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考点梳理
第一步:学习目标整合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和场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默读,认识文学作品对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把握文化经典研读基本方法——“诵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激发诵读《论语》的兴趣。
重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孔子的修身、为学之道,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二步: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字词积累:(读音,词,成语积累)
窜(cuàn) 觅(mì) 跪(ɡuì)拗(ǎo) 确(què)凿(záo) 轻(qīnɡ)捷(jié) 云霄(xiāo) 倘(tǎnɡ)若(ruò) 鉴(jiàn)赏(shǎnɡ) 啄(zhuó)食 和蔼(ǎi) 渊(yuān)博(bó)
倜(tì)傥(tǎnɡ) 淋(lín)漓(lí) 盔(kuī)甲(jiǎ) 皂(zào)荚(jiá) 桑(sānɡ)椹(shèn) 油(yóu)蛉(línɡ) 蟋(xī)蟀(shuài) 斑(bān)蝥(móu) 攒(cuán) 敛(liǎn) 脑(nǎo)髓(suǐ) 竹(zhú)筛(shāi) 秕(bǐ)谷(ɡǔ) 书(shū)塾(shú) 宿(sù)儒(rú)
蝉(chán)蜕(tuì) 狗(ɡǒu)窦(dòu) 锡(xī)箔(bó) 衡(hénɡ)量 吞噬(shì) 搁(ɡē)置 攫(jué)取 沁(qìn)凉 阐(chǎn)释 悔(huǐ)恨
徜(chánɡ)徉(yánɡ) 浩(hào)渺(miǎo) 雕(diāo)镂(lòu) 谆(zhūn)谆(zhūn)
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没有顾虑。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茫然无措:面对问题或困境毫无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无休无止:指没完没了。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气象万千:景色多,壮观。
鸦雀无声:十分安静,没有声音。
文学常识积累: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了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5.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作品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6.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作品风格:诗风沉郁顿挫,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
作品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7.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作品风格: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8.李益:边塞诗人代表,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
作品风格:边塞诗以悲壮婉转、凝练含蓄见长,尤其善于以含蕴深厚、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戍边将士复杂的心理活动。
答题模式积累:
1.中间段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内容上:……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写……(抑),以……(抑)来衬托/突出……
用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写出了……表现了……之情。
四、文言文翻译积累: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 习:时,按时。习,温习。
说:说,同“悦”,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日:每天。
三: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
谋:考虑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 矩:逾,越过。矩,法度。越过法度。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以:凭借。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堪:能忍受。
(知之)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之者):以……为快乐。
饭,吃。
饮,喝。
水,冷水。
疏食:粗粮。
肱:胳膊。
于:对,对于。
焉:于此,“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川:河流。
逝:往,离去。
如:像。
斯:代词,这,指河水。
三军:军队。
夺:改变。
匹夫:平民百姓。
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仁德。
省略句:
①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①贤哉,回也!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破旧的补丁,成了行军锅身上独特的标记,透过这些标记,往昔的峥嵘岁月似乎历历在目。
B.昆明湖、万寿山等在朝霞的映衬下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C.展览会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D.相比起流光溢彩的都市夜生活,于鸦雀无声中仰望满天繁星,既是一种亲近自然的体验,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用在此处,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万籁俱寂”。
2.下所不能作为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概括的一项是( )
A.寿镜吾老先生方正博学,比较开明,虽然回答“我”关于“怪哉”的问题时有些不悦,但是回忆起他,鲁迅先生的内心仍是充满了理解与温情。
B.《琐记》中的衍太太,非常热心、非常理解小孩子,她帮助“我”解决困难,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她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温暖。
C.《阿长与〈山海经〉》中,保姆阿长絮叨粗俗,但她为“我”买来《山海经》。她对“我”质朴的爱,使成年后的“我”对她充满感激与怀念。
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
整本书阅读。
答案:B
解析:B项表述错误。衍太太出现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春宫图,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故选B。
3.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位老师,请选择一位,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他令鲁迅敬仰的原因。
答案: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
(示例)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解剖学老师,他对鲁迅这个外国留学生,不但没有歧视,还帮助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他治学严谨,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令鲁迅十分敬仰和怀念。
解析:阅读名著时,需要加强积累,包括人物形象、典型情节等。
4.有人评价:“《朝花夕拾》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往昔,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审视过去。”请参照示例的形式,从下面的供选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供选篇目:《五猖会》《狗 猫 鼠》
示例:《琐记》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衍太太对孩子们的种种“好”,如鼓励孩子们吃冰、打旋等;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的妇人。
答案:(示例1)《五猖会》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我”儿时盼望看五猖会的急切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书时的失落和苦恼;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摧残。
(示例2)《狗 猫 鼠》一文中,作者一方面以儿童的视角追忆童年时期“我”的小隐鼠遭受摧残的经历,交代了“我”仇视猫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以成人的眼光加以审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对当权者的讽刺和憎恨。
解析:中要求,仿照示例,要从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分别解读这两篇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百草园的月色
①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②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的桑椹”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③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④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⑤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一算,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⑥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⑦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地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杞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⑧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上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オ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⑨读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极易与它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
⑩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秃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返回到了童年……
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选自陈忠实《我的行走笔记》,有删改)
5.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不同情境下的“百草园” 特点 情感
①_________________ 朦胧 ④_________________
印在“我”心中的百草园 ③_________________ 向往
②_________________ 充满意趣 ⑤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月色下的百草园;②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③动人;④满足;⑤怀念(依恋)
解析:由第③段中“月色朦胧……朦朦胧胧的百草园……”可知,第①空应填“月色下的百草园”;由第⑦段中“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可知,第②空应填“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由第⑤段中“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可知,第③空应填“动人”;由第④段中“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可知,第④空应填“满足”;由第⑧段中“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可知,第⑤空应填“怀念(依恋)”。
6.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细细的金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细、弯的特点,含蓄地展现了百草园月色的朦胧之美。
②“朦朦胧胧”写出了月色下百草园的朦胧美,也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初到南方语言上的不适应。此处“朦朦胧胧”反复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解析:①根据题中的提示,先判断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由“金钩似的月亮”可知,本句把“月亮”比作“金钩”;再结合语境,分别指出一般作用(生动形象)和特殊作用(表现了景物……的特点)。②可从“朦朦胧胧”的意思入手,结合词语运用(如叠词、反复等)作答即可。
7.读到 段时,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语语:第 段多余,删去不影响什么,文章还更加精练呢!
文文:我觉得它对主旨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可以删去。这一段写“我”怀念故乡的南坡,和第 段句式一致,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效果,升华了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首先表明不能删去,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如句式的一致、主题的升华、结构的完整等。
8.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本文通过描写百草园的夜色,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并引发了“我”对南坡富有意趣的童年生活的怀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趣事,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解析:根据第⑨段中“读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极易与它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和第 段中“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分析,本文通过描写百草园的夜色,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根据第⑦段中“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分析,本文引发了“我”对南坡富有意趣的童年生活的怀想。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以及穿插其间的“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等分析,百草园具有趣味性和神秘感,确实是一个乐园,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题。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 )
②吾日三省吾身( )
③五十而知天命( )
④博学而笃志( )
答案:①按时温习;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③上天的意旨;④坚定志向
解析:“时”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三”泛指多次。
10.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亦乐乎 闷闷不乐
B.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多益善
C.学而不思则罔 思前想后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半信半疑
答案:D
解析:A.快乐。B.好。C.思考。D.诚信;相信。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答案:吃粗粮,喝冷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啊。
解析:饭:吃。疏食:粗粮。水:冷水。肱:这里指胳膊。
12.你怎样理解孔子对富贵和贫穷的态度?
答案: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富贵是不可取的;如果不能获得富贵,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在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解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表明了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据此,用自己的话作答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
13.以下是两章是有关修身的,请选择其中一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示例1)选择第①章。启发: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古人安贫乐道,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美好品质。
(示例2)选择第②章。启发:我们要确立自己的志向,在实现理想抱负的过程中矢志不渝。
解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从“修身”的角度阐述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4.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B.回也不改其乐 改:改变
C.饭疏食 饭:米饭
D.曲肱而枕之 曲:弯曲
答案:C
解析:饭:名词活用作动词,吃。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用非道义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解析:而:表修饰。且:表并列。于:对,对于。如:像。
16.选文是如何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的?
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一般之人“不堪其忧”与颜回“不改其乐”进行对比,来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德。
解析: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安贫乐道,显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17.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孔子的利欲观,并说说这种观念对我们有何启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里仁》)
答案: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反映了孔子不接受不符合道义的荣华富贵的观念。
启示:我们要通过正当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否则宁可清贫,也不能丧失良心和尊严。
解析:第一间,根据选文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和链接材料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知,孔子的利欲观是不接受不符合道义的荣华富贵。第二问,开放性试题,结合现实,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君子就不会去享有。贫穷与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们,君子就不会去摆脱。君子如果丧失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好的声名呢?君子即使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背离仁德;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一定按照仁德办事;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做事。”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字音字形、了解汉字演变历程,积累主要词语含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届中考]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班级转来一位新同学,他整日一言不发,也不参与课堂小组讨论。作为同桌,你想劝他参与到讨论中来。你对他说:
A.“小组讨论人人都要发言,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
B.“小组讨论是大家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特别期待你能参与。
C.“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难道想拖我们小组的后腿吗?”
D.“你一言不发,是想念原来的同学了吧?你真重情义呀!”
步入初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生活,学校特为我们开展了《朝花夕拾》名著阅读及交流活动,快和小语一起完成任务吧!
2.[活动一:好书推荐]《朝花夕拾》推荐活动火热进行。
小语想邀你参加《朝花夕拾》的推荐会,请你从下表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名著内容,写一则推荐语。(150字以内)
序号 推荐角度 参考篇目
① 童趣与温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② 批判与思考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③ 洞察与抉择 《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3.[活动二:创编展演]小语与同学排演了一幕以“对话鲁迅”为主题的话剧。舞台上,只见他穿着旧马褂、破布鞋,一身寒素。他向鲁迅道出了自身经历:因为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乡后,受到众人的轻蔑、排斥和迫害;只能躲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你知道小语表演的是《朝花夕拾》中的哪个人物吗?在鲁迅心中,“他”是个怎样的人?
[湖南省益阳市2023届中考]2023年5月,“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系列活动在益阳举行,“文学名家进校园”“文约清溪”采风、“文学之乡”授牌、“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等活动异彩纷呈、反响强烈。受此启发,学校决定开展“校园文学周”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学校就如何办好“校园文学周”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请你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写出两条建议。
(2)王老师是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活动中,你们班准备邀请王老师给同学们作一次文学讲座,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请他,请写出你见到王老师后想说的话。
(3)在活动中,你班同学一起观看了著名作家王蒙在益阳讲授的“清溪一课”视频,当89岁高龄的王蒙说到“能写一天我就写一天,能写一个小时我就写一小时,我愿意为文学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时,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请谈谈你听了这句话的感受,不少于100字。
4.小语与小文学习了课文后,进行了下面的对话。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小语:学习了本课后,我很受启发。有时候同学不理解我,我就爱生气,其实这是不对的,我应该以“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自勉。
小文:对啊,我们要向孔子学习,还要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因为“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小语:对了,说到学习,我们既要珍惜时间,因为“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又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因为“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小文:小语,遇到你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真好,尽管咱们两家相距甚远,但就如孔子所说:“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
5.三味书屋里的戒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让当时学生最怵的打手板“法器”。后来,随着新学的兴起,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戒尺也随之而去。如今,网上又热销起戒尺,不少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请结合下图(当下的戒尺),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
曾利华
①那时的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才凑足的。虽然远在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学,但从未向父母开口索要过一分零花钱。寄宿在校,他吃的是母亲腌制的咸菜。
②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他没有文具盒,更不用说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
③寒冬漫入校园的时候,就要学几何知识了。新来的数学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备齐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和圆规这“四件套”,同时宣布,一周后将进行检查。
④三天过去后,他就发现,不少同学都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四件套”。看到一些同学们用“四件套”绘出的那些美丽而神奇的几何图案时,他的眼里闪过如流星一般的羡慕。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很快转过头向窗外望去。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
⑤他很想拥有自己的“四件套”,他渴望用“四件套”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案。但这种渴望对于他来说,却是奢侈的。
⑥上课的铃点响了,很快就到了教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时,却一个字也未看进去。他甚至希望教学老师不要靠近他的课桌。
⑦但数学老师检查得相当仔细,似乎要做到一个不漏。终于,数学老师稳健的步伐在他身旁停了下来。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
⑧他的脸倏地红了,脱口而出,声音却细若蚊丝,“我没……可是……”
⑨他吞吞吐吐,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也不想告诉数学老师,因为近段时间母亲患了风寒,入院治疗都困难不已,自己根本就不曾向父母说过要购置学习用品的事情。
⑩数学老师也不再深究原由,只是轻轻地“噢”了声,便径自离开了他的座位。但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没有买几何学习用品,数学老师会在班上宣布吗?
出乎意料的是,检查过后,数学老师却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购置“四件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字未提他的事。这让忐忑不安的他放下了悬着的心,他翻开书,正要准备听课。数学老师却宣布:“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前,我们搞一次‘绘图·作文’竞赛活动,要求用自己的圆规绘一个圆,然后用词语描绘圆,优胜者可是有奖的呵!”
这是一道富有吸引力也颇有难度的作文题,因为圆的知识尚未学习,但却要用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词语来描绘圆。
同学们都用圆规画出了美丽的圆,然后开始绞尽脑汁作文。没有圆规的他,悄悄揭下墨水瓶盖,用笔沿着瓶盖边缘,画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圆,那线条如锯齿一般,凸凹不平。看着这有点像齿轮的圆,他写下了:圆是开放在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花朵,圆的世界是丰盈的,没有缺陷,但闭塞的圆,也是无奈和孤寂的!
他很快就忘了这次竞赛,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仅仅几天时间,数学老师便公布了竞赛结果,而他居然获得了第一名。更让他高兴的是,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那是他日夜渴望拥有的“四件套”。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从数学老师手中接过奖品,然后握住数学老师伸过来的右手,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
那个学期,这“四件套”不但助他学好了几何知识,而且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
后来,他上了一所大学,选择了美术系。毕业后又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专门从事图案设计,并且成为了著名的广告设计师。此时的他,已经很少再用“四件套”,他的不少创意与设计,都是通过电脑直接完成的。但那已经无比陈旧的“四件套”,他一直小心而完好地保存着,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曾经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
6.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他”的情感
老师布置购买“四件套” (1)
(2) 忐忑
老师奖励“四件套” (3)
“他”保存“四件套” 感恩
7.赏析文中画框的句子。
(1)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从用词角度)
(2)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从修辞角度)
8.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否可以删掉?请你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
9.假如文中的数学老师被评为“最受欢迎教师”,请你参照下面示例给他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张玉滚颁奖词]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张玉滚事迹]张玉滚,河南省镇平县一名乡村教师,扎根深山17年。他是全能教师,不仅能上文化课,还能从山外用扁担挑来学习用品,平时还给学生做饭、缝补、治病,样样在行。2019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A项,“你有什么特殊的?你必须说话!”语气生硬,不得体。C项,“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难道想拖我们小组的后腿吗?”语气强硬,不得体。D项,“你一言不发,是想念原来的同学了吧?你真重情义呀!”语气强硬,不得体。
2.答案:(示例1)《朝花夕拾》充满童趣与温情,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那里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里有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蜂,那里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乐趣无处不在;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纯朴善良的保姆阿长为“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多么温情。
(示例2)《朝花夕拾》中有作者的批判与思考。如《<二十四孝图>》,通过写“我”不喜欢“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批判了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孝道”;如《五猖会》,通过写“我”兴奋地期盼看五猖会,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伤害,引人深思。
(示例3)《朝花夕拾》中有作者的洞察与抉择。如《藤野先生》中,“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我”“弃医从文”的动因,影响了“我”人生的抉择。
解析:从给定的角度,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拟写,要有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3.(1)答案:小语表演的是范爱农。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他们从初期的针锋相对,到后来两人有共同的话题。范爱农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情节判断,小语表演的这个人是范爱农;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把握范爱农的性格特征。
(2)答案:例如:①召开“校园文学周”主题班会;②设计“最美文学”校园手抄报。
解析:本题考查提建议。这是一道开放型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所提建议紧扣“文学”,且合理可行即可。
(3)答案:例如:王老师:您好!久闻您的大名,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您的作品,我代表班委会想邀请您于本周三下午3点来我们班作一次讲座,您时间方便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注意语言礼貌得体。
4.答案:例如:著名作家王蒙的话让我明白了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在人生的每个站点都有着不同的风景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观赏,只有专注于探索,坚持不懈,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付出满腔热情,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个阶段都变得更有价值。我也要向这些大师和伟人看齐,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谈感受。“能写一天我就写一天,能写一个小时我就写一小时,我愿意为文学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体现的是著名作家王蒙的执着和坚持不懈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作答时可选一个角度来分析,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5.答案: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不亦君子乎
③三人行
④必有我师焉
⑤逝者如斯夫
⑥不舍昼夜
⑦学而不思则罔
⑧思而不学则殆
⑨有朋自远方来
⑩不亦乐乎
6.答案:我认为,当下热销的戒尺刻了很多古代训诫语录,不再是打手板的“法器”,而是象征着一种敬畏,希望借由戒尺警醒学生,自我约束,提升修养。所以,这不是“开历史倒车”。
解析:结合当下热销的戒尺的性质谈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7.答案:(1)渴望(羡慕);(2)老师检查“四件套”;(3)高兴(激动)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1)空:根据故事情节“老师布置购买‘四件套’”和第⑤段“他很想拥有自己的‘四件套’,他渴望用‘四件套’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案”可知,“他”的情感是:渴望(或:羡慕)。
第(2)空:根据“他”的情感“忐忑”和第⑥段“上课的铃点响了,很快就到了数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第⑦段“但数学老师检查得相当仔细,似乎要做到一个不漏”,故事情节可概括为:老师检查“四件套”。
第(3)空:根据故事情节“老师奖励‘四件套’”和第 段“更让他高兴的是,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那是他日夜渴望拥有的‘四件套’。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从数学老师手中接过奖品”可知,“他”的情感是:高兴(或:激动)。
8.答案:(1)“弯腰”“附”“询问”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老师询问学生时的情态,表达出对学生自尊的呵护。
(2)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师温暖的手比作炉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那个寒冷冬日,老师所给予的关爱、鼓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先明确手法,再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特点和感情。
(1)要求从用词角度进行赏析。根据文章第⑦段句子“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其中,“弯腰”“附”“询问”等词为动词,因此可判断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上文第⑥段“很快就到了教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可知,这里的一系列动词细致描写了数学老师检查到他这里时的表现;结合第 段“数学老师却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购置‘四件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字未提他的事”可知表现数学老师对他自尊的呵护。
(2)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根据第 段“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一句中“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可以判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老师温暖的手比作炉火,炉火给人温暖,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那个寒冷冬日,老师所给予的关心和鼓舞。
9.答案:不能删掉。理由:这句话写黄叶飘落,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凄冷的氛围,烘托出他的无奈、孤寂。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点明时间地点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旨。回答此类题,要先明确态度:不能删掉,再具体分析效果。根据第④段“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一句描写黄叶飘落的情景,“淡黄的树叶”“悄然飘落”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根据第④段“看到一些同学们用‘四件套’绘出的那些美丽而神奇的几何图案时,他的眼里闪过如流星一般的羡慕。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很快转过头向窗外望去”可知,他当时的情感应是无奈、孤寂,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12.答案:你弯腰附耳的轻问呵护了学生的自尊,你别开生面的竞赛放飞了学生的梦想,你巧妙给予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一生。你是光,你是热,你是智慧的化身。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颁奖词。颁奖词要求高度概括人物事迹,语言凝练、有表现力。
示例:你用竞赛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你的四件套为学生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你如火炉般照亮了孩子前行的路,你是传道者,更是领路人。
例题解析
对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