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基础测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 ( )
A.詹天佑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如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 是它发展的动力, 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3.旗袍原来是满洲妇女的基本服装,20 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 ( )
A.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B.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C.男女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D.地区发展变化不平衡
4.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 亿元 27 万多
1920 1795 家 50亿元 55 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一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 )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6.1905 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 ( )
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 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
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 D.首创完备的新式教育体制
7.卜列作品中属于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有 ( )
①《狂人日记》 ②《暴风骤雨》
③《李有才板话》 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
A.实业救国 B.打倒军阀 C.抗日救亡 D.幸福生活
9.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国文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10.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辛亥革命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一系列变化。以下内容符合当时社会新风尚的有 (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 ②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③人们见面时行跪拜礼 ④男子剪辫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 )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13.报纸是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人们针砭时弊的重要媒介。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后来,中国人也开始自办报纸。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
A.《中外新报》 B.《申报》 C.《人民日报》 D.《民报》
14.近代中国外来侵略不断,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的主题。以下作品没有体现这一时代主题的是 ( )
A.《义勇军进行曲》 B.《阿 Q正传》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1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的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 )
A.鲁迅——《阿 Q正传》 B.茅盾——《子夜》
C.聂耳——《毕业歌》 D.齐白石——《愚公移山》
16.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 )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谓
17.大生纱厂发展历程:1903年增纱锭4.08万枚,又以盈余添购2.6万枚纱锭开设大生二厂,1907年投产。1915年增设布厂,同时在海门筹设第三厂。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影响变化的因素除辛亥革命外,主要因素还包括 ( )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18.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歌曲有 (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毕业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国民革命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 )
A.听京剧 B.看电影 C.赏花灯 D.看皮影戏
20.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史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 )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官员穿中山装上班
C.袁世凯正在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
二、非选择题(共5 小题,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介绍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张謇,列举一位你所知道的其他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盛的原因。(提示:从外部环境、企业家个人能力、政府政策等方面回答)(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4分)
22.(14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卢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剪辫令,要求限期剪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60—1919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变化趋势。(3分)
(2)材料一示意图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个时期下降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4分)
(4)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哪些变化 (3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停科举始。
——《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材料三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1)材料一中梁启超是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的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的“时艰”反映了废除科举制的背景是什么。“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反映了清政府什么样的思想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政府除了废除科举制之外的其他教育改革措施。(不得全文照抄材料)(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看法。(4分)
24.(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外国报纸宣称:“中国能开凿关沟段(京张铁路的难点)之工程师尚未诞生于世!”詹天佑毅然承担了这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筑路工程,他经常勉励工程人员:“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詹天佑不畏艰险,实地考察勘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确保了行车安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材料二 詹天佑还先后从事川汉、粤汉等铁路的修筑。詹天佑说:“莽莽神州,岂长贫弱 日富、日强,首赖工学。”他发起组织“中华工程师会”,为培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懈努力。詹天佑亲自编撰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告青年工学蒙》等论著,这些著作在中国工程技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詹天佑身上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是轿子和马车。鸦片战争后,火车、轮船等新式的交通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咏火轮车》诗:“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上海)宁(南京)来去也从容。”
(1)材料一中的《咏火轮车》诗记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4分)
(2)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它是谁设计的 (4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摘自《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在礼仪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资产阶级哪一思想的体现 (4分)
第八单元基础测试卷
1. D 【解析】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求国”道路。D选项符合题意。
2. A 【解析】题目问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也就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 A 【解析】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材料中的“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可知,材料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A符合题意。
4. D 【解析】上表反映了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故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6. B 7. C 8. C 9. D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反映了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A、B内容题干中未体现,D说法错误。
11.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一系列变化。符合当时社会新风尚的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④男子剪辫子。③人们见面时行跪拜礼不符合当时社会新风尚。
12.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亥革命后这些变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体现出当时的自由平等风尚。
1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15. D 16. B 17. C 18. C
19.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由“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可判断为看电影。
20.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思考分析与准确判断的能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革命与时尚的象征,风靡一时,故中华民国政府官员可能穿中山装上班;袁世凯在1916年逝世,电影《歌女红牡丹》在 1931 年拍摄,故袁世凯不可能看电影《歌女红牡丹》;“1912年 3 月”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子的法令,因此“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符合史实。
21. (1)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荣宗敬和荣德生、卢作孚、侯德榜等。(写出一位即可)
(2)民族企业家杰出的个人能力修养。宽松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意思对即可)
22. (1)逐渐上升。
(2)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或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企业)。
(3)从不接纳、反对(排斥)到接受并修建铁路。原因: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近代化的推动,西方思想的传入。
(4)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剪发辫),人与人之间改用平等称呼。
23. (1)兴校育才(兴办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
(2)中国社会已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挽救危机,急需培养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人才。
(3)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统一规定学堂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4)发展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制定恰当的发展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形式等。
24. (1)贡献: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2)优秀品质: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精神。
25. (1)火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京张铁路。詹天佑。
(3)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自由平等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