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说明文阅读 期末专题练
-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麋鹿
①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②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蜕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帮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③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麋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每胎仅产一崽。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④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⑤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1.根据下面两项任务阅读《麋鹿》,注意对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以及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任务一:利用短文提供的材料,简要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任务二:以“麋鹿的传奇经历”为主题,绘制一张时间图谱。
(1)完成“任务一”需要读第___________这几个自然段。
(2)想了解麋鹿的外形特征及其与其他鹿科动物有什么异同,应重点阅读第___________自然段,并采用(浏览、跳读、细读)的方法进行阅读(用√选出)。
(3)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哪些?请简要列举其中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与“任务二”相关的段落,照样子在“时间图谱”的空白处填写关键信息。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面来考虑,“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中“几乎”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3.阅读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想法或建议。
《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0年4月24日通过,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相比于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条例扩大了禁食范围,除了陆生野生动物外,部分水生野生动物也被列入禁食名单。条例还规定,每年的4月为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四月的第三周为爱鸟周。
莫欠睡眠债
①随着我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课后作业越来越多,睡眠时间也相应地越来越少,很多同学将上床的时间慢慢往后推,直接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没精神、打瞌睡。而很多同学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撑,那就是到了周末睡上一整天,把觉好好补补。可是,长期透支睡眠会不会引起高昂的睡眠债呢?靠“补觉”来偿还欠下的睡眠债靠谱吗?
眼睛一闭一睁
②要想评说补觉到底有没有用,我们首先要知道睡觉到底起什么作用。你知道吗,你的一生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那么,人为什么每天要睡觉?
③睡眠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其生理机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作为人体最高的神经司令部,大脑白天担负了重要的任务,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夜间的睡眠是大脑神经暂时性休息的过程,也是一种保护性抑制。虽然睡眠过程看起来也就是眼睛一闭一睁,整个身体“蛰伏”起来,但睡眠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它可以帮助消除疲劳,平衡体内各个脏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
④既然缺了睡眠,人们就想去补。关于补觉到底有没有用,一直争论激烈,那么结果究竟怎样呢?
困了补觉有用吗
⑤美国科学家为了搞清补觉究竟有没有用,他们特别设计了实验,用以确定最终的结论。
⑥科学家选取志愿者进行测试,要求保持清醒33小时后才能睡10小时,如此循环持续3周。当测试的志愿者保持清醒33小时再补觉后进行的立即测试表明,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情况与正常作息的时候基本相当,说明补觉似乎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好景不长,当补觉后继续硬撑下一个33小时,再进行测试,志愿者的表现相当糟糕,这说明刚才偿还的那点睡眠债消耗殆尽,重新被债务缠身,随着测试时间的延续,这种糟糕的表现也越来越严重。
⑦实验证明,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是一个恶性透支。
________________
⑧我们每天该睡多少觉究竟是由谁决定的?只不过是少睡了几个小时,为何会这么难受,甚至会有这么大的伤害?
⑨理想的睡眠和醒来的时间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决定的,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钟对生物体的影响十分广泛,甚至在许多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病的发病和恶化中都发挥了主要作用。生物钟要是走不准了或是失灵了,人就会生病。倘若睡眠不好,生物钟就会紊乱,让我们积累起睡眠债。
⑩由此可见,如果你实在是因为重要的原因无法按时入睡,又想要利用周末补觉,绝不能一睡一上午或一下午,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头昏脑涨。
河南省南阳市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特约命题试卷
4.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写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5.文章“困了补觉有用吗”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睡眠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其生理机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中的“之一”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7.文章最后一段“由此可见”一句中“此”指代什么?
8.联系全文,结合下面链接材料,拟一则关于睡眠问题的公益广告语。
链接材料一:国家心理卫生所刚刚结束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72%的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其中高中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仅为5.5个小时,初中生约为6小时,小学生约为7小时。这项调查还显示,超过50%的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
——《中学生睡眠时间研究报告》
链接材料二: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新华网
衣服简史
①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柔软,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天气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
②到了夏天,古代的人类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作“衣服”。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
③人类自从畜养一些动物(如羊、兔等)后,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而且柔软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最常见的毛是绵羊毛。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_____________之后,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这种利用动物纤维做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④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例如用石油化学制品所制成的纤维有尼龙、聚酯、亚克力和石蜡。你也许还不知道,由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呢!人造纤维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有特殊用途的衣服。例如潜水服,穿上它可以防止人潜水时体温散失过快,造成失温,同时也能保护潜水员免受礁石或有害动物、植物的伤害。
贵州省贵阳市六年级(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读第①自然段,补全下面表格。
人类最早的“衣服”所需的材料 针 兽骨
线
“布”
(2)读第②至④自然段,可以知道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 ,它可以分成 、 和 三种(按短文的介绍顺序写),其中第三种的优点是: 。
10.下列选项中,填入第③自然段横线上最合适的是( )
A.洗涤、梳理、纺纱 B.梳理、洗涤、纺纱
C.洗涤、纺纱、梳理 D.梳理、纺纱、洗涤
11.说说文中画“ ”的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12.针对各自的阅读任务,下面选择阅读方法错误的是( )
A.查找建筑发展资料的李刚看到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与他的目的没关系。
B.王悦想了解毛纺织品的制作过程,要细读第③自然段。
C.下周的科普小课堂上,吕峰想介绍一些关于人造纤维的知识,他必须把本文逐字逐句地读明白。
D.想了解古代制衣方法的张灵,对第④自然段大致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1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文中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未来的衣服。
一起长大的玩具——猪蹄儿灯
①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其实,玩猪蹄儿灯最大的乐趣,还源于它的制作过程。
②在过了腊八不久,不少人家就开始宰猪了。我们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jì yú)着一小块脂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
③被宰了的大肥猪,浸在热水里,刮去了鬃(zōng)毛,白白胖胖地躺在案板上,它的四只尖尖的小猪蹄儿翘得高高的。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钩,就把猪蹄儿壳钩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任由你去钩,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④但是,想要一块脂油可就难了。没有脂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要,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脂油,够炒一个菜的了。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脂油。
⑤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脂油送给我们。
⑥有了脂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把它裹在脂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
⑦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了。
⑧到了三十晚上,我们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我们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灯是自己做的。
14.想知道猪蹄儿灯的制作过程,需要重点阅读( )。
A.第②至⑤自然段 B.第⑦至⑧自然段 C.第②至⑦自然段
15.读了短文,通过关注第 自然段的内容可以了解到“我们”在搜集制作猪蹄儿灯的材料时,最难得的是脂油。
16.请你简要地叙述制作猪蹄儿灯的过程:
17.在阅读短文时,重点阅读第①自然段和第⑧自然段,是为了完成( )这个阅读任务。
A.了解怎样玩猪蹄儿灯 B.了解制作猪蹄儿灯所需要的材料
未耒的清浩能源——可燃冰
①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种遇火能燃烧的“冰”吗? 它叫可燃冰。
②可燃冰又叫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结晶物质。它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 然气的接替者。
③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的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D此外,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 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据悉,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 天然气。由于能量密度大,一辆汽车加100升天然气,只能跑300千米,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就能 跑5万千米。
④可燃冰燃烧后仅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是真正的绿色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
⑤尽管可燃冰有巨大的能源优势和含量,但开采极为困难。由于可燃冰要么深埋于寒冷多年的冻土层之下,要么藏身于深海地层,给开发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美、俄、日等国是可燃冰开发研究较早的几个国家,但都未曾取得成功。
⑥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标志着我国成 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 产气的国家。
18.带着“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 21世纪最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这一问题,应该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
19.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0.第④自然段用“不可同日而语”是为了突出( )
A.可燃冰燃烧后会和传统能源一样产生二氧髓和水。
B.可燃冰污染小,与传统能源产生大量污染大不相同。
C.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
D.可燃冰的能量密度比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
2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
B.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 洁战略能源”。
C.可燃冰深埋于寒冷多年的冻土层之下,或藏身于 深海地层,开发利用困难巨大。
D.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 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多肉植物
【材料一】多肉植物小百科
多肉植物,俗称肉肉、肉质植物、多浆植物。据统计,常见的多肉植物至少来自25个科,如大戟科、仙人掌科、番杏科、百合科、景天科等,全世界各种多肉植物1万多种。由于“多肉”在植物界中的来源复杂多样,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地对其作概述。
【材料二】多肉植物新手养护指南
多肉死亡指南——什么会导致多肉死亡
1每天浇水。它们大多生长在艰苦环境中,切忌溺爱。2中午浇水。中午的时候浇水,水会马上变热,盆里闷热,会把根闷烂。3虫害、根粉介壳虫最为可怕,药剂时常无法杀死它们,只能试着用针一只只刺死。4病菌。生病的叶子掉在表土上发烂,并传染到整株,造成植物死亡。
多肉照顾指南——不同多肉品种的照顾方式
1仙人学类多肉要放在有底洞的盆器里,夏天可尽情浇到透。2常见景天科多肉要小心闷热,还要注意日照是否充足。3百合科及菊科多肉挺喜欢喝水,夏天还可以用喷水器添加水雾。4大戟科多肉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伤口会有白色汁液,只要碰过,记得一定要彻底洗手(或干脆戴手套再碰),汁液没有清洗干净,不慎入眼,眼睛会灼热并狂流眼泪。若直接喷进眼球,有可能致盲,请及时就医。
【材料三】 多肉植物会致幻?专家表示:有毒的只是“小众”
2018年,深圳皇岗海关连续查获5宗携带“无刺仙人掌”银冠玉入境案件。据深圳海关通报,多肉植物银冠玉含有致幻生物碱,可令人产生幻觉,以至精神错乱,甚至威胁生命。于是网上开始流传“多肉植物会致幻,千万不要养了”的消息。这对喜爱“多肉”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致命打击,
中国科学院昆明事务研究所标本馆工程师上官法智长期关注植物及其毒性的研究,您及示,人们无须对多肉植物有过多担心,有毒的多肉植物只是“小众”,并且其毒性物质多数属于生物碱类,并不具有挥发性,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如果皮肤不小心接触到植物计液,及时用清水清洗即可。上官法智还说,我国大量原产高颜值多肉植物,不少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芦荟就是公认的应用最广的药用多肉植物,在化妆品业、食品业和制药业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一些外来的栽培品种,或者从栽培转变为野生的多肉植物,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力矣果仙人掌可作为野果食用,龙舌兰可作为纤维材料,有些多肉还可作为蔬菜食用。但专家提醒,应在清楚了解所种植的多肉品种和特性后才能运用,避免因鉴别错误导致误食中毒或其他不良后果。
22.小安没有种植过多肉植物,为了更快地上手,他可以怎样去阅读材料呢( )
A.逐字逐句阅读这三则材料。 B.种植多肉植物要靠实践,不必阅读这些材料。
C.重点读材料二,其他内容浏览一下即可。 D.以上材料与种植多肉无甚关联,简单浏览即可。
23.李英是个刚入门的“多肉控”,下面她的做法不合适的是( )
A.暑假中午12:00左右不给多肉浇水 B.经常给菊科多肉“洗澡”
C.戴上手套捡起大戟科多肉表土上的落叶 D.只用杀虫剂喷杀根粉介壳虫
2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作比较、列数字 B.举例子、列数字
C.打比方、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
25.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有出入的一项是( )
A.有毒的多肉植物,一般要人口了才会有健康风险
B.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肉植物均可食用
C.运用多肉前要了解它的品种和特性,避免误食中毒或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D.芦荟在化妆品业、食品业和制药业应用很广泛
26.妈妈在某公众号看了《多肉植物会致幻,千万不要养了》这篇文章后,打算弃养家里的多肉植物。请结合材料,至少提出两点反驳妈妈的理由。
27.材料三是一则新闻。你觉得这则新闻标题拟得怎样?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①②③
(2)② 细读√
(3)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
(4)①汉朝以后②数量逐渐减少,直至销声匿迹 ③1865年 ④在国内几乎绝迹 2.不能。当时麋鹿面临灭绝的危机,但并不是都灭绝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删去后就变成了所有的麋鹿都绝迹了,表达不准确。 3.保护野生动物,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拒食野味,自觉遵守相关条例,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贡献自己的力量。
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1)结合所给任务一“利用短文提供的材料,简要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抓住关键词“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联系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可知介绍了麋鹿的外形;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蜕换一次。”和“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可知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可知介绍了麋鹿的生活习性。
因此完成任务一需要阅读①②③自然段。
(2)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和“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可知介绍了麋鹿和其他鹿科动物外形不一样的地方,因此想了解麋鹿的外形特征及其与其他鹿科动物有什么异同,应重点阅读第②自然段,阅读时应该仔细阅读,找出不一样的地方,故选细读。
(3)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帮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中“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帮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可知麋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帮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可知麋鹿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4)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可知汉朝以后 ,麋鹿销声匿迹;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可知1865年,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可知1900年,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被杀害,被偷渡,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2.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所给句子“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分析“几乎”一词的意思和作用,说说是否能删去,并说明原因,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示例:不能删掉。几乎表示差不多,但不是绝对,这里的意思是麋鹿在国内接近绝迹了,但是并不是真的全部消失,删掉后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所给材料,说说自己看到材料后的想法。
结合材料内容“除了陆生野生动物外,部分水生野生动物也被列入禁食名单。条例还规定,每年的4月为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四月的第三周为爱鸟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维系着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如:拒绝食用野味,减少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禁止购买带有动物皮毛的衣服,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一份力量。
4.不要搞乱生物钟 5.举例子。生动而有力地说明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大大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是一个恶性透支。 6.不可以删去。因为“之一”说明睡眠的生理机制只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中的一项,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部,与事实不符。“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7.生物钟要是走不准了或是失灵了,人就会生病。 8.关心睡眠,就是关心健康!
4.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结合文章第⑨自然段句子“理想的睡眠和醒来的时间都是由体内的生物钟决定的,这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生物钟对生物体的影响十分广泛,甚至在许多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病的发病和恶化中都发挥了主要作用。”可知这一部分主要写了生物钟的重要性,因此可以拟写标题为:重要的生物钟或莫乱生物钟。
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所给语段第⑥自然段句子“科学家选取志愿者进行测试,要求保持清醒33小时后才能睡10小时,如此循环持续3周。当测试的志愿者保持清醒33小时再补觉后进行的立即测试表明,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情况与正常作息的时候基本相当,说明补觉似乎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可知,文中提到美国科学家为了搞清补觉究竟有没有用,选取志愿者进行测试。要求志愿者保持清醒 33 小时后才能睡 10 小时,如此循环持续 3 周。通过这个具体的实验例子,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研究补觉作用的科学实验是如何设计和开展的。这种举例子的方式,以真实的科学实验为依据,使文章对于补觉是否有用这一观点的阐述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6.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所给第③自然段句子“睡眠对于维持我们正常的生理机能至关重要,其生理机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最大的奥秘之一。”,分析“之一”一词的含义和作用,说一说是否能去掉,并说明原因,如:为了说明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副词。这句话中的“之一”表明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如果去掉,就成了全部,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7.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某句话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在它的前面或是后面。根据第三小节中第⑨自然段句子的“生物钟要是走不准了或是失灵了,人就会生病”可指“由此可见”的“此”指的是:生物钟要是走不准了或是失灵了,人就会生病。
8.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
从链接材料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情况严重且人们普遍缺乏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公益广告语需要突出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呼吁关注睡眠问题,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以引起大家对保障充足睡眠的重视。
如:睡眠是健康的基石,中小学生莫让睡眠“欠费”,守护健康从充足睡眠开始!
9. 兽皮或是动物的筋 兽皮 纤维 植物性纤维 动物性纤维 人造纤维 更强韧,更具有弹性 10.A 11.句中的加点词“首先”“之后”“于是”是表示顺序的,运用这些词可以使文章叙述衣服发展进程时更清晰,更有条理性。 12.C 13.示例:如清洁服,当你穿上它时,只要按一下衣服上的清洁按钮,所有的污渍就会一扫而净,整件衣服会立刻变得洁净如新。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柔软,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天气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抓住关键词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可知针是兽骨,抓住关键词句“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可知线是兽皮或是动物的筋;抓住关键词句“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可知布是兽皮;
(2)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和“人造纤维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有特殊用途的衣服。”可知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纤维,有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人造纤维三种。抓住关键词句“人造纤维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可知人造纤维的特点:更强韧,更具有弹性。
1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
洗涤:冲荡,清洗;
梳理:纺织过程中用有针或齿的机件使纤维排列整齐并剔除其中短纤维和杂质的工序。
纺纱:指将动物或植物性纤维通过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 。
将羊毛剪下来后,分出等级,先清洗干净,然后梳理整齐,最后纺织,变成布匹;
故选A。
1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结合加点词“首先,之后,于是”可知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衣服的变化发展过程,让人更清晰、一目了然。
12.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C.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可知第④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人造纤维,结合语境,吕峰想介绍一些关于人造纤维的知识,只重点阅读第④自然段即可,此项说法有误;
故选C。
1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例如潜水服,穿上它可以防止人潜水时体温散失过快,造成失温,同时也能保护潜水员免受礁石或有害动物、植物的伤害。”可知写出了潜水服的作用,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未来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组织语言表达。
示例:如变温服,夏天的时候很热,它会自动降低温度,冬天的时候很冷,它会自动升高温度。春天和秋天的时候气温适中,衣服的温度不变。
14.C 15.④ 16.先用钉子帽儿把猪蹄儿壳钩下来,接着将一根棉捻儿裹在脂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再用劈开一端的高粱秆儿把猪蹄儿灯夹紧。 17.A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②自然段中“我们小孩子家对于宰猪吃肉,当然有兴趣,但也早就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觊觎着一小块脂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这句话明确了制作猪蹄儿灯首先需要准备的两样材料是猪蹄儿壳和一小块脂油,开启了对制作材料的介绍,让读者知道制作的第一步是获取这些材料。
第③自然段中“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钩,就把猪蹄儿壳钩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任由你去钩,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此句详细地说明了获取猪蹄儿壳的具体方法,通过使用钉子去钩的方式,为读者展示了制作猪蹄儿灯在材料准备阶段获取猪蹄儿壳的实际操作过程。
第④自然段中“但是,想要一块脂油可就难了。没有脂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要,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脂油,够炒一个菜的了。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脂油。” 这部分内容重点强调了脂油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孩子们讨要脂油的情节,让读者了解到获取脂油不是那么容易的,进一步深化了制作材料准备阶段的内容。
第⑤自然段中“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脂油送给我们。”这句话表明经过努力,最终能够成功获取脂油,完成了制作材料的全部准备工作,为后续的制作步骤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⑥自然段中“有了脂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把它裹在脂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这里清晰地描述了制作猪蹄儿灯的核心步骤,将棉捻儿裹在脂油里再塞进猪蹄儿壳,这是制作灯的关键步骤,使得灯的雏形形成。
第⑦自然段中“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了。”此句介绍了最后一道制作工序,通过高粱秆儿来夹紧猪蹄儿灯,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让猪蹄儿灯最终制作完成。
所以想知道猪蹄儿灯的制作过程,需要重点阅读第②至⑦自然段。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在第④自然段中,“但是,想要一块脂油可就难了。没有脂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这句话直接表明了脂油获取的难度很大。并且后面提到 “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要,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脂油,够炒一个菜的了。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脂油。”通过孩子们死乞白赖地讨要脂油,以及大人们认为脂油可以用来炒菜不舍得给,还有孩子们宁愿少吃一个菜也要脂油的描述,充分体现出在搜集制作材料过程中,脂油是最难得的。
所以读了短文,通过关注第④自然段的内容可以了解到“我们”在搜集制作猪蹄儿灯的材料时,最难得的是脂油。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③自然段 “我们拿一根长长的钉子,用钉子帽儿用力一钩,就把猪蹄儿壳钩了下来。大人们很慷慨,任由你去钩,反正对他们来说也没用。”可知,首先要从宰好的猪的猪蹄儿上用钉子把猪蹄儿壳钩下来,作为制作灯的外壳。
第④-⑤自然段描述了获取脂油的过程。第④自然段“但是,想要一块脂油可就难了。没有脂油是万万做不成猪蹄儿灯的。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要,而他们又总是说,这样一块脂油,够炒一个菜的了。我们说,宁肯少吃一个菜,也愿得到一块脂油。”表明脂油很难获取,孩子们要经过努力讨要才能得到。第⑤自然段“快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拂了孩子们的面子,所以最后总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割下一块脂油送给我们。”说明经过孩子们的争取,大人们最终会割下脂油送给孩子们,完成脂油的获取。
第⑥自然段“有了脂油,再去找妈妈要一根棉捻儿,把它裹在脂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灯就算做成了。”详细说明了制作灯芯的步骤,将棉捻儿裹在脂油里,再塞进猪蹄儿壳,初步完成灯的制作。
第⑦自然段“最后一道工序简单多了,找一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把猪蹄儿灯夹紧,就算大功告成了。”这表明最后用高粱秆儿劈开一端来夹紧猪蹄儿灯,作为灯柄,完成整个猪蹄儿灯的制作。
故制作猪蹄儿灯的过程:先用钉子从宰好的猪的猪蹄儿上钩下猪蹄儿壳,然后找妈妈要棉捻儿,裹在脂油里塞进猪蹄儿壳做灯芯,再用劈开一端的高粱秆儿夹紧猪蹄儿灯作灯柄。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①自然段中“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三十晚上点燃‘猪蹄儿灯’。那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句话重点描述了点燃猪蹄儿灯之后的玩法,即高举过头,像火把一样,这体现了玩猪蹄儿灯的方式。
第⑧自然段中“到了三十晚上,我们把猪蹄儿灯点着,互相招呼着,一齐走到街上来。街上已有好多孩子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出来了。他们的灯只能提着,低低地照着脚下一小片土地;我们的猪蹄儿灯却总能举过头顶,照得很高很远。”此句详细地对比了“我们”的猪蹄儿灯和其他孩子灯笼的玩法,突出了猪蹄儿灯是举过头顶,能照得很高很远,详细地说明了玩猪蹄儿灯的方式。
故选A。
18.④/4/四 19.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可燃冰储量巨大,能量密度非常高。 20.B 21.A
18.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题目中明确提出问题“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 21 世纪最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而第④自然段具体阐述了可燃冰燃烧后仅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和水,是真正的绿色能源,与问题紧密相关。
第①②自然段主要介绍可燃冰的定义和形成;
第③自然段主要讲可燃冰储量巨大和能量密度高;第⑤自然段讲可燃冰开采极为困难;
第⑥自然段讲中国在可燃冰开采方面的成就。
故只有第④自然段的内容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所含的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一辆汽车加100升天然气,只能跑300千米,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就能跑5万千米”,这些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可燃冰储量巨大、能量密度非常高的特点,使说明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作比较:将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与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进行比较,突出了可燃冰能量密度高的优势,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可燃冰的特点。
20.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在第四自然段中,先提到可燃冰燃烧后仅会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接着说与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强调的是可燃冰和传统能源在产生污染方面的巨大差异,突出可燃冰污染小,而传统能源污染大。
2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短文第二段中明确指出 “可燃冰又叫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结晶物质”。本选项“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结晶物质” 表述不准确,缺少了“低温” 这个条件。
故选A。
22.C 23.D 24.B 25.B 26.有毒的多肉植物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多肉植物是没有毒的;有毒的多肉植物的毒性物质多数不具有挥发性,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 27.拟得好。这则新闻标题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同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新闻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材料二是多肉植物新手养护指南,对于没有种植经验的小安来说,可以重点阅读以快速了解如何照顾不同种类的多肉植物。材料一主要是对多肉植物的小百科介绍,材料三主要是关于多肉植物是否致幻及其他相关内容,对于新手快速上手种植多肉来说,浏览即可。
故选C。
23.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D.结合材料二“②日正当中浇水。水会马上变热,然后盆里会像个蒸气室把根闷烂。”“⑤虫害。最可怕的是粉介壳虫,药剂时常无法杀死它,可试着用针一只只刺死。”“③百合科及菊科多肉挺喜欢喝水,夏天还可以用喷水器添加水雾。”“④大戟科要特别注意,它们的伤口会有白色汁液,只要碰过记得一定要彻底洗手(或干脆戴手套再碰),汁液没有清洗干净,不慎入眼,眼睛会灼热并狂流眼泪。若直接喷进眼球,有可能致盲,请及时就医。”可知,粉介壳虫,药剂时常无法杀死它,可试着用针一只只刺死。
故选D。
24.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结合材料一中“据统计,常见的多肉植物至少来自25个科,如大戟科、仙人掌科、番杏科、百合科、景天科等,全世界各种多肉植物1万多种。”可知,该句通过“25个科”、“1万多种”列数字的方法来描写多肉植物多。通过“如大戟科、仙人掌科、番杏科、百合科、景天科等”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多肉种类多。
故选B。
25.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三最后一自然段“有些多肉还可作为蔬菜食用。但专家提醒,应在清楚了解所种植的多肉品种和特性后才能运用,避免因鉴别错误导致误食中毒或其他不良后果。”可知,有些多肉还可作为蔬菜食用,且需要清楚了解所种植的多肉品种和特性后才能运用,题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肉植物均可食用”说法错误。
故选B。
26.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结合材料三中“有毒的只是“小众””“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不少还具有药用价值”“另外一些外来的栽培品种,或者从栽培转变为野生的多肉植物,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提出反驳妈妈的理由。
比如:理由一:有毒的多肉植物只是 “小众”,大多数多肉植物是无毒的,只要不入口,一般不会有健康风险。
理由二:如果皮肤不小心接触到多肉植物汁液,及时用清水清洗即可,并非像文章中说的那么可怕。
27.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鉴赏能力。
材料三是一则新闻。题目是采用了设问的句式。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新闻标题:具有以报告事实为主;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具有多样性三个特点。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标出新闻事实。新闻主要是报告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一般对事物发展过程不作详述。
如:拟得好。这则新闻标题采用了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同时也突出了新闻的重点,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