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6 15: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统编版|纲要下|第八单元 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时空坐标
1929
经济大危机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全球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自由放任政策
国内经济调整
国际重建秩序
1945
二战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1933年
19世纪晚期
自 由 主 义
重 商 主 义
凯 恩 斯 主 义
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
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
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
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商业资本主义
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经济政策
经济思想
分散走向整体
贸易保护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联系
冷战
两极格局
自由放任与国家宏观调控
自由放任政策
古典经济学的政策,意为“顺其自然”。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经济思想,1929-1933经济大危机后被国家的宏观调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代。
宏观调控
由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基础。对于凯恩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是被称为“战后经济繁荣之父”,一是被称为“七十年代滞胀之母”。
【概念阐释】
第 部分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内:国家干预经济
国际: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国家宏观调控
1、背景
结合材料,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20 世纪前期的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危机面前基本失效,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求破解危机的出路。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倾倒牛奶
失业后的求职者
排队领取救济
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一)国内调整
材料二: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贷款。”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苏联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为其提供借鉴;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材料四: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④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材料五: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他主张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其理论核心:增加有效需求。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⑤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2、措施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订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特点和实质。
3、影响
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50年代—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造成滞胀的原因:
第一,财政原因。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再加上福利国家开支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第二,高税。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高税,但是高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人收入也减少,又使物价进一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生产成本一下子提高。
政策: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发展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黄金时代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经济繁荣,但出现高赤字,高通胀。
滞胀时期
凯恩斯主义失灵。尼克松、卡特、福特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短期见效。
里根政府
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通过削减开支,紧缩货币,减税,实现经济回升和增长。
克林顿政府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提倡“新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新自由主义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二)国际调整
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经济组织
1、背景
①二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无序化发展的反思;
③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2、构成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
①作用: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②目的: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③方式: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市场干预
④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内容:“双挂钩一固定”制
A.美元为中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B.1976年,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了即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
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年成立,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国际贸易体系: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A.1947年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B.199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
签订于1947年,是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成立,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金融货币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原则: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作用: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第 部分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背景
成果
影响(意义)
1、背景
①理论因素: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②实际因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发展;
③国家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2、成果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3)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4) 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5)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克隆羊“多莉”
3、影响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第 部分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背景
表现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美国社会各阶层分布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1、背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成果
①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②阶级结构:“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第 部分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及其局限性
1、“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一)概念:
(二)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②社会保障观念进步与广大人民斗争的结果;
③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④罗斯福新政的实践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20世纪
8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
70年代
逐渐发展
减少福利规模
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①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政策;②二战后,西欧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日渐完善;③缩小规模:80年代。
由单纯的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福利,并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二)形成:
(三)特点:
(四)目的:
主要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五)实质:
由国家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七)内容: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美国:国民教育从幼儿园到12年级。家居能源补助计划,可帮助支付煤电费、代修家电设备。
瑞士:新生儿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领全薪休假,孩子16周岁以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
瑞典:480天产假,奶爸至少90天;每年5周带薪休假,工资比平时高0.8%;孩子不能体罚,狗不能独自留家超过6小时;看病仅需挂号费。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 ——《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 1970年6月10日)
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福利国家培养懒汉
(八)影响
①积极: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缓和了阶
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局限: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
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
2、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②妇女运动;③学生运动
◎马丁·路德·金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社会运动表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1)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②黑人为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力。
(2)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
和歧视政策为非法。但种族歧视依然严重。
◎马尔科姆·X
◎释放休伊游行
◎黑豹党创始人
鲍勃和休伊
2020年5月25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因遭到警察暴力而死亡。由此引发了全美抗议活动。
马丁 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1)原因:
①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2)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3)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社会运动表现】妇女运动
【社会运动表现】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美军越战照片
材料:60年代后期的学生文化反叛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通过暴力手段挑战现行统治秩序和制度来进行“文化革命”,二是通过摇滚乐、毒品、性放纵、群居公社和东方宗教与文化的介质来表达对美国中产阶级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蔑视与拒绝,以和平和社会实验的方式谋求创建新型文化和生活方式。
——吕庆广《当代资本主义内部的反叛与修复机制》
3、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及其局限性
(1)实质: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表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变化—统治手段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背景、主要成果、影响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背景、表现、实质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背景、主要措施、作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背景、措施)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福利国家”
与社会运动
“福利国家”:概念、建立与发展、评价
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背景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反越战(学生)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