
  【注释】①术:方法。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草木 
联系常见成语 且仆于田  倒下 
迁移课内字词 未及移时  等到 
根据语境推断 行者见而哂之  嘲笑 
10.(2分)请将“矣”“也”“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乎 ) B.( 矣 ) C.( 也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3.(2分)【甲】文中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从“ 笑而止之 ”到“ 亡以应 ”的变化,侧面衬托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魄力令人信服。【乙】文中行者的态度也经历了相似的变化。
14.(2分)【甲】【乙】两文都能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愚公和农夫身上,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
【甲】文: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乙】文: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或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A)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B)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C),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吾欲入劳军  慰问 
联系常见成语 寇至御之  抵御、抵抗 
迁移课内字词 各将三千人  率领 
根据语境推断 量贼众寡  考虑 
10.(2分)请将“之”“乃”“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乃 )      B.( 而 )      C.( 之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范仲淹担任将领之时,敌军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13.(4分)【甲】【乙】两文均使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甲】文:在迎接皇帝劳军的过程中,霸上及棘门军营“将以下骑送迎”,而细柳营中周亚夫“将军亚夫持兵揖”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乙】文:在御敌方式上,先前“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这一根据官级大小出兵方式,与范仲淹“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这一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人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专项复习
(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B)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①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②,涧底石平如砥③。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C)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选自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横亘:横贯。②汤(shānɡ)汤: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 
联系常见成语 岩穷矣  穷尽 
迁移课内字词 约去灵岩十余里  距离 
根据语境推断 循麓而右  沿着 
10.(2分)请将“之”“其”“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其 ) B.( 而 ) C.( 之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
一路上,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交相辉映。
13.(4分)【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
【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甲】文借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表达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乙】文通过对雁荡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其奇观异景的喜爱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
  十三日,(我)从灵岩寺山门出发,沿着山麓向右走,一路上(只见)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色相辉映。高峻而顶部平展的,是板嶂岩。板嶂岩下耸立而又尖又窄狭的,是小剪刀峰。再往前走,重重叠叠的山岩之上,一座亭亭玉立的山峰直插云天,是观音岩。观音岩侧面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方。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坳向右转,有溪流浩浩汤汤,山涧底部的石头平坦得像细磨刀石。沿着山涧深处前进,大约离开灵岩寺十余里,经过常云峰,就见大剪刀峰介立于涧旁。大剪刀峰的北面,重岩陡然耸起,它的名称叫连云峰。从这里开始,山环水绕,峰回壁合,岩崖穷尽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A)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B)有之。问(C)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②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③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有删改)
  【注释】①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此时同贬居永州。②瀯瀯(yínɡ yínɡ):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③匝旬:周旬,即十天。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横柯上蔽  树木的枝干 
联系常见成语 以效兹丘之下  效力 
迁移课内字词 止四百  仅,只 
根据语境推断 虽古好事之士  爱好 
10.(2分)请将“而”“则”“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则 ) B.( 而 ) C.( 其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的精神状态。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2分)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 摒弃世俗名利 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的 欣喜、自得 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似乎)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仅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飘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也)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A)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隟③也,则施施(B)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C)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僇(lù)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②惴栗:恐惧不安。③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夕日欲颓  坠落 
联系常见成语 倾壶而醉  倒出来 
迁移课内字词 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 
根据语境推断 觉而起  睡醒 
10.(2分)请将“而”“其”“则”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其 ) B.( 而 ) C.( 则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的状态。
实是欲界之仙都。
14.(2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写出两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示例:【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美景的愉悦之情。【乙】文表现了作者忘忧的心态及其高洁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怀。
【乙文参考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A),何必归乡(B)!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C)。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源推测 月色入户  门 
联系常见成语 与此孰胜?  谁 
迁移课内字词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  听说 
根据语境推断 念无与为乐者  游乐,玩乐 
10.(2分)请将“耳”“焉”“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焉 ) B.( 哉 ) C.( 耳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3.(2分)【甲】文提到“欣然”,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跟这种心情巧妙照应?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也传递出这种喜悦之情。一个“亦”字透出和友人心灵相通的愉悦。一个“但”字,轻微转折中有两人不同流俗的自得之情。
14.(2分)联系【甲】文,谈谈你对【乙】文中“闲者”一词的理解,并说说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心灵的人。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虽遭贬谪,却颇为雅致的人生态度,流露出豁达乐观的心境。
【乙文参考译文】
  临皋亭下八十几步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想着回家乡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A),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①恤②不相睦,无患吴(B)。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③。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C)。今闻夫差④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差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三子:你们。②恤:忧虑。③旷:抛弃。④夫差:吴王阖庐的儿子。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无患吴(B)  担心,忧虑 
联系常见成语 而后喻  了解、明白 
迁移课内字词 楚大夫皆惧  害怕 
根据语境推断 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轻视 
10.(2分)请将“矣”“也”“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焉 ) B.( 矣 ) C.( 也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借此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
13.(2分)【乙】文中指出夫差“自败”的原因是“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请从【甲】文中也摘录一句话揭示夫差“自败”的原因。
死于安乐。
14.(2分)孟子论辩善用排比句式,请从【甲】文中任选一组,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开篇举出六个例子形成排比,由君王到臣子,论证有力,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
【乙文参考译文】
  吴军驻扎在陈国,楚国大夫们都惊惧,说:“阖庐善于驱使他的人民作战,在柏举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他的继承人(夫差)更厉害,怎么办?”子西说:“你们只忧虑自己内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担心吴国。当年阖庐吃饭时不吃两道菜,坐席不用两层,车船不用装饰。在国内,天降灾疫,亲自巡视,安抚孤贫,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在军队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给士卒共享。(他)勤恳体恤,与民同甘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我们先前的大夫子常轻视他,所以我们吃了败仗。现在听说夫差积聚珍奇,以享乐为务;把百姓看得如同仇人,没完没了地驱使他们。夫差这样做只不过是先自取失败而已,怎么能打败我国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A)?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B)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大将王永祚等久围永州,大兵赴救,胡一青率众迎敌,战败。同敞驰至全州,檄杨国栋兵策应,(C)解去。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释】①同敞:即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往之女家  同“汝”,你 
联系常见成语 或败奔  有时 
迁移课内字词 同敞危坐不去  离开 
根据语境推断 适同敞自灵川至  恰逢 
10.(2分)请将“以”“乎”“乃”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乎 )       B.( 以 )       C.( 乃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的“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
行天下之大道。
14.(2分)【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能,因为张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式耜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乙文参考译文】
  张同敞具有文武才能,精神意志奋发激昂。每次随军出征,就骑马冲锋在众将的前面。有时战争失利溃退时,张同敞端正地坐着不离开,众将领又回来作战,有时(也因而)获得胜利。军中将士因此敬服张同敞。大将王永祚等人长时间围困永州,大军赶去救援,胡一青率领众将应战敌人,战争失败了。张同敞骑马赶到全州,调动杨国栋军队策应,才解围。顺治七年,大军攻破严关,众将都放弃桂林离开。城中空虚无人,唯有瞿式耜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赶到,见到瞿式耜。瞿式耜说:“我是留守,应当为守城牺牲。你没有守城的责任,为什么不离开?”张同敞神情严肃地说:“古人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难道不允许我与你一起赴死吗?”瞿式耜大喜,拿酒与其同饮,房间中的烛光一直到天亮。临近早晨,(他们)被俘。敌人劝他们投降,不听从;又劝(他们)削发为僧,也不听从。于是敌人将他们幽禁在民房里,虽然两人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经过40多天后,两人整理好衣帽坦然赴死,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①(A)?”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B)!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C)。”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有删改)
  【注释】①术:方法。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草木 
联系常见成语 且仆于田  倒下 
迁移课内字词 未及移时  等到 
根据语境推断 行者见而哂之  嘲笑 
10.(2分)请将“矣”“也”“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乎 ) B.( 矣 ) C.( 也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3.(2分)【甲】文中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从“ 笑而止之 ”到“ 亡以应 ”的变化,侧面衬托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魄力令人信服。【乙】文中行者的态度也经历了相似的变化。
14.(2分)【甲】【乙】两文都能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愚公和农夫身上,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
【甲】文: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乙】文: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或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乙文参考译文】
  有个农夫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嘲笑他,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田一个月也耕不好!”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A)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B)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C),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吾欲入劳军  慰问 
联系常见成语 寇至御之  抵御、抵抗 
迁移课内字词 各将三千人  率领 
根据语境推断 量贼众寡  考虑 
10.(2分)请将“之”“乃”“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乃 )      B.( 而 )      C.( 之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范仲淹担任将领之时,敌军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13.(4分)【甲】【乙】两文均使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甲】文:在迎接皇帝劳军的过程中,霸上及棘门军营“将以下骑送迎”,而细柳营中周亚夫“将军亚夫持兵揖”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乙】文:在御敌方式上,先前“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这一根据官级大小出兵方式,与范仲淹“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这一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人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乙文参考译文】
  康定元年,元昊谋反,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御敌。
  在此之前,朝廷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就派官品低的将领首先出击。范仲淹说:“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按照官职等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原因啊。”于是(他)普遍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考虑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人。
…………
范仲淹担任将领之时,敌军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1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统编八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讲解课件
八上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
岩。岩下危立(B)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
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①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②,涧底石平如砥③。
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C)北,重
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选自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横亘:横贯。②汤(shānɡ)汤:大水急流的样子。③砥(dǐ):
细的磨刀石。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沿.溯阻绝
联系常见成语 岩穷.矣
迁移课内字词 约去.灵岩十余里
根据语境推断 循.麓而右
10. (2分)请将“之”“其”“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其 ) B. ( 而 ) C. ( 之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鸟 道 盘 折/逾 坳 右 转/溪 流 汤 汤。
顺流而下 
穷尽 
距离 
沿着 



/
/
12. (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
一路上,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交相辉映。
13. (4分)【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
【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甲】文借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表达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乙】文
通过对雁荡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其奇观异景的喜爱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
  十三日,(我)从灵岩寺山门出发,沿着山麓向右走,一路上(只见)山
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色相辉映。高峻而顶部平展的,是板嶂岩。板嶂
岩下耸立而又尖又窄狭的,是小剪刀峰。再往前走,重重叠叠的山岩之上,一
座亭亭玉立的山峰直插云天,是观音岩。观音岩侧面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
方。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坳向右转,有溪流浩浩汤汤,山涧底部的
石头平坦得像细磨刀石。沿着山涧深处前进,大约离开灵岩寺十余里,经过常
云峰,就见大剪刀峰介立于涧旁。大剪刀峰的北面,重岩陡然耸起,它的名称
叫连云峰。从这里开始,山环水绕,峰回壁合,岩崖穷尽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A)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B)有之。问(C)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
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①时同游,皆大
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
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
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②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
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③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
焉。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有删改)
  【注释】①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此时同贬居永州。②瀯瀯
(yínɡ yínɡ):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③匝旬:周旬,即十天。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横柯.上蔽
联系常见成语 以效.兹丘之下
迁移课内字词 止.四百
根据语境推断 虽古好.事之士
树木的枝干 
效力 
仅,只 
爱好 
10. (2分)请将“而”“则”“其”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则 ) B. ( 而 ) C. ( 其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铲 刈 秽 草/伐 去 恶 木/烈 火 而 焚 之。



/
/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
动听。
13. (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
心谋”的精神状态。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 (2分)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
美景以及 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
的 之情。
摒弃世俗名利 
欣喜、自得 
【乙文参考译文】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似乎)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仅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飘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也)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A)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栗②。其隟③也,则施施(B)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C)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
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僇(lù)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②惴栗:恐惧不
安。③隟(xì):同“隙”,指空闲时间。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夕日欲颓.
联系常见成语 倾.壶而醉
迁移课内字词 日.与其徒上高山
根据语境推断 觉.而起
坠落 
倒出来 
每天 
睡醒 
10. (2分)请将“而”“其”“则”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其 ) B. ( 而 ) C. ( 则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以 为 凡 是 州 之 山 水 有 异 态 者/皆 我 有 也/而 未 始 知 西 山 之 怪 特。



/
/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13. (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的状态。
实是欲界之仙都。
14. (2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则情感有异。请分别写出两位作者在文
中所寄寓的情感。
示例:【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美景的愉悦之情。【乙】文表现了作者
忘忧的心态及其高洁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怀。
【乙文参考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
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
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
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
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特形状的,
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A),何
必归乡(B)!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
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C)。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临皋闲题》)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此处是建造
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
免于服役而支付的。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源推测 月色入户.
联系常见成语 与此孰.胜?
迁移课内字词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
根据语境推断 念无与为乐.者
门 
谁 
听说 
游乐,玩乐 
10. (2分)请将“耳”“焉”“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焉 ) B. ( 哉 ) C. ( 耳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3. (2分)【甲】文提到“欣然”,文中还有哪些词语跟这种心情巧妙照应?试举
一例简要分析。
“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也传递出
这种喜悦之情。一个“亦”字透出和友人心灵相通的愉悦。一个“但”字,轻
微转折中有两人不同流俗的自得之情。
14. (2分)联系【甲】文,谈谈你对【乙】文中“闲者”一词的理解,并说说两文
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心灵的人。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虽遭贬
谪,却颇为雅致的人生态度,流露出豁达乐观的心境。
【乙文参考译文】
  临皋亭下八十几步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
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想着回家乡呢!江山风月,本来
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
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罢了。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
甚(A),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①恤②不相睦,无患.吴(B)。昔阖庐食
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车不饰。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
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
死知不旷③。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C)。今闻夫差④珍异是聚,观乐是
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差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三子:你们。②恤:忧虑。③旷:抛弃。④夫差:吴王阖庐
的儿子。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无患.吴(B)
联系常见成语 而后喻.
迁移课内字词 楚大夫皆惧.
根据语境推断 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10. (2分)请将“矣”“也”“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焉 ) B. ( 矣 ) C. ( 也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昔 阖 庐 食 不 二 味/居 不 重 席/舟 车 不 饰。
担心,忧虑 
了解、明白 
害怕 
轻视 



/
/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借此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
13. (2分)【乙】文中指出夫差“自败”的原因是“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
仇,而用之日新”,请从【甲】文中也摘录一句话揭示夫差“自败”的原因。
死于安乐。
14. (2分)孟子论辩善用排比句式,请从【甲】文中任选一组,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开篇举出六个例子形成排比,由君王
到臣子,论证有力,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
【乙文参考译文】
  吴军驻扎在陈国,楚国大夫们都惊惧,说:“阖庐善于驱使他的人民作
战,在柏举打败了我们,现在听说他的继承人(夫差)更厉害,怎么办?”子
西说:“你们只忧虑自己内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担心吴国。当年阖庐吃饭时不
吃两道菜,坐席不用两层,车船不用装饰。在国内,天降灾疫,亲自巡视,安
抚孤贫,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在军队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
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给士卒共享。(他)勤恳体恤,与民同甘
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我们先前的大夫子常轻视
他,所以我们吃了败仗。现在听说夫差积聚珍奇,以享乐为务;把百姓看得如
同仇人,没完没了地驱使他们。夫差这样做只不过是先自取失败而已,怎么能
打败我国呢?”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A)?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
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B)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
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大将王永祚等久围永州,大兵赴救,
胡一青率众迎敌,战败。同敞驰至全州,檄杨国栋兵策应,(C)解去。顺治七
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
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
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
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
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释】①同敞:即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
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往之女.家
联系常见成语 或.败奔
迁移课内字词 同敞危坐不去.
根据语境推断 适.同敞自灵川至
同“汝”,你 
有时 
离开 
恰逢 
10. (2分)请将“以”“乎”“乃”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乎 ) B. ( 以 ) C. ( 乃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
/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3. (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评价【乙】文中的“昔人耻独为君子,公
顾不许同敞共死乎”。
行天下之大道。
14. (2分)【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
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示例:能,因为张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式耜
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乙文参考译文】
  张同敞具有文武才能,精神意志奋发激昂。每次随军出征,就骑马冲锋在众将的前面。有时战争失利溃退时,张同敞端正地坐着不离开,众将领又回来作战,有时(也因而)获得胜利。军中将士因此敬服张同敞。大将王永祚等人长时间围困永州,大军赶去救援,胡一青率领众将应战敌人,战争失败了。张同敞骑马赶到全州,调动杨国栋军队策应,才解围。顺治七年,大军攻破严关,众将都放弃桂林离开。城中空虚无人,唯有瞿式耜端正地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敞从灵川赶到,见到瞿式耜。瞿式耜说:“我是留守,应当为守城牺牲。你没有守城的责任,为什么不离开?”张同敞神情严肃地说:“古人以独自做君子为耻辱,你难道不允许我与你一起赴死吗?”瞿式耜大喜,拿酒与其同饮,房间中的烛光一直到天亮。临近早晨,(他们)被俘。敌人劝他们投降,不听从;又劝(他们)削发为僧,也不听从。于是敌人将他们幽禁在民房里,虽然两人处于不同的屋子,但能听到彼此的声息,两人每天都赋诗唱和。经过40多天后,两人整理好衣帽坦然赴死,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
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
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
【乙】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
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①
(A)?”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
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
术谬(B)!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C)。”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有删改)
  【注释】①术:方法。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联系常见成语 且仆.于田
迁移课内字词 未及.移时
根据语境推断 行者见而哂.之
10. (2分)请将“矣”“也”“乎”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乎 ) B. ( 矣 ) C. ( 也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行 者 解 衣 下 田/一 息 而 数 锄/一 锄 尽 一 身 之 力。
草木 
倒下 
等到 
嘲笑 



/
/
12. (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3. (2分)【甲】文中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从“ ”到“
”的变化,侧面衬托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魄力令人信服。【乙】文
中行者的态度也经历了相似的变化。
笑而止之 
亡以
应 
【甲】文: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乙】文: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
的)。(或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
言权。)
14. (2分)【甲】【乙】两文都能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
愚公和农夫身上,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
【乙文参考译文】
  有个农夫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嘲笑他,说:“你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田一个月也耕不好!”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
气。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将要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困难。”农夫说:“困难的不是耕田,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过路人心服口服地走了。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
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
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
得入。于是上(A)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
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
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
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B)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
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
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
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C),量.贼众寡,使更⑤出御贼。
…………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
之前。④钤辖: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更:轮换。
9. (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吾欲入劳.军
联系常见成语 寇至御.之
迁移课内字词 各将.三千人
根据语境推断 量.贼众寡
10. (2分)请将“之”“乃”“而”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乃 ) B. ( 而 ) C. ( 之 )
11. (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将 不 择 人/以 官 为 先 后/取 败 之 道 也。
慰问 
抵御、抵抗 
率领 
考虑 



/
/
12. (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范仲淹担任将领之时,敌军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13. (4分)【甲】【乙】两文均使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甲】文:在迎接皇帝劳军的过程中,霸上及棘门军营“将以下骑送
迎”,而细柳营中周亚夫“将军亚夫持兵揖”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乙】
文:在御敌方式上,先前“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这一根据官级大小出兵
方式,与范仲淹“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这一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
流出战抵御敌人的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乙文参考译文】
  康定元年,元昊谋反,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御敌。
  在此之前,朝廷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就派官品低的将领首先出击。范仲淹说:“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按照官职等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原因啊。”于是(他)普遍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考虑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人。
…………
范仲淹担任将领之时,敌军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