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秘密★考试结束前
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地理试卷
命题学校: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全卷两个大题,共19个小题,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属于地质时期火山颈的残留物。分析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完成1-2小题。
1.组成“魔鬼塔”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白云岩
B.花岗岩、玄武岩
C.石灰岩、大理岩
D.花岗岩、砾岩
2.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D.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常流性河道频率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常流性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该频率可反映区域水系网的密度。下图示意沿广东湛江—黑龙江漠河一线年降水量、常流性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关系。读图,完成3-4小题。
3.常流性河道频率最小值出现在
A.江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
4.图中a~b段河道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降水最多 B.经过石灰岩地区,多暗河
C.地处山区,地表破碎 D.地处平原,地势低平
云南省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现象,当地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分别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产生显著影响。下图示意1986年和2010年该省不同海拔范围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据图完成5-7小题。
5.导致该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呈单峰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降水 B.温度 C.坡度 D.植被
6.造成该省海拔3000~4000米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人类活动可能是
①水电开发 ②建设自然保护区 ③砍伐森林 ④开设工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86-2010年,气候变暖对该省海拔5000m以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植被增多,有机碳来源增加 B.温度升高,有机碳分解加快
C.冰川退缩,有机碳侵蚀减弱 D.降水增加,有机碳侵蚀增强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通常为制造业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如研发、设计、物流、金融、营销等。为促进东北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落地东北。下图示意东北亚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分布。据此完成8-10小题。
8.日本和韩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数量较多,主要得益于两国
A.文化底蕴深厚 B.制造业较发达
C.对外交通发达 D.劳动力素质高
9.高端生产性服务企业多集聚于大城市边缘,其主要意义是
A.辐射带动乡村服务业发展 B.尽可能降低土地租金成本
C.促进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D.打造贴近自然的优美环境
10.为促进我国东北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优化政策环境 B.加大污染治理
C.改善基础设施 D.吸引人口回流
油樟,成年植株可达高度20米,胸径50cm,喜温喜暖,抗虫性较强,耐寒性较差,适宜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三年即可郁闭成林。叙州区位于宜宾市西部,平地少、坡地多,现有人工种植油樟林35万亩。人工种植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于野生油樟林密度。一般野生油樟林内杂草丛生,但叙州区油樟林内几乎无杂草。每年叙州区村民定期收集油樟落叶,并利用简易蒸馏器蒸煮樟叶获取樟油,蒸煮后的樟叶及枯枝还可作为薪柴燃烧。图为叙州区油樟林分布图,完成11-13小题。
11.当地居民上山收集油樟落叶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该地油樟树主要种植在
A.山谷 B.平地 C.坡地 D.河岸
13.叙州区油樟林内几乎无杂草的主要原因是
①油樟林种群密度大 ②油樟生长速度较快
③林下水土流失较强 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通过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将服务时长换算成时间币存入“时间银行”,待自己需要时再取出兑换他人为自己服务的这种养老模式,2018年将其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下图为1998—2020年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过程及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4-16小题。
14.我国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初衷是为了
A.充实老人退休生活 B.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发挥老年人余热
15.创新增长期,驱动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金融服务业发展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经济水平的提高 D.政府的支持力度
16.与乡村相比,城镇的“时间银行”发展更快,主要原因是
①志愿者数量多 ②居民邻里亲近 ③养老建设水平高 ④社会养老需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的渔民利用潮汐规律在天然红树林滩地上筑堤围塘发展养殖业。经过多年养殖,沿海养殖塘严重退化,红树林景观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落实国家退塘还林政策,科研人员选择了某废弃养殖塘开展生态种养模式试验,目前该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综合效益。图一示意传统纳潮养殖模式,图二示意废弃养殖塘生态种养模式。
(1)分析华南沿海地区传统纳潮养殖模式造成红树林景观破坏的原因。(6分)
(2)推测科研人员降低养殖塘基础水位、塘底开沟、塘内建台地的目的。(6分)
(3)简述在东南沿海地区推广废弃养殖塘生态种养模式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和品质鉴定的优良品种,在维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和物种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红米稻至今仍采用纯净山泉水灌溉、原生态积肥滋养、人工除草的传统耕作方式,每个哈尼梯田上方都有一片被当地乡规民俗严格守护的森林。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除旅游发展类村落外,红米稻逐步被杂交水稻取代,面积逐渐减少。近年,为实现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动态保护,元阳县部分地区尝试多种措施恢复红米稻种植。
材料二:元阳在云南的位置和哈尼梯田景观空间结构示意图。
(1)分析图中红米种植区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
(2)分析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受山谷风等因素影响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推测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6分)
(2)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4分)
(3)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风势力呈减弱的趋势,说明引起该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8分)
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D
5.D 6.B 7.A
8.B 9.C 10.A
11.A 12.C 13.B
14.B 15.D 16.A
二、非选择题
17.(共18分)
(1)筑堤围塘,部分红树林被砍伐;养殖塘长期维持高水位,不利于塘内天然红树林的生长,造成其死亡;长期高密度养殖,养殖废水,随潮水排出,污染潮滩,造成红树林生存环境破坏;养殖活动破坏并占据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自然景观发生改变。(任答3点共6分)
(2)降低养殖塘基础水位,有利于塘内人工种植的红树林幼苗存活;塘底开沟,有利于低水位时为鱼虾提供充足与稳定的水体和庇护空间;塘内台地为红树林幼苗生长提供适宜的潮间带环境。(6分)
(3)对废弃养殖塘进行改造后重新开展种养活动,能显著提高东南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沿海滩涂的红树林覆盖面积,利于滩涂区的生态修复;在修复生态的同时可以通过养殖鱼虾增加农民收入;人工种植的红树林与养殖鱼虾之间形成生态循环,利于东南沿海地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任答3点共6分)
18.(共16分)
(1)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且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多为红壤和水稻土;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源充足,多小溪流;生物种类多样;(任答三点共6分)
(2)相比于杂交水稻,红米稻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较小,经济效益低。(也可从杂交水稻的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方面分析)(4分)
(3)因地制宜的发展立体农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如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观光农业;保护稻作梯田系统,维持当地物种多样性;该地地形崎岖,对外联系不便,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任答3点共6分)
19.(18分)
(1)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2分)
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的空气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4分)
(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强弱受山谷风风向变化的影响,谷风会削弱冰川风,山风会增强冰川风,白天,谷风削弱冰川风,冰川风的势力减弱;夜晚,山风加强冰川风,冰川风势力加强。(4分)
(3)原因:全球气候变暖;(2分)
影响:气温升高,冰川消融,短期内河湖水量增加;冰川消融,加剧地面升温,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引发一系列的冰川灾害及次生灾害,如冰川崩塌、冰湖决堤,洪水,泥石流等;改变周边地区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局部气候变得更加不稳定或难以预测;(任答3点6分)
PAGE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