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考试范围:8-11课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中国近代史上,“振兴中华”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曾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提出这一口号的是 ( )
A.孙中山 B.林则徐 C.陈独秀 D.左宗棠
2.除本部外,中国同盟会在国内设置了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以及隶属各支部的各省分会。这说明
( )
A.同盟会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方针和政策
B.同盟会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同盟会在组织方面大有改进
D.同盟会确立了政治纲领
3.孙中山撰写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纪念的革命烈士是 ( )
A.秋瑾 B.邹容 C.陈天华 D.徐锡麟
4.革命元老林伯渠在1941年感慨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这段话旨在赞扬辛亥革命
( )
A.宣传了民主自由思想
B.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辛亥革命爆发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6.下图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
A.清朝皇帝在历史上的消失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7.1912年宋教仁等改组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8.电影《让子弹飞》中,男主角张麻子自称曾是蔡锷将军的部下,下列选项中是蔡锷将军功绩的是 ( )
A.抗击日寇侵略 B.拥护维新变法
C.推翻清王朝 D.组织护国军讨袁
9.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两者比较,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增加了 ( )
A.民族革命的内容 B.民主革命的内容
C.民权革命的内容 D.民生革命的内容
10.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 ( )
A.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 B.导致了各省纷纷独立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1.辛亥革命前,“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词语,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进化”“科学”“革命”“民主”等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B.促进社会思想解放
C.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12.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下列材料哪一项不适合 ( )
A.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1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这体现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思想 (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权主义
1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如此评价袁世凯:他在1898年背叛了改良主义者,辛亥革命中背叛了清廷,当了民国总统后背叛了民国。体现袁世凯背叛民国的依据是 ( )
A.逼迫清朝宣统帝退位
B.武力镇压国民党
C.解散国会,修改总统选举法
D.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5. 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适当的是
( )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支持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注重为民谋福祉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16.1905年7月初,孙中山与张永福等人会合。据张回忆:“(潮州)余既成、许雪秋在内地运动起义,间省派有黄乃裳前往宣传。但以分道扬镳,终不如集中力量,事较易济。乃以组织同盟会,作大规模之运动为议。”由此可知,成立同盟会 ( )
A.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B.有利于革命形势发展
C.实现了社会各阶级的联合
D.推动革命力量联合
17.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8.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为此,孙中山进行的斗争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领导黄花岗起义 D.成立同盟会
19.辛亥革命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下列发生于1912年的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
①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②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④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0.1912年 10月,宋教仁自北京南下布置各省选举事宜时说,“为今之计,须亟组织完善政府,欲完善政府,须有政党内阁。今国民党即处此地位,选举事若得力,自然成一国民党政府”。这表明宋教仁
( )
A.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B.不承认袁世凯的总统权力
C.希望在中国实现政党政治
D.认为国民党组阁已成定局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60分)
21.(12分)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述人物分别是谁 (4分)
请用一句话评价图一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历程中的地位,并说明理由。(4分)
(3)图二----四人物都曾著书立说,请写出图四人物的著作。从内容上看,图二——四人物的著作有什么共同点 从革命影响角度看,他们的著作又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二 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掌握革命武装,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其次是武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献身精神。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起义进程中,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与革命军并肩作战……
(1)材料一中的“是役”“斯役”指的是哪一“役” 对“是役”,为什么“草木为之含悲” (4分)
(2)由材料一来看,“是役”与“武昌起义”之间有着某种联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联系的认识和理解。(4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有哪些表现。武昌起义被称为辛亥首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为后人所称颂。(4分)
23.(12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 年 10 月 10 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 年 2 月 12 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 年 3 月 颁布 B
…… ……
材料二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材料四 孙中山说:“文(孙中山名),爱国若命。”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24 年11 月—1925 年3月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呼吁“打破列强的侵略”“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受害。”他还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1)材料一表格中的A、B处应为什么事件 “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请你结合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说明此结论。(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写出辛亥革命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政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可知总统的权利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4分)
(3)结合史实回答袁世凯后来是如何独揽大权的 (4分)
25.(12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拟以“袁世凯的皇帝梦”为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一 新修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袁世凯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 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凯什么样的心态 概括材料一中新修的两部法律赋予大总统怎样的权利。新修这两部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他(袁世凯)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袁世凯为了实现皇帝梦采取了哪些行动。(4分)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保卫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及结果。(4分)
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1. A 【解析】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故选 A。
2. B 【解析】中国同盟会支部和分会的分布表明它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 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同盟会”“侠女”可知,孙中山纪念的辛亥革命烈士是秋瑾,她在1907年的皖浙起义中被捕遇难,A项符合题意;邹容和陈天华的活动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且均为男性;徐锡麟也是在皖浙起义中被捕遇难的,但他是男性。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旨在赞扬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5. A 【解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2 年”“孙中山”“变局”“创举”可知,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故选 A。
6. B 7. A 8. D 9. D 10. D
1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由题干“辛亥革命后……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可看出,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的思想解放。
12. A 13. D
14.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退位有利于民主共和的早日实现;武力镇压国民党是其实现独裁统治的表现,与背叛中华民国无关;解散国会,修改总统选举法的行为破坏了民主共和,其意在复辟帝制,埋葬中华民国;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与背叛民国无关。
15. D 16. D 17. D 18. B 19. C 20. C
21.(1)图一:孙中山;图二:章炳麟;图三:邹容;图四:陈天华。
(2)地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理由:孙中山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和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
(3)《猛回头》《警世钟》。共同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积极作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22.(1)广州起义(或黄花岗起义)。此次起义,有很多革命党人为之壮烈牺牲。
(2)在广州起义中,革命党人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打击了清朝统治,在革命斗志和思想舆论上为后来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3)历史主动精神、首创精神、革命献身精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3.(1)事件: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封建帝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历程。
(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不得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3)坚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行);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也可酌情给分)
24.(1)中国同盟会。
(2)武昌起义。
(3)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4)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5.(1)企图复辟帝制的心态。权利:大总统总揽大权,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大总统实质上接近于专制皇帝。目的: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扫清障碍。
(2)制造“宋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3)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在北洋军阀的镇压下失败了,护国战争取得胜利,袁世凯取消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