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强化练习题--第1章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强化练习题--第1章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26 09: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2024山东济宁月考)下述古诗句中,部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其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  )
A.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2024安徽池州二模)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在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数量特征
B.植物可以是生物因素,作为栖息地也可以看作非生物因素
C.新冠病毒容易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3.(2024山西太原月考)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年~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 000只
②1915年~1930年驼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等
③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小于1950年
④1930年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自然灾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2024江西上饶期中)人工节制生育是指人为取走巢中部分卵和幼鸟。为了对大山雀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科学家在大山雀产卵后进行人工节制生育操作,统计当年幼鸟和成鸟数量并计算存活率,下表为部分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对照年 实验年(人工节制生育)
繁殖亲鸟数量(对) 52 55
巢中所含幼鸟 初始数量(只) 274 140
存活率 (%) 幼鸟 26 54
成鸟 11 20
A.与对照年相比,实验年大山雀成鸟的存活率增大
B.对照年幼鸟存活率比实验年低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
C.人工节制生育会改变大山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可以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大山雀成鸟的种群密度
5.(2024河南新乡期末)鸟类迁徙指一年中鸟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某地大雁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大雁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1990年以前,大雁栖息地数量远远多于其越冬种群数量
C.影响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因素,一般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D.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种群增长受到限制
6.(教材习题改编)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几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郁闭度 0 0.2 0.4 0.6 0.8 1.0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 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A.随郁闭度增加,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年蓬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相同
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主要与自身特性有关
C.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D.林木郁闭度由0.8增大到1.0,该人工林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K值不变
题组二 种群研究的应用
7.(易错题)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
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
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
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
8.(易错题)(2024河北邢台期末)影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也可能会提高或降低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将某种有害动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水平
B.可通过硬化地面、减少食物来源来降低老鼠的种群数量
C.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可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D.可通过增加鱼塘内鲤鱼幼鱼的初始数量,增加其环境容纳量,以提高鲤鱼产量
9.(2024广东汕头期末)我国古籍中有许多利用生态学原理防虫治虫的记载。东汉王充的《论衡》:“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明代霍韬曾说,广东香山、番禺等地有蟛蜞虫,食谷之芽,大为农害,唯鸭能啖焉,且鸭不为害农稻。清末的《蒲圻县乡土志》载有:“捕得蝗,刺孔点以痘浆,放令飞去,痘毒传染,其种自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害虫难以防治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害虫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高
B.“烈日乾暴”“则虫不生”,说明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C.可在蝗虫数量达到K/2时接种病毒进行防治
D.稻田中引入蟛蜞虫的其他天敌,均可“能啖焉”且“不为害农稻”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研究的应用
1.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完全消失的原因是发生了种内竞争
B.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捕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使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D.持续喷洒农药、引入或保护天敌,都有利于长期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2.(2024广东深圳阶段练习)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等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及遗传调节等属于内源性自动调节。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
B.种群数量降低有利于种群的持续性发展
C.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
D.在内、外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
3.(2024湖北荆门期末)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爆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爆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进行防治
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此环境下的K值
C.使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沙漠蝗能降低其K值
D.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种内竞争强度一致
4.(2024黑龙江哈尔滨九中月考)为研究食物来源相同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群落当中的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将X、Y、Z三种食性相同的单细胞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各组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各组实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①代表Y的种群数量变化
B.X和Y共同培养时,Y完全消失后,X的数量会长期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C.与单独培养相比,X和Z共同培养会导致两个种群的K值均降低
D.X、Y、Z单独培养时,种群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不变
5.(不定项)(2024山东德州期末)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不同因素(a、b、c)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和b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a因素的制约作用会减弱
C.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可用c代表
D.寒流对某种食草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可用b表示
6.(2024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阶段测试)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的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其中补充率代表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猎物净增长说明增长率大于死亡率,猎物净减少说明增长率小于死亡率
B.若该猎物表示害虫,当其数量超过B时,会导致该虫害的爆发
C.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和B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
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B时,种群可能出现K值,且K值为C
7.(2024安徽阜阳一中月考)“种群存活力”可用于研究种群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后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表所示数据,请据表回答问题。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若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在    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如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规模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5%,当限制压为0.02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    只。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基础过关练
1.C 一夜的风雨过后,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海棠树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C符合题意。
2.A 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数量特征,如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不具有性别比例,A错误;植物可以是生物因素(如竞争物种),作为栖息地也可以看作非生物因素,B正确;新冠病毒容易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3.D 由题图可以看出,该弧岛上1915年~1930年驼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食物充足、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等,②正确。1930年后,驼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环境遭到了破坏(可能与食物缺乏、自然灾害等有关),驼鹿种群数量最后稳定在500只左右,所以该孤岛上驼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3 000只,①错误,④正确。1930年驼鹿种群数量较多,1950年驼鹿种群数量较少,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大于1950年,③错误。
4.C 对照年大山雀成鸟存活率为11%,而实验年大山雀成鸟存活率为20%,A正确;巢中所含幼鸟初始数量对照年远多于实验年,对照年可能因食物等资源不足,造成幼鸟存活率低,B正确;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影响,人工节制生育并未改变环境,所以大山雀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会因人工节制生育而改变,C错误;大山雀成鸟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以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大山雀成鸟的种群密度,D正确。
5.B 冬季温度低,鸟类的食物减少,鸟类通过迁徙到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继续生存,该地大雁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温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正确。图中两个纵坐标的数值不同,在1990年前,大雁栖息地数量远远少于其越冬种群数量,B错误。由于食物和空间等资源有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种群增长受到限制,D正确。
6.D 随着郁闭度的增大,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均逐渐减小,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郁闭度下,三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自身特性有关,B正确;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郁闭度、气温、干旱等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林木郁闭度由0.8增大到1.0,该人工林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种群数量减少,K值下降,D错误。
7.C 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保持在K/2,C正确。
8.D 环境容纳量由资源、空间、天敌等环境因素决定,防治有害生物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降低有害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保护或繁殖生物时,可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提高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与种群的初始数量无关,D错误。
9.A 种群密度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害虫数量多,难以防治,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害虫的繁殖能力强,出生率高,A正确。“烈日乾暴”(在高温环境下晒干)“则虫不生”,说明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受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B错误。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害虫数量会迅速增长,应在蝗虫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防治,C错误;稻田中引入蟛蜞虫的其他天敌,不一定“不为害农稻”,D错误。
能力提升练
1.B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完全消失的原因主要是与双小核草履虫发生了种间竞争,A错误;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捕鱼时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为K/2左右)使种群增长速率较大,才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C错误;持续喷洒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不是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的有效方式,D错误。
2.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温度、水分和疾病等因素属于外源性种群调节因素,A正确;种群的延续需要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时,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B错误;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进而引发内分泌失调等,使种群数量增长停止或被抑制,继而又降低了社群压力,因此内源性自动调节强度受种群数量的影响,C正确。
3.A 由题图可知,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尽早进行防治,A正确;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为K值,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不能维持相对稳定,不是K值,B错误;引入天敌等手段可降低沙漠蝗的K值,使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沙漠蝗无法降低其K值,C错误;第18个月时,食物资源减少,种内竞争较9个月时的强度大,D错误。
4.C X、Y、Z食性相同,则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共同培养时<单独培养时,据此分析题图。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是“J”形增长的特点,X和Y共同培养时,Y完全消失后,由于生存空间有限、资源有限等,X的数量不会呈“J”形增长,B错误;X和Z存在竞争关系,二者共同培养时会导致彼此的K值均降低,C正确;X、Y、Z单独培养时,种群均呈“S”形增长,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5.ABC 从图中分析,在a、c因素影响下,死亡率随种群密度的改变而改变,a、c为密度制约因素;在b因素影响下,种群密度的变化不会影响死亡率,b应为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种群数量超过K值时,密度制约因素(a)的制约作用会增强,B错误。传染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增大作用增强,死亡率会增大,可用a代表,C错误。寒流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可用b表示,D正确。
6.A 猎物净增长、净减少与猎物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A错误。
猎物种群数量 选项分析
A~B 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猎物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C正确
超过B (小于C) 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猎物(害虫)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大,导致该虫害的爆发,B正确
超过C 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猎物种群数量会下降,最后在C保持稳定,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种群可能出现K值,且K值为C,D正确
7.答案 (1)种群密度 (2)28~30 (3)增大 增大 140
解析 (2)分析表格:自变量是初始种群规模,因变量是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随着初始种群规模的增大,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降低,其中初始种群规模为70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0,即存活率最高。初始种群规模为28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6.5%;初始种群规模为30只时,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4.1%,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在28~30只之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