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26 14: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  )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丙声音的响度比乙大
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频率比乙大
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
2.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端午节荆州人会在古城九龙渊举行龙舟赛。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如图)。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朵的
B.用更大的力击鼓,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鼓声传进附近的会议室,影响会议,此时鼓声是噪音
D.观众主要根据音色区分号子声和鼓声
3.阳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爆炸声响度太大
B.爆炸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C.爆炸声是噪音
D.爆炸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
4.夷陵区发展大道雨污管网改造及附属工程,自5月6日开工以来,项目建设“一盘棋推进”,场面火热,居住在发展大道周围的居民生活出行等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校802班的小张同学为了安心学习,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  )
A.周末全线停止施工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将家中的门窗关闭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5.下列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一组是(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用手敲桌面,一次重敲,一次轻敲,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
④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发出的声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发声时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强弱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四幅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对着盛有不同水的瓶子吹气,从左往右发出的音调由高变低
B.乙图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C.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信息
D.丁图中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器,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8.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教室的周围植树 B.建筑工人在工地佩戴耳塞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9.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内装满水)的一端,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最先听到的响声是(  )
A.沿空气传来的 B.沿水传来的
C.沿铁管传来的 D.不知温度,无法判断
10.下列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C.声波使蜡烛熄灭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1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可以传声
B.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低声细语”形容声音的音调低
D.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
12.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二、填空题
13.小刚学习完声音的知识后查阅了一些声速的知识:
(1)根据以下几种物质的声速v(m/s)数据,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出2条。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① ;
② ;
(2)小刚去郊游时看到前面的一个山崖想测量他离前面的山崖有多远,于是他大喊一声,用停表测出1.2s后听到回声。他又用气温计测出他周围的温度约为15℃,那么这座山崖离他有多远 ?
14.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露目标;在越野拉练时指战员下达各种口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 。
15.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若该处海水的深度为3000m,则会经 s后收到回波;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了,这是因为 不能传声。
16.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的智能手机具备两个解锁功能,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是通过识别声音对手机进行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而另一个功能是利用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进行解锁,则该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 。
17.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所示,这表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 ,如果用更大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的 (填声音的特性)将会改变。

18.声音 (选填“需要”、“不需要”)介质传播出去。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如果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通过 传过来。
19.期中考试时,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纪律,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看到闪电后6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20.在天门山旅游的小丽对着高山大喊一声“妈妈,我爱你!”,过了3s听到了回声是 形成的,小丽距离喊话的高山约为 m。(已知声速为340m/s)
三、实验题
21.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 。
22.看图回答问题。
(1)乙图装置,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会跳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若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音叉,则左边乒乓球 (选填“能”或“不能”)跳起,原因是 ;
(2)丙图,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 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就不同;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尺,钢尺振动的 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就不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乙声音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故错误;
B.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丙的振幅大,响度大,故B正确;
C.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乙声音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C错误;
D.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的频率低于丙声音的频率,即甲声源发声时每秒振动次数少于丙,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传声介质,所以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朵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响度是声音的大小,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鼓声传进附近的会议室,影响会议,对参会者造成了妨碍,因此鼓声是噪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比赛时,观众区分号子声和鼓声主要靠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爆炸声响度太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爆炸声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爆炸声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是噪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爆炸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周末全线停止施工,虽然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但平时也有影响,且会影响项目建设,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增大的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合理,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的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③用手敲桌面,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两次声音的响度不同,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④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两次声音的音调不同,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弦的振动频率跟弦的松紧、长度、粗细有关,调节二胡的松紧程度,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对着盛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内吹气,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水量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所以从左往右发出的音调由低变高,故A错误;
B.乙图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丁图中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器,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教室周围植树,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建筑工人在工地佩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本题中,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最小,声音在铁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声音在铁中传播的时间最短,故甲同学最先听到的响声是沿铁管传来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可以得到鱼群的方位、距离等信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技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声波使蜡烛熄灭,则蜡烛受到了能量的影响,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信息,说明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低声细语描述小声说话,形容的是声音的响度小,故C错误;
D.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A.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A正确;
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
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
13.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04m
【详解】(1)[1]由表格中可得出,不同温度下的空气,声音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由可知,声音1.2s传播的路程为
这座山崖与他的距离为
14. 声源 响度 信息
【详解】[1][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环节处理:声源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接收处;消音靴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很小,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从声音的三个特征来分析时,这主要是减小声音的强弱,即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3]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在越野拉练时指战员下达各种口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15. 音调 4 真空
【详解】[1]弦乐器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弦的松紧、长度、粗细有关,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
[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海洋的深度为3000m,由可得,声音到达海底再返回的时间
[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16. 音色 信息
【详解】[1]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2]另一个功能是利用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进行解锁,则该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将指纹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智能锁。
17. 振动 响度
【详解】[1]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2]用更大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改变音叉振动的幅度,音叉振动幅度更大,则音叉发出的响度也更大。
18. 需要 钢管
【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传播,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击这个管子,声音同时通过钢管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先传到把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甲同学耳朵里,就是第一下响声;随后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也传到甲同学的耳朵里,这就是第二下响声。
19. 振动 空气 2040
【详解】[1][2]老师讲话时声带会振动而发出声音;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考生的耳朵。
[3]闪电的速度是光速,光速太快,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认为声音在空中的传播时间为6s,所以闪电处距人的距离为
20. 反射 510
【详解】[1]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即为回声。
[2]小丽对着高山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了回声,人发出的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
小丽距离喊话的高山的距离
21. 固体可以传声 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不能 ad 存在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详解】(1)[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地传到远方,如果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4)①[4]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选择a和d。
②[5][6]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探究过程存在问题,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个因素的影响。
22. 空气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振幅 响度 频率 音调
【详解】(1)[1]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右边音叉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左边,从而引起左边音叉振动,所以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3]若把此实验拿到月球上做,图中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不能发生振动,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无法传到左边音叉使左边音叉振动。
(2)[4][5]响度与振幅有关,轻拨与重拨钢尺,会导致钢尺振动幅度不同,响度就不同。
[6][7]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音调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