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09: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考点梳理
【学习目标整合】
1.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
2.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能够区分观点与材料。
3.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本文在论述““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了论证。如文中第9段列举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明了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证明了“敬业”的重要性。论据具体有力。
论证方法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这一过程所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
①第X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1、一般的解题步骤有三步:
①通过读相关内容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
②分析论证的具体内容;
③联系上下文或论点,分析该论证方法的作用
2、常见的论证方法及答题格式:
①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人。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或列举论据。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例题1】
阅读下面议论文阅读,完成下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时,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求极限往往使人痛苦,但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扛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他的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18日,有删改)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及解析:
1.答案: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2.答案: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对其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型,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清楚层次结构,然后概括层次内容,最后用标志词组织语言即可解答。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精炼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3.答案:①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②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形象说明了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为论点服务的作用。①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证明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②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象,进而有力的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文章由普通运动员和顶尖运动员喜欢训练的动作不同,这一现象,引出了论点“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接着从“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从正面论证了论点。⑤⑥段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最后作者指出人要有伟大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主旨。第三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没有具体语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能顺利分析的段落进行解答。
二、联系实际谈个性感悟
本文的作者雨果是法国人,但他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所谓的“胜利”。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够“爱国”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谈个性感悟,是中考中考查学生能力的开放式题型。
联系实际谈个性感悟,考查的重点是在深人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解读,拓展探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中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①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②读了文章后,你对XX问题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准确、深刻地领会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
②要紧扣文章,紧扣题目所要求感悟的具体内容,切忌不着边际地空谈。
③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或联系探究材料,要有新意,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对作品的思想观点进行简单的重复,要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做到见解新颖独特,启人心智。
答题模式: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或立场+联系实际叙述具体情形+自己的感受。
④立论要公允,说理要充分。
【例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4.“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一次偷窃”指什么事?作者对“两名窃贼”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画线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6.“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假如学校组织一次“走进圆明园”的研学旅行,请联系本文内容,以“圆明园的废墟在沉思”为主题,写一段议论的文字,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表达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4.答案:火烧、洗劫圆明园;强烈谴责。
解析:第⑤段,“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是作者对这封书信的总结。
“一次偷窃”指的是第①段“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可概括为:火烧、洗劫圆明园。
根据第③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作者把法兰西和英吉利“两名窃贼”比作两个强盗,运用了比喻修辞,通过这两个欧洲国家对圆明园的洗劫可知,他们的行为类似强盗的行为,使两个国家形象更具形象化,并且对他们进行了贬义化处理,指出英法两国联军远征中国,其实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最终一定会受到历史的审判,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国家行径的强烈谴责和鲜明的立场。
5.答案:干得“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
解析:第①段“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中“更漂亮”一词运用的是反语,根据前文“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他们所干的事情并不是“漂亮”的,而是一种侵占和掠夺。他们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掠夺和破坏,是反人类的强盗行为。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强烈讽刺和谴责了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
6.答案:面对这断壁残垣,圆明园我想对你说;英法歹徒豺狼豹,肆无忌惮横冲直撞;中国历史遭摧残,园林艺术损失殆尽;中华文明退大步,满面屈辱舍你其谁;何时中华强盛时,洗尽污泥再展雄姿。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获得了祖国的解放,迎来人民的幸福生活。
解析:要求以“圆明园的废墟在沉思”为主题,写一段议论的文字,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表达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可从“落后就要挨打”“统治者要以人民为本,要依靠人民”“要自强奋进”等角度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闭关锁国,以欺压剥削人民为乐,逆时代潮流而行,在列强入侵面前,一败涂地,蒙受耻辱。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决不能重演,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把祖国建设成强大的国家,为人民的平安幸福生活而奋斗。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中的“快活”是形容词。
B.“精神的三间小屋”“斑羚飞渡”“蚊子和狮子”“热爱生命”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中的谓语是“盛放”。
2.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弋(yì) 栖息(qī) 轻觑(xù) 铮铮作响(zhēng)
B.宽宥(yòu) 矗立(zhù) 云霓(ní) 费时弥久(mí)
C.广袤(mào) 麾下(huī) 显赫(hè) 鸠占鹊巢(jiū)
D.坍塌(tān) 困厄(è) 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suì)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语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C.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D.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B.雨果是法国作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雨果曾发表抗议信,怒斥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复活》《九三年》等。
C.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被称为“智慧、诚实和正直的知识分子象征”。毕淑敏著有《红处方》《血玲珑》《悲惨世界》等。
D.2024年是小杨12岁本命年,姑姑送给他一个腾龙储钱罐,送给小他2岁的妹妹一个奔马储钱罐。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B.“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号石大家一起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C.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让师生近距离直观感受并领悟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D.医务人员为学生讲解近视防控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用眼、科学防控的意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英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C.《论教养》的作者利哈乔夫是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她在文中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建设问题,令人耳目一新。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
③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④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只多一个百分点,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容量。
⑤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⑥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⑦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⑧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⑨在我们的小屋里,常常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⑩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精神的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江米纸的窗棂破裂……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摘自《精神的三间小屋》,有删改)
8.阅读本文,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
9.文中作者提到建设三间小屋,在段落安排上,你认为建设这三间小屋的顺序是否可以打乱?请阐明理由。
10.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常常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11.结合课文,说说怎样才能使我们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并有丰富的储物。
阅读下面,完成下列各题。
论教养
(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可能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12.作者利哈乔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却说“我不敢贸然提供”、“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又说“跟读者交换意见”。这是一种怎样的说法?这样说有怎样的作用?
13.选文部分主要写了六种表现,都属于哪一类的表现?结合课文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14.选文部分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
15.你的同学小明的父亲在小明做功课时,把电视音量放得很响,请你帮小明组织一下给他父亲沟通的语言,50字以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用“假若”连接,表明本项是假设关系的复句,故选C。
2.答案:C
解析:A.轻觑(xù)——qù;B.矗立(zhù)——chù; D.自惭形秽(suì)——huì;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赞誉”是反语,讽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B.“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谴责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行为;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胜利者”是反语,愤怒谴责英法联军侵略者的罪行;D.“战利品”指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等,没有明显的情感反差;故选D。
4.答案:A
解析:A.“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和“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在有逗号的基础上,应该用分号,故把第二个逗号改成分号;故选A。
5.答案:D
解析:A项,梁启超不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戊戌六君子”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B项,《复活》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C项,《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
6.答案:A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关键在于”后加“能否”。
7.答案:B
解析:雨果是法国作家。
8.答案: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充满爱的阳光,从耕耘事业中获得精神的营养,并且不迷失自我。
解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文的标题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概括了本文论证的主要内容,修葺精神的屋宇指的是建设好自身的精神世界;如何建设精神世界呢?再根据文中的三个分论点可知,分别为“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容量”“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以及“安放我们自身”。据此即可得出作者观点。
9.答案:不可打乱。先从自身出发,谈爱与恨,然后谈事业,最后强调“我很重要”。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恨,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没有“我”一切都会坍塌,位置不可调换。
解析:首先了解三个分论点的内容,然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第一间屋子要“盛放我们的爱和恨”,是从一个人的内心出发,谈个人的情感;第二间屋子“盛放我们的事业”,谈个人如何面对事业;第三间屋子“安放我们自身”,作者认为我们不可迷失自我。由此可见,三者是由个人的情感到事业,最后强调自身的重要性。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身,那么情感与事业则无从谈起;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恨,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所以三者之间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关系,不可调换位置。
10.答案:因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在被世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会丢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道马场。
解析:解答本题需在阅读文章,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具体的语句概括作答。依据下文“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可知,这句话就是指在当今社会,我们在被世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往往丢失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头脑。
11.答案:①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②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③安放我们自身,建立精神的栖息地。
解析: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依据题目可筛选出文章中三个分论点,即④段的“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容量”,⑦段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和⑧段的“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综合作答。
12.答案:这是一种谦虚、低调、有教养的说法。这样表达更严谨,同时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易于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解析:“不敢贸然”“跟读者交换意见”,自谦性的委婉的表达要与读者交换意见,有利于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作者为人的谦虚低调、有教养。不把话说的绝对,也体现了议论文语言表达严谨、周密的特点。
13.答案:都属于不善于与亲属交往,不够尊重亲属,没有教养的表现。 作用:作者举生活中不会与家人沟通,不够尊重家人,没有真正教养的人的具体例子,使得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与读者产生共鸣。
解析:围绕第四段“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作者列举六种“没有教养”的行为表现,这六种表现均是发生在家里和家属之间的小事件,都属于不善于与亲属交往,不够尊重亲属,没有教养的表现。
文章以较多的例子,列举无教养的表现,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的观点,也从反面论证真正的教养是什么,同时提醒读者反思,与读者产生共鸣。
14.答案: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谦让礼让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解析: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此文首先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接着,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最后,从正面论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结合“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可概括提炼出观点: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谦让礼让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15.答案:爸爸,您好!您可以把电视的声音稍微调低一点吗?我正在写作业,否则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写作业的效率。 谢谢爸爸啦。
解析:注意表达要委婉,有说服力,注意联系本文的关键词——“教养”。
在本题中,说话的对象在“爸爸”,小明对爸爸说话的语气要有礼貌用语“您好”,委婉的提醒爸爸“把电视的声音稍微调低一点”,做个有教养的人,同时把自己的困扰说清楚“影响写作业的效率”,让爸爸明白自己的感受并做出行为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