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氧化还原反应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氧化还原反应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6 16: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
1、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2、运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生活中常见现象:
常见的铁制品生锈现象涉及了什么化学变化?
2Fe+3O2=2Fe2O3
氧化反应
/课堂导入/
物质 反应物 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得氧物质
失氧物质
CuO、Fe2O3
C、CO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思考与讨论
(1)根据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分析以下反应,完成下表。
1.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CuO + C === 2Cu + CO2↑
高温
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Fe2O3 + 3CO === 2Fe+3CO2
高温
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必然有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1)请标出以上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比较反应前后价态有无变化。
讨论:
2.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①中,C 氧发生 反应,所含元素 化合价 ;CuO 氧发生 反应,所含元素 化合价 。
反应②中,CO 氧发生 反应,所含元素 化合价 ;Fe2O3 氧发生 反应,所含元素 化合价 。
【总结】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的反应为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的反应为 。
2CuO + C
2Cu + CO2
+2 -2 0 0 +4 -2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失氧,还原反应
得氧,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升高,
失氧,还原反应
Fe2O 3 + 3CO 2Fe + 3CO2
+3 -2 +2-2 0 +4-2
得氧,氧化反应
化合价升高 → 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 → 还原反应
【总结】
+2
0
+2
0
化合价升高
0
化合价升高
+1
-1
0
化合价降低
化合价降低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
得失氧是狭隘的判断方式,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判据
(2)请观察下面的反应,标注出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在这个反应中,虽然没有物质得氧或失氧,但是反应前后却有化合价的变化:
元素的化合价从 升高到 ,发生 ;
元素的化合价从 降低到 ,发生 。这样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uO+2HCl=CuCl2+H2O
B. 2Na2O2+2H2O=4NaOH+O2↑
C. Zn+CuSO4=ZnSO4+Cu
D. Ca(OH)2+CO2=CaCO3↓ + H2O
BC
随堂练习
【练习2】下列各式中,当左边物质生成右边物质时,画横线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1) NaCl→Cl2 (2) KMnO4→MnCl2
(3) Fe2O3→Fe (4) CO→CO2
被氧化
被还原
被还原
被氧化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哪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哪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多少时达到稳定结构?
提示:八电子规则:
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最稳定。


3.电子转移角度--氧化还原反应
0 0 +1 -1
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结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电子得失
以2Na + Cl2 === 2NaCl为例,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
点燃
3.电子转移角度--氧化还原反应
微观角度
以Na与Cl2反应为例
+11
+17
Cl
Na
-
+
Na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Na+,其化合价由0升高到+1,Na被氧化。
Cl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Cl-,其化合价由0降低到-1,Cl2被还原
0 0 +1 -1
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结论: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共用电子对偏移
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偏离氢
以H2 + Cl2 === 2HCl为例,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
点燃
3.电子转移角度--氧化还原反应
微观角度
以H2与Cl2反应为例
+1
+17
Cl
H
共用电子对
偏向
偏离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稍弱的H,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1,H2被氧化。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稍强的Cl,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Cl2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本质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根本原因
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反应类型的关系:
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
还原反应
六字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氧化反应
课堂小结
【练习3】 判断正误
1. 得电子难的元素容易失去电子( )
2. 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3. 元素由化合价转变为游离态时被氧化( )
4.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
×
×
随堂练习
分析下列反应,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进行分类,并指出哪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基本类型 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2)
(3)
(4)
(5)
(6)
探究课堂
分析下列反应,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进行分类,并指出哪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基本类型 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2)
(3)
(4)
(5)
(6)
探究课堂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
不一定是
一定是
一定不是
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探究课堂
【练习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2还原CuO的反应只属于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3CO+Fe2O3=2Fe+3CO2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3O2=2O3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练习3】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ClO3=2KCl+3O2↑ B.2Na+Cl2=2NaCl
C.Zn+2HCl=ZnCl2+H2↑ D.Fe2O3+3CO=2Fe+3CO2
D
探究课堂
课堂小结
一、离子共存一(不反应)
(1)溶液无色透明时,不存在有色离子
Cu2+( 蓝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Mn04-(紫色)
CrO42-( 黄色 ) Cr2O72-( 橙色 ) Cr3+( 绿色)
铬酸根
重铬酸根
铬离子
(2)因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共存的共存的情况及常见例子。
情况 实例
与酸
与碱
与酸碱
氧化还原 (后续)
H+ 、NH4+、Al3+、Cu2+、Fe3+、Ag+、
OH-、CH3COO-、F-、CO32-、SO32-、S2-
CO32-+H2O、SO32-+H2O、S2-+H2O
CO2+H2O、SO2+H2O、H2S
H+
OH-
2.下列无色溶液中既能在强酸性溶液,又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
B.Mg2+、K+、、Cl-
C.Na+、、、Ca2+
D.Ba2+、K+、Cl-、
答案:D
解析:A项在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在强酸性溶液中+2H+===H2O+CO2↑,不能大量共存;B项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在强碱性条件下,
Mg2++2OH-===Mg(OH)2↓,不能大量共存;C项===OH-===+H2O,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不能大量共存;D项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均能大量共存。
二、速写离子方程式
不拆:沉淀、气体 、弱质(弱酸、弱碱、水)、单质、氧化物
考试必考题型一“量”
NaOH + CO2 (少)=

少“量”为1

Ca(OH)2 +NaHCO3(少)=
NaOH + CO2 (过)=
Ca(OH)2(少)+NaHCO3 =
二、速写离子方程式
不拆:沉淀、气体 、弱质(弱酸、弱碱、水)、单质、氧化物
考试必考题型一“量”
CO2 + 2OH- = CO32- + H2O
OH- +CO2 =HCO3-
2NaOH + CO2 = Na2CO3 +H2O
NaOH+CO =NaHCO

“量”少为1

Ca(OH)2 +1NaHCO3(少)=H2O + CaCO3 ↓+ NaOH
OH- +HCO3-=CO32-+H2O
Ca2++OH- +HCO3-(少)= H2O+CaCO3 ↓
Ca(OH)2(少)+2NaHCO3 = 2H2O + CaCO3 ↓+ Na2CO3
Ca2++2OH-+2HCO3-= 2H2O + CaCO3 ↓+ CO32-
选择题判断
显中性

NaHSO4 + Ba(OH)2 =
沉淀最大量
NaHSO4 + Ba(OH)2 =

显中性
沉淀最大量
2NaHSO4 + Ba(OH)2 =2H2O+BaSO4↓ + Na2SO4
2H++SO42- + Ba2++2OH- =2H2O+BaSO4↓
NaHSO4 + Ba(OH)2 = H2O+BaSO4↓ + NaOH
H++SO42- + Ba2++OH- =H2O+BaSO4↓
学案
(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澄清石灰水 中通入CO2 少量
过量
氢氧化钠溶 液中通入CO2 少量
过量
量少为1
Ca2++2OH-+CO2=H2O+CaCO3↓
OH- +CO2 =HCO3-
CO2 + 2OH- = H2O+CO32-
OH- +CO2 =HCO3-
(2)酸式盐与H+/OH-的反应
往碳酸氢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 少量
往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 少量(恰好沉淀
过量(恰好中和
Ca2++ HCO3- +OH-= H2O+CaCO3↓
Ca2+ + 2HCO3- + 2OH- = 2H2O+CaCO3↓ + CO32-
Ba2++OH-+H++SO42-=BaSO4↓+H2O
2H++SO42- + Ba2++2OH- =2H2O+BaSO4↓
1.离子检验步骤: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试剂,出现××现象,说明存在××离子,否则不存在。
取样品→加试剂→描现象→得结论
2.Cl-、离子检验
①Cl-
AgNO3
稀HNO3酸化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稀HCl酸化
无明显现象
BaCl2
白色沉淀
稀HCl
沉淀溶解
BaCl2
白色沉淀
气体通入Ca(OH)2
白色沉淀
三、离子检验
3.(金版课时作业7相同题)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C.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D.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若待测液中有时,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A项错误。若待测液中有Ag+时,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B项错误。若待测液中有Ca2+时,也能产生同样的现象,D项错误。
学案
2(节选).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 K+、Ag+、Fe3+、Cl-、OH-、 NO3-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OH-
Cl-
K+
互斥性原则
电中性原则
三、离子推断---
基本原则
电中性原则
[即学即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  )
(2)检验溶液中的Cl-时,可先加盐酸,再加AgNO3溶液。(  )
(3)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
(4)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I-、。(  )
(5)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3+、Mg2+、Br-、Cl-。(  )
(6)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Cl-。(  )
×
×
×
×


学案
4.A、B、C三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Na+、Ag+、Ba2+、Cl-、、中不同的阴、阳离子构成的。经实验验证A溶液、B溶液均可与盐酸发生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气泡。
(1)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写出A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NO3
Na2CO3
BaCl2 
Ag++Cl-===AgCl↓
+2H+===CO2↑+H2O
解析:由于A、B、C是三种无色可溶性盐,结合六种离子可知分别构成AgNO3、Na2CO3、BaCl2三种盐,通过A、B与盐酸反应时的现象,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应为氯化银,则A为AgNO3,B产生气泡,气体应为二氧化碳,则B为Na2CO3,所以C为BaCl2。A、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CO2↑+H2O。
学案
答案:C
(课时作业)--课时1电解质的电离
4、在溶液导电性实验中,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至过量,灯泡的明亮度变化是明→暗→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有关
C.灯泡最暗时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D.往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盐酸与滴加硫酸时现象相同
答案:A
【改编】根据实验现象画出混合溶液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并分析原因
(三)挑战创新 10【节选】
9.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图像相符合的是 (  )

A.稀硫酸滴加到Ba(OH)2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硫酸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B.铁粉加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横坐标是铁粉的质量,纵坐标为沉淀质量)
C.CO2通入一定量 NaOH 溶液中(横坐标是CO2的体积,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D.稀盐酸滴加到一定量NaOH溶液中(横坐标是稀盐酸的体积,纵坐标为钠离子物质的量)
(课时作业)--课时2离子反应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