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14: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全文仅用30个字,就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了。课文中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嬉戏时,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司马光“持石击瓮”,救出孩子的惊险场面。本文语言十分形象,富有画面感。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司马光在这危急时刻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在对比中,表现出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也表现出司马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是中华经典智慧故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中明确要求: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司马光》虽然篇幅短小,却运思精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跌、皆”等五个生字,会写“司”这个生字。
2.通过示范读、练读等方式,读好句子的停顿,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能借助注释了解文意,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积累背诵故事。
4.通过“众”与“光”的做法对比,发现司马光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示范读、练读等方式,读好句子的停顿,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2.能借助注释了解文意,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积累背诵故事。
3.对比中,感受司马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游戏:猜猜他是谁?
(1)出示图片局部,请生猜人物。
(2)揭示全图,教师点明人物身上品质。
一、篇章概览,揭示课题
1.导入篇章页,引出主题。
(1)借游戏中猜到的四位主人公,导入篇章页。
图片中的这些主人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好品质,正如单元篇章页上说的那样: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2)学习单元目录,引出主题。
本单元我们将继续认识幼年司马光、革命家列宁、苏联大夫白求恩和抗战时期的赵一曼。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把这些美好品质代言人张贴到咱们班的“闪光人物墙”上。
2.揭示课题,读准生字“司”。
3.板书课题,观察并范写“司”字。
4.勾连旧知,了解复姓。
(1)司马光的姓氏很特别,是个复姓,他姓“司马”。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2)相机出示一上《姓氏歌》。
【设计意图】聚焦本单元人文主题,通过看图猜人的游戏形式导入篇章页,既能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认识司马光这一人物的期待。揭题后,引导学生关注复姓,帮助其读好“司马光”。通过拓展复姓、回顾《姓氏歌》,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丰富语言积累。
二、多种形式,读好文言文
1. 文白对照,认识文言文。
(1)司马光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根据已有经验,请生讲司马光故事)
(2)司马光的故事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了,那时候的古人用自己的语言记载了下来。(出示文言文故事,请学生说一说和自己读过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3)交流总结:古文写的文章语言非常简洁,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板贴:文言文)
2. 初读文言,读准字音。
(1)谈话引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古人说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读熟了,意思自然也就明白了。所以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板贴:读)
(2)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同学。
(3)指名学生读。教师随机正音,多种形式读好后鼻音“瓮、迸”。
3. 听教师范读,读好停顿。
(1)链接作业本,听老师示范读,尝试用“/”画出停顿。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发现读文言文时,人物名字之后都需要停顿。
(3)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4. 学习古人,情境朗读。
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古人读书都是摇头晃脑的(播放古人摇头晃脑读书的视频),让我们拿起课本,站起来,学着古人的样子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无痕链接课文,减轻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为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听完白话版的故事,再读文言文,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短小精悍、言简义丰的特点。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是读,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停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梳理故事,读懂文言文
过渡: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了一千多年前,我们一起去看看故事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呢?
1. 圈画人物,交流反馈并板书。
学生在课本上圈出故事中的人物(板贴:人物),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群儿、一儿、众、光。
2. 抓人物动作,了解故事大意。
故事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板贴:干什么)
(1)群儿戏于庭
①群儿在干什么?生交流汇报: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
②引导发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
A.提出疑问:你怎么知道是在庭院里?
B.学生反馈: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懂“庭”就是“庭院”的意思。
C.师总结: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板贴:看注释)
③发现规律,体悟文言文语言表达特点。
A. 想象一下,群儿在庭院里玩什么游戏呢?
B. 拓展延伸:在踢足球,就可以说踢足球于庭;在捉迷藏,就可以说捉迷藏于庭;在滚铁环,就可以说滚铁环于庭。
C. 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语言特点:孩子们做了这么多游戏,可是作者却只用了一个字来说——戏。(板书:戏)文言文就是这样语言简洁,可是含义却非常丰富。
④带着游戏的快乐心情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齐读。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一儿在干什么?生交流汇报:有一个小孩爬上了瓮,掉进了水里。(板书:登、跌)
②出示“瓮”和“缸”的图片,请生猜一猜哪个是瓮?并说说是怎么猜到的?
预设1:看注释——教师再次强调“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预设2:看插图——教师总结“看插图”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贴:看插图)
③指导读好: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A. 师引读:同伴掉进了装满水的瓮里,多么危急的时刻啊,谁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指生读。
B. 师点拨并范读:情况紧急的时候,要读得略快一些。听老师读一读。
C. 指生读,男生读,一起读。
(3)众皆弃去
①过渡: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大家都做了什么?
②出示句式: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③师引读:这就是文中说的“众皆弃去”。(板书:弃)
(4)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过渡:其他孩子都离开了,司马光是怎么做的?生交流汇报:司马光拿起石头把瓮砸破了。
②演一演:教师说,学生上台演司马光动作。
③请全体学生起立,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句话。(板书:持、击)
④教师一边说“击瓮破之,破的是谁”,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瓮的破洞和哗哗涌出的水。
(5)儿得活
①顺势过渡:那个掉进瓮里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
②出示句子,生齐说:儿得活。
3. 思维对比,品人物品质
(1)在这么危急的时刻,如果是你们,会用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顺势追问:同学们,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怎么让人离开水,人就得救了。而司马光的办法却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是啊,司马光的方法是让瓮破掉,水出来了,人就活了。这样的思考方式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得上。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用到这个方法的。勾连《乌鸦喝水》《在牛肚子旅行》里乌鸦和青头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有时候通过逆向思维也可以解决问题。
(4)司马光就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用这个好办法及时救了自己的朋友,谁来夸一夸他?出示句式:司马光,你真是一个 的孩子!指名学生夸一夸。
(5)补全句子:司马光,你真是一个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的孩子!一起夸一夸。
4. 再读文言连环画,厘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1)出示配上古文的《司马光》连环画,全班齐读。
(2)链接作业本,学生画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流反馈。
(3)用“ ”画出故事的起因,用“ ”画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为任务导引,引导学生看注释、看插图、展开想象等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在理解的过程中,通过人物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通过人物思维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司马光独特的思考方式,更好地体会人物品质。最后链接作业本,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下一步讲好故事奠定基础。
四、做“传讲人”,讲好文言故事
1. 过渡:同学们,我们不仅读好了这个故事,还借助这些方法读懂了它,汲取了司马光这个人物身上的很多闪光点,现在就让我们做故事的传讲人,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2. 出示学习提示及“故事传讲人”评价表。
“故事传讲人”: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
(1)自学:自己练习讲故事。
(2)合学:同桌之间互讲互评。
(3)展学:推选讲故事能手上台讲故事。
3. 学生自由练讲。
4.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评价:指名学生对照评价表内容给他打星并说明理由。
教师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并为他点亮星星。
5. 尝试背诵,记住这个闪光人物。(配乐,挖空背)
总结:今天非常高兴,老师和大家一起点亮了第一个闪光人物——司马光,后面我们将点亮更多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学生搭建了讲故事的支架——评价表,让学生通过自学、合学、展学的多种形式练习讲故事。讲故事只是一种载体,其目标是指向于更好地读懂故事,即“理解课文意思”。在讲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人物 干什么
群儿 戏
一儿 登 跌
众 弃
光 持 击
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怎样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好文言文故事?如何通过第一篇文言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的问题。
一、借助多种方法,引导疏通文意
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这种言简义丰的语言形式。如何降低学习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呢?在教学之初,我用学生听过的一句古话“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这为学生学好课文树立了自信。在“梳理故事,了解文意”这一环节,我通过“你怎么知道‘庭’是庭院的意思?”“你怎么猜出这就是瓮的?”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看课文注释、课文插图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这些方法,学生便能理解故事的大意,为后续讲好故事打好基础。
二、借助学习支架,讲好文言故事
在借助作业本习题,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并不难。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是教师需要花功夫的。基于这一思考,我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有意设计了“说一说”“演一演”的环节。一儿跌没水中时,众是怎么做的?借助句式“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引导学生想象交流。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借助道具来演司马光的动作,再现了司马光击瓮的场景。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为讲好故事搭下支架。在讲故事环节,我出示学习支架——“故事传讲人”评价表,学生根据评价内容的提示,能有意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用上动作、语言等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又通过基于评价内容的他人评价,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讲好故事的方法。当然,讲好故事不是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文言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借助思维对比,感受人物品质
《司马光》这一故事中藏着具有价值的思辨元素,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文中的思维冲突,激起学生的思辨火花,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我在教学中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以及其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一是群儿与司马光的对比:危急关头,其他孩子都跑了,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发现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不同表现,体会司马光的优秀品质。二是学生与司马光的对比: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救人?
在学生充分思考交流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辨:“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么让人离开水,人就得救了。而司马光的办法却不一样,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将自己的办法和司马光的进行对比后,发现我们是“救人离水”的常规的思维,但司马光运用的是“让水离人”的逆向思维。在此,勾连学生的旧知,以《乌鸦喝水》、《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司马光思考方式的理解,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司马光聪明机智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