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09: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考点梳理
【学习目标整合】
1.学习鉴赏诗歌作品,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情感的发展脉络,能够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或借物表情达意的写法并尝试小诗创作。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课内常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诗集《大堰河》《北方》,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主要有诗集《“小迷糊” 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集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课外延伸
1.风骚
“风骚”一词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与“骚”在汉代已出现相互结合的趋势,至南朝逐渐并称。“风骚”多用以指代文学或文采,形容人时指文采不凡,有才华。后亦可指在某方面表现出众,独树一帜。后来“风骚”一词被用来形容女子举止轻佻,已与本义相差很远。但总体来说,“风骚”是一个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词语,它的产生及意思的发展演变,都受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文学。
2.例说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鸟”意象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位“常客”。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啼声凄切,泪尽继而流血。故诗人们经常将哀怨之情寄托在杜鹃身上。又因杜鹃鸣声很像“不如归去”,诗人常将它用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鹧鸪:鹧鸪叫声凄切、清长,音似“行不得也哥哥”,于是在诗词中,鹧鸪声便成了哀怨、凄清的化身,如“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燕子:成双成对的燕子,总让人想到团圆或离散,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世事变迁、昔盛今衰之感,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黄鹂:又名黄莺,它的叫声清脆婉转,诗人喜欢用它表达喜悦之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人的喜悦从黄鹂的鸣叫声中便可感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大雁:大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归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乌鸦:乌鸦通身乌黑,叫声怪异凄凉,故人们常用它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如“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墓”与“坟”是什么关系
墓,从土,从莫,联合起来表示“在黄昏时刻下葬”。墓,就是掘坑穴葬去世之人后盖土的地方,如施耐庵墓、烈士公墓。
坟,本义为高出地面的土堆,如屈原《楚辞·九章》中有“登大坟以远望兮”,意思就是登上大的土堆向远处眺望。后“坟”指埋葬去世之人的地方。
现在“墓”和“坟”已经通用,但二者最初是有区别的:“墓”,一般与地面齐平,上面不植树;“坟”,是在墓上再堆起一个土包,以作标记。所以古人有“墓而不坟”的说法。
此外,与“坟”“墓”相关的词语还有“茔”“冢”“丘”“陵”等等。
4.古代帝王冠冕上为何要悬挂珠帘
冠,帽子;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帽子。《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叫旒,也叫玉藻。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玉串,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
《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靛纩(黄色丝绵球)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这里主要意思是说,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凡事也不可过分较真,求全责备,有时需要睁只眼闭只眼,网开一面。从此处可以看出帝王帽子前面坠的玉串,还真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下列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是以诉说为主,而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
B.诗中“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两句,烘托出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
C.四月的春天终将离去,黄昏后星子的“闪”让诗人心中升起一丝惆怅。
D.这首诗的诗眼是“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2.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B.我们可将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视为整个中国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写下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光的赞歌》《乡愁四韵》等。
C.“思乡”是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鸿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D.《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等到降世那天,同命必须分体,更要断然破胎、截然开骨,在剧烈加速的阵痛之中,挣扎着,夺门而出。
②所以中国人计算年龄,是从成孕数起。母亲的恩情早在孩子会呼吸以前就开始了。
④那原始的十个月,孩子虽然眼睛都还未睁开,但已经样样向母亲索取,负欠太多。
⑤可以说,生日蛋糕之甜,烛火之亮,都是用母难之血来偿付的。
A.③②④①⑤ B.③①②⑤④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④②③
5.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独特载体,屋瓦前的青山绿水,阡陌间的鹤发翁媪,都令离乡人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因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保护好这些乡愁载体,才能更好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①如村头的古树,千年的祠堂,以及各种地方的风味特色小吃
②乡愁不仅关乎山河故人,也寄托在一些伴随着村民成长的具体事物上
③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④这些都可能成为承载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独特标记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6.九(3)班同学正在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邀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
读而思:艾青诗歌的意象非常丰富,“_______________”和“土地”是两大核心意象。
行而悟:同学们打算为艾青文化公园设计明信片。请从下面的A、B两幅备选图片中选择一幅,并结合诗歌内容和阅读感悟说明理由。
赏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雪》(节选)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7.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8.“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___。
9.“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这首词的主旨句;其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这首诗运用第二人称“你”,向“你”诉说,以诉说为主,同时也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用形象呈现情感特点;C.诗中有的只是诗人的喜悦和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没有惆怅;D.“梁间呢哺”是诗眼,因为“燕”是与爱相关的意象,而爱是全诗的主题;故选B。
2.答案:B
解析:B.《光的赞歌》是艾青的作品,且不是乡愁诗;故选B。
3.答案:D
解析: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D.根据句意: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引”是动词,“无数英雄”“竞折腰”都是宾语,停顿划分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故选D。
4.答案:A
解析:阅读所给句子可知,③句“母亲的恩情……”是领起句,引出话题;②句“从成孕数起”,④句“那原始的十个月”,①句“降世”按时间顺序写从“成孕”到“降世”的过程;⑤句进行小结。故正确语序应为:③②④①⑤。故选A。
5.答案:B
解析: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乡村以及其中的许多事物都承载着众多离乡人的乡愁,要保护好乡愁载体。文段的第一句提到了乡村的“青山绿水”和“鹤发翁媪”,通读给出的四句话可知,②句既能承接前文提到的“青山绿水”“鹤发翁媪”,又能引出下文,提出乡愁“也寄托在一些伴随着村民成长的具体事物上”;紧接着①句就列举了有哪些具体事物,然后④句总结,这些具体事物承载着离乡人的乡愁,是表现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独特标记;最后③句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能与后文的乡村振兴和保护乡愁载体相衔接。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6.答案:读而思:太阳
行而悟:[示例一]我选A。因为这幅图表现的是艾青的代表作《光的赞歌》的内容,诗歌从光的重要性说起,继而揭示光的奥秘:“诞生于撞击和摩擦”。诗人从自然之光转向科学和民主之光,最后在光的指引下,带着万丈豪情和人民一起前进,向未来进发。这首诗鼓励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
[示例二]我选B。因为这幅图表现的是艾青的代表作《礁石》的内容,诗歌通过描写礁石笑对海浪的细节,表现出礁石顽强乐观的精神。礁石虽然不动,却把主动“扑过来”的“浪”“打成碎沫”,虽然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却依旧保持微笑。正如人生中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些磨难与考验,但要始终保持坚强不屈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坚忍顽强和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读而思: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深沉的爱,以及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太阳”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7.答案:D
解析:《沁园春 雪》的上阕描写了北国雪景的美丽,“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赞美了祖国山河的美丽;下阕则评价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并用他们来衬托今日的革命英雄们和人民群众,表达对他们的赞美,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引出下文,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结构上承上启下,选D。
8.答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
解析:(1)风骚,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结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知,“风骚”和“文采”相对应,故“风骚”在句中指文学才华。
9.答案: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解析:(1)结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可知,词的下阕前面列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风流人物”显然是和前面列举的这些人物具有相同特质、能力的人,故“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结合“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可知,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既有肯定,也有否定;结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知,是把今天的“风流人物”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作对比,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来衬托今天的“风流人物”,结合写作背景,作者认为今天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他们才是今天的“风流人物”,故表达的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