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教育集团校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语文学科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1到4页,第Ⅱ卷5到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考号填涂准确;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9分)
一、基础知识, 完成1~10题, 共30分。
1. 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百舸(gě) 蓦(mù)然回首 溃乏 笑眯眯
B. 峥嵘(zhēng) 靛(dìng)青 灸手可热 律吕
C. 驽(nǔ)马 恐吓(xià). 装腔做势 书生义气
D. 惆怅(chàng) 心弦(xián) 嬉笑 摩登
2.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鱼翔浅底(翔:飞翔在空中) 假舟楫也 (假:借助)
B. 声非加疾也(疾:快)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C. 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凡) 圣心备焉(备:具备)
D.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有学问的人)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视……为粪土)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青, 取之于蓝 ②而寒于水
B. ①輮使之然也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①登高而招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孰能无惑 则耻师焉,惑矣
C.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页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栗深林兮惊层巅
D. 天下归心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不拘于时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 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拿来主义》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杂文代表作。
C.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D.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
10.从修辞手法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高一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页
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C.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5分。
《劝学》(节选)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滑,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蒂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
高一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页
也/所系者然也/
B.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C.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D.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金在古代指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B.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步,属于古今异义。
C.《师说》中“好古文”的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D.《师说》中的“六艺”,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②段论述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使人见识明达、言行无过。
B. 第③段运用引用论证,阐明了学习要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
C. 文章针对现实,强调“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D.《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多以比喻阐发道理,生动形象。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81分)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共7分。
渔家傲①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道上一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炊黄粱犹未熟。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一水”概括“一江春水”,“萦花草”烘托春光烂漫。
高一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页
B. 上阕写住处的自然环境,“抱”“萦”“扫”等几个动词,使整个场景富有生机。
C. “午枕”两句,写词人午睡时却被鸟声惊醒,联想到上朝时的鸡鸣声,倍感惆怅。
D. 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1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4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完成17题,共12分。
17.(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子是“, ”。
(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 ”
(3) 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4) 杜甫《登高》一诗中, “,”两句情景交融, 意境旷达,今人常用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 。”
(6)《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五、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1题,共16分。
文本一:
黑头
冯骥才
这儿说的黑头,可不是戏曲里的行当,而是条狗的名字。这狗不一般。
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第二的狗。
黑头是条菜狗——那模样,说它都怕脏了舌头! 白底黑花,花也没样儿,像烂墨点子,东一块西一块; 脑袋整个是黑的,黑得看不见眼睛,只一口白牙,中间耷拉出一小截红舌头。不光人见人嫌,野狗们也不搭理它。
天津北大关顶大的商号的老伙计商大爷见黑头皮包骨头,瘦得可怜,时不时便叫小伙计扔块鱼头给它。狗吃肉不吃鱼,尤其不吃生鱼,怕腥; 但这小崽子却领商大爷的情,就是不吃也咬上几口,再朝商大爷叫两声,摇摇尾巴走去。这叫商大爷动了心。
一天商大爷下班回家,黑头一直跟着他,距离拉得不近不远,也不出声,直送他到家门
高一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页
口。商大爷开门进去,扭头一看,黑头就蹲在门边的槐树下边一动不动瞧着他。第二天下班回家时,黑头不知嘛时候又出来了,又是一直跟着商大爷,不声不响送商大爷回家。一连三天,商大爷明白这小崽子的心思,回到家把院门一敞说:“进来吧,我养你了。”
商大爷日子宽裕,很快把黑头喂了起来,个子长得飞快,一年成大狗,两年大得吓人,它那黑脑袋竟比小孩的脑袋还大,白牙更尖,红舌更长。它很少叫,商大爷明白,咬人的狗都不叫,所以从不叫它出门,即便它不咬人,也怕它吓着人。
其实黑头很懂人事,它好像知道自己模样凶,决不出院门,也决不进房门,整天守在院门里房门外。每有客人来串门,它必趴下,把半张脸埋在前爪后边,不叫人看,怕叫人怕,耳朵却竖着,眼睛睁得挺圆,决不像那种好逞能的家犬,一来人就咋呼半天。可是一天半夜有个贼翻墙进院,它扑过去几下就把那贼制服。它一声没叫,那贼却疼得吓得唧哇乱喊。这叫商大爷知道它不是吃闲饭的; 看家护院,非它莫属。
商大爷常说黑头这东西有报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做事”。商大爷这种在老店里干了一辈子的人,讲礼讲面讲规矩讲分寸,这狗合他的性情,所以叫他喜欢。只要别人夸赞他的黑头,商大爷辄必眉开眼笑,好像人家夸他孩子。
可是,一次黑头惹了祸,而且是大祸。
那些天,商大爷家西边的厢房落架翻修,进进出出全是生脸。黑头没见过场面,如临大敌,浑身的毛全竖起来。但又不能出头露面吓着人,便天天猫在东屋前,连盹儿也不敢打。七八天过去,老屋落架,跟着放一大挂雷子鞭,立时引来一群外边看热闹的孩子连喊带叫,拥了进来。
黑头以为出了事,突然腾身蹿跃出来,孩子们一见这黑头花身、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吓得转身就跑。外边的往里拥,里边的往外挤,在门里门外砸成一团,跟着就听见孩子又叫又哭。
商大爷跑过去一瞧,一个邻居家的男孩儿被挤倒,脑袋撞上石头门墩,开了口子冒出血来。邻居家大人赶来一看不高兴了,迎面给商大爷来了两句:“使狗吓唬人——嘛人 ”
商大爷是讲礼面的人,自己缺理,人家话不好听,也得受着。一边叫家里人陪着孩子去瞧大夫,一边回到院里安顿受了惊扰的修房的人。
这时,扭头一眼瞧见黑头,心火冒起,拾起一根杆子两步过去,给黑头狠狠一杆子,骂道:“畜生就是畜生,我一辈子和人好礼好面,你把我面子丢尽了!”黑头挨了重重一击,本能地蹿起,龇牙大叫一声,那样子真凶。商大爷正在火头上,并不怕它,朝它怒吼:“干吗,你还敢咬我 ”
黑头站那儿没动,两眼直对商大爷看着,忽然转身夺门而去,一溜烟儿就跑没了。商大爷把杆子一扔说:“滚吧,打今儿别再回来,原本不就是条丧家犬吗 ”
黑头真的没再回来。打白天到夜里,随后一天两天三天过去,影儿也不见,商大爷心里
高一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页
觉得好像缺点嘛,嘴里不说,却忍不住总到门外边张望一下。这畜生真的一去不回头了吗
又过两天,院门敞着,黑头忽然出现在门口。这时候,商大爷去隆昌上班了,工人都盯着手里的活,谁也没注意到它。黑头两眼扫一下院子,看见中间有一堆和好的稀泥,突然它腿一使劲,朝那堆稀泥猛冲过去,“噗”地一头扎进泥里,用劲过猛,只剩下后腿和尾巴留在外边。这一切没人瞧见。
商大爷下晌回来,工人收工时,有人发现这泥里毛糊糊的东西是嘛呢,拉出来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是黑头,早断了气,身子都有点发硬了。它怎么死在这儿,嘛时候死的,是邻居那家弄死后塞在这儿的吗
大伙猜了半天说了半天,谁也说不清楚。半天没说话的商大爷的一句话,把这事说明白了:“我明白它,它比我还要面子,它这是自我了结。”随后又感慨地说,“唉,死还是要死在自己家里。”
(节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文本二:
二十年前,脑袋忽冒出一群人物,全是我家乡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天津这块地里边,有碱有盐有硝,因生出各色性格的人,又热又辣又不好惹。我信——如果没这些人物,就不知道嘛叫作天津卫。
文化学者好述说一地的特征,写小说的只想把这一方水土独有的人物写出来,由此实实在在捧出此地的性情与精神,所以自从我写小说,此地的人物就会自个儿钻出我的笔管,然后一个个活脱脱站出来,独立成篇; 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篇小说,反过来一篇小说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比如《俗世奇人》就是这种写法。我喜欢这样的写法,一个个雕出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的形象。
若说地域文化,最深刻的还是地域性格。一般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只是一种表象,只有进入一个地方人的集体性格的文化才是不可逆的。它是真正的一种精灵。还有比《朝花夕拾》那些人物更鲜明的鲁镇,比《骑兵军》那些故事彰显得更夺目的哥萨克吗
(节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新篇>序》,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极言黑头貌丑,又用“大得吓人”“白牙更尖,红舌更长”写其凶,为后文黑头“惹祸”埋下伏笔。
B. 黑头挨了重击后,蹿起龇牙大叫,面露凶相,并非真想咬商大爷,可能是被打后的应激反应。
C. 商大爷“心火冒起”“朝它怒吼”的反应说明他当时非常生气,他内心是真的想把黑头赶走。
高一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页
D. 文章结尾,黑头最终负气而死,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委屈,更是为了维护尊严,也有羞愧
19. 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本一中的黑头形象,既具有一般文学作品中的同类形象的共性,亦有其独特个性,可以说是成功的文学典型。
B. 文本二中谈及了小说的地域性问题,文本一中一些口语元素,比如“嘛”,非常能体现地方语言的特点。
C. 文本二是一部作品的序言,说明了作品的写作缘由、内容简介和艺术手法等。
D. 根据文本二的说法,家乡的地域文化往往能够在作家的创作中有所投射,正如绍兴之于鲁迅,北京之于老舍。
20. 黑头是能动不能言的动物形象,作者是怎样写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
21. 文本二中冯骥才说天津人“又热又辣又不好惹”,黑头是否具有这样的地域性格特征 请结合文本一举例说明。(6分)
六、作文写作, 完成22题, 40分。
22.青年,总喜欢充满幻想地去生活,活出诗意,活成自己期望的模样。《沁园春. 长沙》中,“同学少年”们具有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模样;《红烛》中,“蜡烛”象征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和青春模样;《峨日朵雪峰之侧》展现了青春之时渺小却强韧的生命力;《哦,香雪》是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想要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在青春路上,有的人因时尚而美丽,有的人因奉献而光彩,有的人因知识而动人,有的人因自信而进步……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模样”。
在你心中,青春的模样该是怎样的 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模样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页
答案及简析
1.D
2.C
3.C
4.D
5.B
6.B
7.D
8.C
9.A
10.C
11.A
12.D
13.B
14.(1)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2)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15.C
16.思想感情:①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之情,上阕描绘了清幽静谧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享受;②对时光流逝、故人老去的感慨,下阕中 “忽忆故人今总老” 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无情的感叹;③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茫然忘了邯郸道” 表明作者已忘却仕途的追求。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上阕通过描写 “平岸小桥”“柔蓝一水”“茅屋数间” 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用典抒情,“邯郸道” 运用了卢生在邯郸道上做黄粱美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和淡泊。
17.(1)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4)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6)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8.C
19.C
20.①通过动作描写来展现其内心世界,如 “黑头一直跟着他,距离拉得不近不远,也不出声,直送他到家门口”,写出了黑头对商大爷的依赖和感激,想亲近又不敢冒昧的心理;②通过细节描写体现其内心,如 “每有客人来串门,它必趴下,把半张脸埋在前爪后边,不叫人看,怕叫人怕”,表现出黑头的懂事和自卑;③借助商大爷的评价来侧面烘托,如商大爷说黑头有报恩之心,很懂事,知道怎么 “做事”,从侧面写出了黑头的忠诚和通人性。
21.黑头具有这样的地域性格特征。①“热”:黑头对商大爷充满热情和忠诚,如它一直跟着商大爷,最终因商大爷的驱赶而负气死去,体现了它对主人的一片赤诚之心;②“辣”:黑头在面对贼时,毫不畏惧,迅速将贼制服,动作干脆利落,展现出一种果敢、泼辣的性格特点;③“不好惹”:从黑头的外形 “黑脑袋竟比小孩的脑袋还大,白牙更尖,红舌更长” 以及它吓退孩子们的情节可以看出,它的模样凶狠,具有一种威慑力,让人不敢轻易招惹。
简析
1.A 项 “蓦” 应读 mò,“溃乏” 应为 “匮乏”;B 项 “靛” 应读 diàn,“灸手可热” 应为 “炙手可热”;C 项 “驽” 应读 nú,“恐吓” 应读 hè,“装腔做势” 应为 “装腔作势”,“书生义气” 应为 “书生意气”。
2.A 项 “翔” 应是 “在水面上轻快地游动”;B 项 “疾” 应是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 项 “学者” 应是 “求学的人”。
3.A 项①“于” 是 “从” 的意思,②“于” 是 “比” 的意思;B 项①“之” 是代词,指代木,②“之” 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两个 “则” 都是连词,表承接,就;D 项①“而” 表修饰,②“而” 表递进。
4.A 项①“其” 指 “他们”,②“其” 表揣测语气,大概;B 项①“惑” 指疑难问题,②“惑” 指糊涂;C 项①“焉” 是语气助词,②“焉” 是代词,指自己;D 项两个 “道” 都是 “道理” 的意思。
5.例句中 “水” 是名词作动词,游泳。A 项 “耻” 是意动用法,以…… 为耻;B 项 “师” 是名词作动词,学习;C 项 “栗”“惊” 是使动用法,使…… 战栗,使…… 震惊;D 项 “归” 是使动用法,使…… 归服。
6.A 项 “众人” 古义是 “一般人”,今义是 “大家,许多人”;C 项 “小学” 古义是 “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是 “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D 项 “不必” 古义是 “不一定”,今义是 “用不着,不需要”。
7.A 项 “有” 通 “又”,“暴” 通 “曝”;B 项 “生” 通 “性”;C 项 “受” 通 “授”。
8.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 “不知句读,不解惑”。A 项是被动句,“于” 表被动;B 项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C 项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 “以何解忧,唯有杜康”;D 项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9.B 项《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C 项《沁园春 长沙》虽然沿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但它是现代诗歌;D 项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10.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比作朝露。A 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杜康” 代指酒;B 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万事比作东流水;D 项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11.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方有一种叫 “蒙鸠” 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根据意思可正确断句。
12.《师说》中的 “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13.第③段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阐明了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不是阐述学习要坚持不懈,用心专一的道理。
14.(1)“居必择乡”“游必就士”“防邪辟”“近中正” 等词语要准确翻译;(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是定语后置句,“上”“下” 是名词作状语,“用心一也” 是判断句,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
15.C 项 “倍感惆怅” 错误,词人午睡醒来听到鸟叫,联想到上朝时的鸡鸣声,表现的是对过去官场生活的一种回忆,而非惆怅。
16.思想感情要结合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表达技巧主要从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两个角度来回答。
17.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18.C 项商大爷并非真的想把黑头赶走,从后文他对黑头的牵挂以及对黑头之死的感慨可以看出,他只是一时生气。
19.C 项文本二未涉及作品的内容简介。
20.从动作、细节、他人评价等角度来分析作者对黑头 “内心世界” 的描写,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21.要紧扣 “热”“辣”“不好惹” 的地域性格特征,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事例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