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6 14:0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3/2。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了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却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材料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材料2: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1、背景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苏军的钢铁洪流
材料4: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大国崛起》解说词
1、背景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材料5: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 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 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 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当代世界的经济与政治》
材料6: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凯恩斯
1、背景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4)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1、背景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需求;
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主要措施
措施:
(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
A.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0年代—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消极: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滞胀”后
新调整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WB)
宗旨: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提供短期贷款
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后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内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简称“双挂一固定”)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取代
1947年
1995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
世界贸易组织
(WTO)
世界贸易体系
宗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
宗旨: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
1.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2.以美国为主导世界贸易体系
①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投资:世界银行;③贸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主要措施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20世纪40年代中期
世纪风云人物
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提出者普朗克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美国国防部用于弹道计算
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
原子能被用于战争
1.背景:
2.兴起: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2)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4.影响:
3.表现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1.背景:
2.表现:
3.实质: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约占社会职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是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①就业(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②“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1、含义:
2、内容:
3、目的: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
直接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制度)
▲ 英国政府为残疾者提供家庭服务
材料7:瑞典窦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 人的一生全包下来,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 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 瑞典没有 贫民区,外国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社会福利待遇。
材料8: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 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密民 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 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 上。知2010年2月份,希腊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 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严重。
积极性: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局限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一定程度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
4、评价:
(一)“福利国家”
(二)社会运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建立“福利国家”来缓解社会矛盾,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1、原因
2、表现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目的:争取自己(黑人)的平等权利
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妇女运动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目的: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越南战争
反越战运动
(3)反越战(学生)运动:
结果:① 1973年,巴黎停战协定签署,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② 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实现了全国统一。越南人民的抗美战争取得胜利。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2.兴起、3.表现、4.影响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背景
1.背景2.表现3.实质
1.“福利国家”
2.社会运动
课堂小结:
2.主要措施
国内
国际
1.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此即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经济展望声明》
B
2.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