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20分)
1. 下面各组汉字是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的一组是( )。
A. 瓦 骤 律 慷
B. 矣 隆 嚷 宣
C. 勺 汇 坪 拜
2. 书法界有“颜筋柳骨”的说法,其中的“柳”指的书法家是( )。
A. 柳公权
B. 柳宗元
C. 柳湘莲
3. 下面的词语,全部含有“用口发出声音”意思的一项是( )。
A. 浑浊 沙漠 潮汛
B. 咆哮 呻吟 呼喊
C. 检阅 倾听 陶醉
4. 下面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眺望远方 保持距离 造福子孙
B. 弹得干净 看得纯熟 玩得清楚
C. 点着蜡烛 捏着钢叉 缠着纱布
5. 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6. 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B. 小说的情节只是帮助我们了解事情是怎样的,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物。
C. 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7. 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中,写到的传统节日和相应季节的一种事物是(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A. 重阳节 菊花 B. 清明节 酒 C. 春节 鸡肉
8.下面的句子,是用运用哪些方法描写的,正确的说法是( )。
大扫除开始了,全班同学热情高涨,扫的扫,拖的拖,干得不亦乐乎。小明尤其卖力,他是负责擦窗户的,他先用湿抹布擦一遍,再用废报纸精加工,一会儿工夫,窗户被他擦得干干净净,他看着洁净的玻璃窗,显出一脸的惬意。半节课工夫,教室里窗明几净,大家虽然汗流浃背,但心里充满了劳动的快乐。
A. 动静结合 B. 环境描写 C. 点面结合
9.“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管读什么书都要慢慢地读。
B. 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C. 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句逐句地读。
10.写倡议书要注意格式,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行中间写标题,要鲜明;第二行顶格写称呼,有时也可以不写。
B.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把要倡议的内容写清楚,也可分点说明。
C. 最后在中间先写日期再署名。
第Ⅱ卷
二、基础知识。14分)
11.把下面的两句话抄写到横线上。(2分)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12.读拼音写汉字。(4分)
fèn zhàn zhào ɡù lǐ mào pǔ xiě
( ) ( ) ( ) ( )
13.仿照例句,用另外一个词代替“说”,写一句话。(2分)
例:清明节前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14.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想到的用几句话写一写。(4分)
节日的盛装 节日的街道 节日的聚餐
三、积累运用。(10分)
(一)15.把“五行”和“五彩”补充完整。(2分)
金木 土 青赤 黑
(二)按所学内容填空。(8分)
16.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
18.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
20.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
2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也便成了路。
四、阅读理解。(26分)
(一)读课文《少年闰土》片断,在答题卡上完成各题。(12分)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2.联系课文内容,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这个部分写的是闺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这四件事情依次是( )。
A. 盼望下雪 夏天捡贝 抓偷瓜贼 看潮汛来
B. 两个人去捕鸟 白天”捡贝壳 晚上看西瓜 在水果店卖水果
C.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剌猹 看跳鱼儿
(2)这个片断主要表现了闺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正确的说法是( )
A.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B. 很多话
C. 看不起“我”
(3)句子“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B. 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C.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
B. “我”对闺土那丰富多彩生活的羡慕和与向往。
C. “我”认为闰土知道这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5)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刻画闺土这一形象的?正确的说法是( )。
A.语言 B.动作 C. 外貌
23.从闺土的讲述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事?请你想像画面,把你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句子要和课本里的有点不同哦!)。(2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4分)
飘香的端午
童年时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
我们小孩子们最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上山采青,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挂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眉梢,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特别香,那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上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
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我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也可剥了粽子,粘点白砂糖,又是别有一fān( )风味。
包粽子时,我们个个兴高cǎi( )烈。因为不在包只在吃,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好吃的,因为那个年代,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最高兴了,因为有好吃的了。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长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滋味,像童年的我们,吃嘛嘛香,多简单、多快乐的童年啊……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青青艾草,还有那家乡独特的棕子飘香……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24.按要求把每小题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题目是“飘香的端午”,有两层含义,分别是( )。
A. 粽子香 家乡的花儿香
B. 端午节的菜香 记忆香
C. 粽子香 记忆香
(2)用文中一个词表示“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正言顺 B. 正义凛然 C. 喜上眉梢
(3)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依次填上恰当的字,正确的是( )。
A. 翻 彩 B. 帆 踩 C. 番 采
(4)包粽子时,“我们个个很高兴”的原因是( )。
A. 因为粽子有灰水的味道。
B. 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
C. 因为不在包只在吃,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好吃的,因为那个年代,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最高兴了,因为有好吃的了。
(5)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是( )。
A. 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
B.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美好回忆的怀念。
C. 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的雨的赞美。
25.我们学习过“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了短文,你想到了你的哪一次经历?写一写。(2分)
26.我们还学习了“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阅读下面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后,你对第一自然段有哪些更深的了解?请写出你的阅读收获。(2分)
【资料】端午节主要有以下习俗:
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五、习作(选其中一个题目,另用纸写。)(30分)
A. 题目:那一天真热闹!
提示: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请你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或事件,如学校里的运动会、游园活动,或是所住的小区、村里的活动,或者是你上街时看到的场景……写一篇习作。如果不想用上面的题目,你还可以自己定。
要求: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把活动场面的写具体,你还可以写上你的感受。
B. 很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成“我很快乐”、 “我很后悔”、 “我很难过”、“爸爸很忙”、 “家乡的变化很大”、“奶奶的退休生活很充实”……。 你还可以选择另外的内容,用别的题目写。
要求: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把自己的感受或看法也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参考答案或评分说明
第Ⅰ卷
一、1. C 2. A 3. B 4. B 5. B 6. B 7.A 8. C 9. A 10.C
第Ⅱ卷
二、11.只要学生书写没有错误(含标点)就得2分,错一处扣0.5分,错4处以上该题不得分。
12.奋战 照顾 礼貌 谱写(对一个字得0.5分)
13.(提示语可以在句子的任意一个地方,只要学生能表达出人物在“说话”的意思即可。表达不通顺酌情扣分)
示例:“现在的人啊,都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了……”王大妈一出门就是一通报怨。
14.(学生能围绕“节日的”这个意思写,让人看得明白即可。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示例节日的聚餐:2021年的第一天,我们几家人在我家里聚餐。十一点,各家把在家里做好的拿手菜端来了,有红烧狮子头,有清蒸鲤鱼,还有炸排骨……都是我最爱吃的。
三、(一)15. 水火 黄 白
(二)本题每空1分,写错字该空不得分。
16.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17.江清月近人
18.万水千山只等闲
19.同到牵牛织女家
20.水天相接的地方 霎时间 一缕一缕
21.走的人多了
四、(一)22.(1)C (2)A (3)B (4)B (5)A
23.学生可以从这四件事的讲述中想像画面,只要有一些词句跟原文不同,且表达通顺就得2分。表达不通顺酌情扣分,照抄不得分。
例:在白茫茫的雪地里,闺土和他的小伙伴们把一小块地方的雪扫干净,用一些鸟儿爱吃的食物作为诱饵放在地上,再把一个竹子编的大锅盖扣在上面,用一根小棍子支起来,留一条缝让鸟钻进来,在小棍子上绑上一条绳子,他们远远拉着绳子的另一头,注视着大锅盖那边的动静。(这可以是一个内容)
来了,来了,有几只贪吃的小鸟钻进锅盖里面了,小伙伴马上用力一拉绳子,那些小鸟就被罩住了!跑过去一看,荷,什么都有,有些是认识的,有些是不认识的。
(二)24.(1)B (2)A (3)C (4)C (5)B
25.只要学生由本文的内容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一件事,表达通顺即可。
26.短文里写“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看了资料,知道“叫不出名来的青藤”原来叫做菖蒲。(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几处资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帮助阅读理解,由于是初次尝试,答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多答可以鼓励。)
五、习作分四等评分
一等文:27-30分 主要内容具体,根据习作要求运用恰当的方法,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错别字极少,标点正确。
二等文:22-26分 主要内容较具体,能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相应的方法,语句较通顺,书写较工整,错别字少,标点正确。
三等文:18-21分 表达基本清楚,语句较通顺,书写较工整,错别字较少,标点符号基本正确。
四等文:17分及以下 表达不清楚,不知所言,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很多。有严重的抄袭现象。
(只写七八行字或原文抄袭的控制在8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