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6 14: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基础测试卷
内容范围:4-7课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士大夫认识到“经学难抵洋枪炮”,于是开始学习西方 ( )
①军事 ②科技 ③制度 ④思想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 )
A.曾国藩 B.奕 C.左宗棠 D.张之洞
3.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洋务运动是中国逐渐汇入到工业文明大潮中的重要事件。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兴办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
A.培养了了解西方的改革人才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C.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
D.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5.《同治夷务》中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 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
6.电影《北洋水师》再现了威震世界的北洋海军从建立到走向覆灭的史实。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全军覆没发生在 ( )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战役中 C.旅顺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7.《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9.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时局艰难”应该是 ( )
A.国门洞开 B.天灾人祸 C.列强瓜分 D.统治腐败
10.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
A.清政府 B.外国侵略者 C.慈禧太后 D.满族贵族
11.右图为1900年12月16 日意大利《周日邮报》的插图,由画家依据照片绘制而成,所配文字说明是“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宫殿”。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史实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的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兴办洋务必须要有精通洋务的人才,但是中国传统的科举制教育却远远无法满足洋务运动中对人才的需要。为此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 ( )
①创办新式学校 ②设立军机处
③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④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晚清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15.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 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印刷精美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
16.《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下列有关该条约签订后,1903年中国发生的社会现象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
A.张三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威武雄壮的大沽炮台
B.李四从山海关经过,看到了澳大利亚的士兵在巡逻
C.贺六做生意发财了,想在北京东交民巷购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
D.王五到北京去,看到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7.如下图漫画,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军事落后 B.缺少资金
C.海军腐败 D.腐朽的封建制度
18.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府。”文中的空缺处应填 ( )
A.宁波 B.广州 C.杭州 D.福州
19.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20.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擢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 )
A.盲目排外 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 D.缺乏科学革命理论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60分)
21.(1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对立排斥到和好学习的艰难过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开始出现了一个新时代。西方的好战性已有所节制,而中国的反抗也为和好所代替。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1977 年版《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由对抗到和好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谁 (2分)
材料二 一些先进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决心履行中国的条约义务,使它的外交活动现代化,建立起西式的工矿企业,并且聘用外国人协助他们处理这一新的形势。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1977 年版《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建立起的西式工矿企业有哪些 作用如何 (6分)
材料三 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但在精神上,昔日的“中央帝国”的世界观依旧沿袭未改。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1977年版《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昔日的“中央帝国”的世界观依旧沿袭未改的原因。(4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二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
——康广仁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4分)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变法维新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材料二 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参战舰数 总排 水量(吨) 平均航速 (海里/时) 鱼雷发射管数 火炮总数 鱼雷艇数
中国 12 34 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40 840 46.33 36 268 O
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 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据材料三分析中日黄海海战后,日军取得了怎样的侵略优势。(4分)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中哪一史实说明了该事件的破产 (3分)
(4)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内在原因。“清政府”与“日本议和”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大火烧透了北京的天空,中西文明相结合的象征被付之一炬,只给百年后的世界留下了断壁残垣和不绝于书的愤怒。
(1)材料一描述的是古都北京的哪场劫难 侵略者在疯狂焚掠的同时,还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分)
材料二 (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材料三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义和团宣传口号
(2)列举一例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材料二、三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分)
材料四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20世纪初歌谣
(3)材料四中的“八国联军侵满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清朝“赔巨款”、变成“洋人廷”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4分)
25.(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 Possession 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场战争 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女王的名字”是根据哪一条约 (4分)
(2)材料二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 (4分)
(3)材料二中的不平等条约使列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取得了什么特权 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4分)
第二单元基础测试卷
1. A 2. B 3. A 4. C 5. B
6. D 【解析】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 D 8. C
9. C 【解析】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加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所以材料中的“时局艰难”指的是列强瓜分。
10. B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11. D 【解析】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并对中国人民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选项D符合题意。
12. D 【解析】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同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②是在清政府雍正帝时期设立的。
14. C 15. C 16. C
17.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达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因而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改变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
1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宁波、广州、福州均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材料中涉及开放苏州、重庆是甲午战争以后《马关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19. C 20. D
21.(1)奕诉。
(2)工矿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原因:①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不愿意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②清朝统治阶级为巩同统治,极力维护传统思想。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下,人们思想相对闭塞,新思想的传播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22.(1)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任答两点即可)
(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①维新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弱小。②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23.(1)日本为称霸世界,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差距:总排水量、平均航速、舰载武器装备。侵略优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
(3)事件:洋务运动。史实: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4)原因: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李鸿章妥协退让;清政府腐败无能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24.(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
(2)史实:廊坊大捷。局限性:盲目排外。
(3)镇压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25.(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辛丑条约》。东交民巷。
(3)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最大的危害: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