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件(共37张PPT)+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件(共37张PPT)+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15:03:50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说和做
统编版(2024)初中七年级下册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前导入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历史性的巨变是由无数英雄共同铸就的。通过学习《邓稼先》的故事,我们了解到,这背后是无数人共同奋斗的结晶。其中,既有如邓稼先这般投身核武研究的科学家,也有以文化启迪民智、以科学民主思想冲击旧秩序的启蒙者,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他们在黑暗时代唤醒沉睡的灵魂,汇聚成一束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而今,我们再次缅怀闻一多先生,这样一位在压迫面前毫不畏惧、勇敢抗争的杰出知识分子。他以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了“大写的人”,让我们从他身上汲取崇高的精神力量。
课前导入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朗读并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重点)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4、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难点)
5、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原则,培养健全人格。(难点)
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古典诗文教育,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写诗。1925年,臧克家在《语丝》上发表处女作《别十与天?》。1930年考入国立青岛大学,成为闻一多的弟子,其后在闻一多、王统照等人的资助下,出版了第一部新诗集《烙印》,由此成名。
他的诗歌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强调凝练含蓄、隽永深邃的风格,擅长反映农民的生活和苦难,如《老马》、《三代》等作品,被誉为“农民诗人”。
人物介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出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积极参与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专攻美术,期间创作了《七子之歌》等爱国诗篇。1925年回国后,历任教职,包括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其诗集《红烛》和《死水》影响深远。抗日战争期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一生是对民主和自由事业不懈追求的典范。
闻一多与臧克家
1930年夏天,臧克家作为青岛大学英文系的新生,因为对英文不感兴趣,希望转到中文系。在国文系主任闻一多的办公室,臧克家凭借自己的作品《杂感》给闻一多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得以转入国文系。
在闻一多的精心指导下,臧克家迅速成长为青大国文系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创作了《炭鬼》、《像粒沙》、《老马》、《难民》、《元宵》等诗歌,其中《难民》和《老马》还被闻一多推荐到《新月》月刊发表。
生字学习
秩序 (zhì xù)
深宵 (shēn xiāo)
小楷 (xiǎo kǎi)
硕果 (shuò guǒ)
迭起 (dié qǐ)
地壳 (dì qiào)
弥高 (mí gāo)
兀兀 (wù wù)
校补 (jiào bǔ)
赫然 (hè rán)
炯炯 (jiǒng jiǒng)
衙 (yá)
函寄 (hán jì)
迥 (jiǒng)
澎湃 (péng pài)
目不窥园 (mù bù kuī yuán)
沥尽心血 (lì jìn xīn xuè)
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
慷慨淋漓 (kā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 (qì chōng dǒu niú)
词语积累
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
深宵:指深夜。
小楷:指楷体小字,常用于书法。
硕果:比喻巨大的成就或收获。
卓越:形容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或发生。
澎湃: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汹涌。
伴侣:指伙伴或陪伴的人。
慷慨:形容大方、不吝啬,也指情绪激昂。
淋漓:形容湿透或淋漓尽致。
词语积累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你从标题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暗示了文章将围绕人物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描述。
明确指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闻一多先生。
整体感知
阅读这篇课文后,你认为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1-7自然段)
第二部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8-20自然段)
整体感知
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征?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说和做的特征 具体事件 人物形象
学者
革命家
整体感知
说和做的特征 具体事件 人物形象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写《唐诗杂论》 写《楚辞校补》 写《古典新义》 潜心学术研究,
不畏艰辛的卓越学者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对敌人无所畏惧的革命家
品读课文
课文开头的两段话有什么意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文章开头的两段话通过对比“人家”与闻一多先生的言行方式,迅速确立了闻一多先生实干家的形象,强调了他行动胜于言辞的原则。这种直接而鲜明的对比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对闻一多先生人格特质的深刻印象,而且为整篇文章的叙述奠定了基础,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精神和价值观。同时,这两句话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言行一致的思考,为后文进一步展开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做了有效的铺垫。
品读课文
在学术领域,闻一先多生展现出了哪些特质?请选出文中您认为最能体现这些特质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品读课文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这句话描绘了闻一多先生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探索如同挖掘宝藏一样,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
品读课文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
化用典故,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追求上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意志,无论面对多么高深或困难的学术问题,他都坚持不懈,努力攀登。
用典,出自《论语·子罕》。
品读课文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这句话以“想吃尽、消化尽”的比喻,传达了闻一多先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全面掌握的决心。“炯炯目光”形容他目光坚定,反映出其对学术的专注和热忱。“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强调了他研究视野的深远,不仅限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试图探索史前文化,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广博视野和对知识探求的深度。
比喻。
品读课文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这句话描绘了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的极致投入,以至于忽视了个人形象和日常生活的秩序。他的头发凌乱、书桌零乱,却全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更专注于精神食粮的汲取和时间的珍惜。这种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使他的生活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却也凸显了他为了研究而不惜牺牲个人舒适的精神。
品读课文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这句话通过深夜灯火的意象,描绘了闻一多先生勤奋工作的情景。灯火不仅为他提供了物理上的光明,也象征着他在学术探索中追求真理的精神。"漂白了四壁"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追求和精神世界,如同纯净的白色,简单而明亮,不受外界干扰,全心投入学术研究。这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它”指深夜灯火。比喻。
引用,引自闻一多诗《静夜》
品读课文
在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角色中,他展现了哪些显著特质?通过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赏析,你能够描绘出一个怎样的闻一多形象?
品读课文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这句话表明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政治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勇敢地站出来,为民主和青年运动发声,显示了他的领导力和勇气。
品读课文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这句话揭示了闻一多先生影响力的增长,从地方到全国,他的声音逐渐扩大,成为了全国性的政治呼声,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层层递进
品读课文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这句话显示了闻一多先生的坚定和直率,他愿意用自己的声音去表达对民主的追求和对独裁的反对,即使这可能会带来个人的风险。
品读课文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这句话描绘了闻一多先生在面对危险时的无畏和勇敢,他不仅在言语上对抗敌人,而且在行动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
勇敢无畏
品读课文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显示了闻一多先生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承诺,他准备为了民主和自由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牺牲精神是革命家的重要特质。
舍生忘死
品读课文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这句话描绘了闻一多先生在实际行动中的领导力和勇气,他不仅在言语上领导人民,而且在行动上也站在了最前线,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实践精神和牺牲精神。
身先士卒
思考探究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时的“说”和“做”有哪些差异?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主要体现在他潜心学术研究,不轻易发表言论,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和学术成果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他“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出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而作为革命家时,他的“说”和“做”则表现为直接的行动和公开的演讲,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展现出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革命家,闻一多先生都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他的“做”始终是其“说”的基础和支撑。
思考探究
这篇文章中使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来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这些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影响?
这篇文章通过细致的描绘,塑造了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肖像和神态的描述,以及“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令人敬仰的形象。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得他的精神、品格和作风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他的伟大。
品读课文
课文的第7段和第8段话有什么作用?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课文的第7段和第8段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们总结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特质,即“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并引出了他的另一个身份——革命家。这样的过渡不仅强调了闻一多先生多面性的人物形象,而且为接下来深入探讨他作为革命家的行动和精神做了铺垫。
品读课文
思考: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结构上:总结全文。
内容上:点明中心。
这段结尾通过“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这两个形象的比喻,简洁而深刻地总结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质,强调了他作为思想和行动楷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对闻一多先生精神的敬仰和追随。
思考探究
思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简洁明了:文章用词简练,句式简洁,直接传达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和精神。例:“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句话直接概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行事风格,即他更倾向于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空谈。
思考探究
思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中穿插议论,以议论来结构文章。例如,第一、二段作为第一部分的叙述纲领,第七段作为第一部分的总结,第八、九段作为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作为第二部分和全文的总结,这些部分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内容与题目的照应。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勤奋与谦虚,以及作为革命家的勇敢与坚定,强调了他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从而激励人们学习他的精神,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课堂总结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者
①写《唐诗杂论》
②写《楚辞校补》
③写《古典新义》
革命家
①起稿政治传单
②群众大会演说
③参加游行示威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课程结束
统编版(2024)初中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案中的答案具体见课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背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2、朗读并品味文中的诗意语言,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重点)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4、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难点)
5、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原则,培养健全人格。(难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PPT、投影仪等。
生:提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内容——闻一多先生。(课件P2)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背后是无数人共同奋斗的结晶。其中,既有如邓稼先这般投身核武研究的科学家,也有以文化启迪民智、以科学民主思想冲击旧秩序的启蒙者,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2、听音频:《七子之歌》。(课件P3)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诗人、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课件 P5)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2、人物介绍。(课件 P6)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3、介绍臧克家与闻一多之间的小故事。(课件P7)
1930年,臧克家作为青岛大学英文系的新生,因为对英文不感兴趣,凭借作品《杂感》给国文系主任闻一多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转到中文系。
4、生字生词。
(1)生字。(课件P8)
秩序 (zhì xù) 深宵 (shēn xiāo) 小楷 (xiǎo kǎi)
硕果 (shuò guǒ) 目不窥园 (mù bù kuī yuán)
沥尽心血 (lì jìn xīn xuè) 心不在焉 (xīn bù zài yān) 慷慨淋漓 (kā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 (qì chōng dǒu niú)
……
(2)词语。(课件P9-10)
卓越:形容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或发生。
澎湃: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汹涌。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
三、整体感知
(1)分析标题中蕴藏的信息。(课件P11)
主标题:暗示文章将围绕人物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描述。
副标题:点明文章描述的人物——闻一多。
(2)阅读全文,思考:全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课件P12)
可划分两部分:1-7自然段讲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8-20自然段讲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
(3)阅读全文,分析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说和做分别有什么特征?完成下方表格。(课件P13-14)
说和做的特征 具体事情 人物形象
学者
革命家
四、品读课文
(1)分析课文开头的两段话有什么意义?(课件P15)
(2)在学术领域,闻一先多生展现出了哪些特质?请选出文中您认为最能体现这些特质的句子,并进行分析。(课件P16-21)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⑤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3)在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角色中,他展现了哪些显著特质?通过对他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赏析,你能够描绘出一个怎样的闻一多形象?(课件P22-28)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③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④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⑤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⑥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五、思考探究
(1)分析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时的“说”和“做”有哪些差异?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课件P29)
(2)文中用哪些形象描写刻画闻一多?这些描写如何影响人物形象塑造?(课件P30)
(3)分析课文的第7段和第8段话有什么作用?(课件P31)
(4)思考: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课件P32)
(5)思考: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课件P33-34)
六、课堂总结
(1)课堂小结。(课件P35)
本文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勤奋与谦虚,以及作为革命家的勇敢与坚定,强调了他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从而激励人们学习他的精神,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2)板书设计。(课件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