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1古诗三首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会写“塞”字。
2.借助注释与插图、查阅资料、想象画面,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大意。
3.借用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感受战乱之长、戍边将士之悲苦,体会诗人盼良将、保家国的壮志豪情。
4.拓展诗句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能说出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战乱之长、戍边将士之悲苦,体会诗人盼良将、保家国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解读诗题
1.赛诗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与积累,大家背过很多首古诗了,对吗?那这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来进行个“小小赛诗会”,请大家根据看到的图或字来说说这是哪句诗。
(出示《望庐山瀑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古诗的图画或提示词,生说完整诗句。)
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继续领略古诗的美妙。
2.“塞”字入手,解读诗题
(1)板书课题。师范写“塞”,边写边提示要点:宝盖写小才好看,三横间距要均等,撇捺要舒展,土字扁扁在下边。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指书空,跟老师一起书写诗题。接下来,请大家拿出笔,在导学单上的田字格中将“塞”字写两遍。(生自写生字)
(2)齐读课题。“塞”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试着用“塞”来组词。在《说文解字》中“塞”就是“修筑在边区的屏障”的意思。这边塞的安危关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诗题“出塞”是什么意思? (生解说诗题:远出边塞、出征边塞保家卫国……)
3.出示版图,了解背景
大家知道唐朝的边塞在哪里吗?(出示大唐疆域图)请同学们看,这是唐朝的疆域图,绿色部分便是唐朝的领土,北面的游牧民族一直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经常翻越阴山侵扰我们中原地区。于是,从秦到汉,人们便依据阴山山势在阴山之上筑长城设边关,抵御外敌的侵略。(板画阴山与长城)
唐朝诗人王昌龄曾满怀报国之志,远赴边关,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这类诗歌我们称为——边塞诗。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这首--《出塞》。
板块二 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1.生自由、大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交流诗句中的三个多音字“将”、“还”、“教”的正确读音。
还:结合诗意,知道在诗句中是“回来”的意思,所以读huán。(出示带有“还”的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生读诗句)还可以联系以往学过或见过的诗句来确定读音。
将:结合文中注释(将领、名将),确定它读jiàng。
教:结合注释和查字典,确定当它表示“使、令、让”的意思时,读jiào。指名读、齐读“不教胡马度阴山”。
3.确认三个多音字的读音后,指名读全诗。
4.根据七言古诗223的节奏,指名学生继续读诗,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随后请学生展示朗读。
板块三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自学并初步交流。
⑴要悟出诗的深意,我们还要读懂诗句的意思。以前我们学过那么多首诗,要想读懂诗句,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借助注释、看插图、查资料、想象画面……)
⑵现在就请同学们采用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
⑶学生汇报交流,师适时引导总结。
2.品读一、二句。
⑴“明月”联想“相思苦”
从古到今,明月就出现在很多诗人的诗句里,它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思乡、思念亲人)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一位戍守边关的将士,在这凄冷的边关一待就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回过家,望着这轮明月你会想什么?(生自主想象,指名交流)
那你远在万里之外的母亲也已经许多年没有收到过你的消息了,当她遥望这轮明月时又会想些什么呢?(生发挥想象,全班交流)
明月千里寄相思呢,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相思之苦。(指导学生读诗句)
⑵“未还”读出“悲凉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什么意思?(生说诗意)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叫做“互文”(解说“互文”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出示由秦至唐的时间轴和在此期间的战争次数、伤亡人数,学生结合资料谈谈感受。引导学生发现从秦汉一直到唐朝,虽历经千年,但明月、边关依旧,边关战乱依旧。) 这绵延千年的战争,让无数将士战死沙场,永远地成为未还之人。(指导学生再读诗句)
⑶诗句拓展,深感“悲凉苦”
这连年的征战让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你们看,数千年来,将士们早已战死沙场,但是他们的妻子仍在梦里盼他早日回来。(指名生诵读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更可悲的是将士们早已化作白骨,但他们的家人却还担心他们冷着冻着。(指名生诵读诗句“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
更可叹的是将士们的白骨散落在杂草之中,却没有人帮他们收敛遗骨。(指名诵读诗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同学们,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戍边将士们的命运就是这么的悲凉凄苦。(板书:悲)
3.品读三、四句
⑴正遥望明月驻守边关的王昌龄心中不由思绪万千,他说——(学生读第三、四句。)
⑵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生解说诗意)
⑶你对李广有什么了解?(生借助注释简单介绍)老师这里有一个短视频,相信看完以后你对他会有更多的了解。(播放短视频)
⑷唐朝诗人王昌龄为什么如此思念800多年前李广之类的汉代名将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呼唤忠臣良将,一起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相机板书“壮”、“唤良将”、“保家国”。)
⑸指名学生诵读三、四句,感悟诗句中蕴含的诗人的壮志豪情。
板块四 诵读默写,内化积累
1.你听,当大漠之上战鼓骤响,无数英雄儿郎征战沙场再未回家。(女生读)即使战场之上布满血雨腥风,也无法熄灭将士们心中保家卫国的如火信念(男生读)
这首诗写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也道尽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我们一起通过诵读,向那些戍边战士、诗人表达内心的敬仰之情!(生齐读诗歌)
2.这首诗歌虽然只有28字,却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让我们把这样的诗句与豪情铭记心间。(生齐背诗歌)
3.这首经典之作,我们不仅要会背,还要会写。下面请大家拿出导学单,认真地默一默、写一写。(生默写,师巡视,相机纠错。)
板块五 紧扣主题,拓展迁移
一首《出塞》道出诗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纵观中国历史,无数英雄儿女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信念:
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解国难,可血洒疆场。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便是死也要为国而死。
王翰也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为保家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他们都在提醒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古诗,大家通过查资料、看注释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情,课下同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尝试自学课本中的《凉州词》和《夏日绝句》,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
板书设计
出塞
战不断 思良
人未还 盼和平将
教学反思
《出塞》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元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中最为经典的一首,描写了边关将士们出征未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呼唤忠臣良将,渴望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根据课文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四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会写“塞”字;2.借助注释与插图、查阅资料、想象画面,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大意;3.借用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感受战乱之长、戍边将士之悲苦,体会诗人盼良将、保家国的壮志豪情;4.拓展诗句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且掌握了基本的古诗学习的方法,但是对学生来说,要根据诗句来想象画面其实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时,我采用了多读多诵、结合注释及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解诗、读中悟情。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版块:
1、激趣导入,解读诗题
经过几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所以在课前导入的部分,我利用看图识字来赛诗的环节激起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营造课堂氛围。接着在解读诗题时,从“塞”这个字入手,让学生组词理解诗题的含义。
2、初读诗歌,感受韵律
诗歌学习需要多读多诵,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这个环节,我多次让学生来进行朗读展示,并随机评价与引导。诗句中含有三个多音字,在确定读音时我让学生自己来陈述理由,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调用以前的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读诗悟诗的能力。读音确定后,就通过学生展读、教师范读等方式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学好诗歌不仅要会读,还要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在进行授课时,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理解诗意有哪些方法?这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多种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我便出示解诗要求,让学生运用刚刚说的几种方法来自学诗歌,理解诗意。学生自学后便让其解读诗意,并通过诗中关键词的解读、适时补充从秦至汉期间发生的战乱概况、并且由此拓展相关边塞诗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戍边将士悲惨凄凉的生活,感受诗人对良将的热切呼唤,感悟将士们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4、背默诗歌,拓展迁移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读—背—默来再次感受诗人心中豪情,接着出示其他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引出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
整堂课的氛围比较好,学生对于课堂的热情与参与度高,师生配合默契,在学习的过程中,贯穿着朗读、想象、结合注释及查阅资料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中解诗、读中悟情。 虽然基本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教学“塞”字的书写时,首先我没有向学生强调这也是一个多音字,其次是在学生书写完成以后没有择优展示。
2、朗读诗歌这一部分虽然有许多同学踊跃展示,但是没有充分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在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份古诗朗读评价表,采取一人读一人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评价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我采取的是学生自学的方式,缺乏小组合作,没有让学生开展合作共学。以后在课堂之中,我要指导学生施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其思维,提升其核心素养。
4、在最后的拓展部分,我是出示的课堂外的其他爱国诗人的诗句来紧扣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还有待改进,可以出示本课另外的两首诗《凉州词》和《夏日绝句》,让学生开展自学,以真正地掌握学习古诗的诀窍。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躬耕实践,强化反思,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