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三科学期末选择题专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初三科学期末选择题专训(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27 10: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初三科学期末选择题专训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氯化钙、生石灰、CaO B.碳酸钠、苛性钠、Na2CO3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2.不同清洁剂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不同清洁剂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比c的碱性弱 B.b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C.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a和d的混合液pH一定大于7
3.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CaCO3与BaCl2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能生成沉淀
D.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和 鉴别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B 中含有 检验 取样,加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C 与的固体混合物 分离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D 固体中含有少量 除杂 取样,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A.A B.B C.C D.D
5.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
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
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
D.这个实验不能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6.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反应的是(  )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滴入适量 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7. 在种植蔬菜时,要施用化肥来提高产量,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KH2PO4 B.K2SO4 C.NH4NO3 D.Ca3(PO4)2
8.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关于化肥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氮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
B.王大爷家的麦子绿油油的,茎秤很粗壮,是因为可能是往田地施了一种复合肥料
C.施加化肥不仅有助于作物生长,长期还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D.NH4NO3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两者混合能产生一种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从而降低肥效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废钢铁
B.向等质量的锌与铁中加入足量的同质量分数稀盐酸
C.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10.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 Fe2O3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
B FeSO4溶液 H2SO4 Fe 加入过量的铁粉, 过滤
C MnO2 KCl 蒸馏水 加入足量蒸馏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KNO3溶液 K2CO3 CaCl2 加入适量CaCl2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白纸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B.取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C.粗盐中含有,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通过依次添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后,过滤,蒸发结晶,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甲烷含有氢元素
12.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以粗盐(含Ca2+、Mg2+、SO4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粗盐提纯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可依次加入过量Na2CO3、NaOH、BaCl2溶液
B.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NaOH和Na2CO3
C.④⑤两步操作顺序可以互换
D.化肥NH4Cl属于复合肥
13. 熟悉物质转化规律,可以轻松解决物质的制取原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4.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3Ba↑+ 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C.反应前后钡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生成物 Ba(AlO2)2属于氧化物
15.小明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16. 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小宁同学以同一元素为主题构建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其中甲~丁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表示可以一步转化。在下列关于甲~丁所代表的物质中,错误的是()
A.甲:氢气 B.乙:水
C.丙:氢氧化钙 D.丁:氧化铜
17.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18.将一定质量的Fe粉加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质量与加入的Fe粉质量可能相等
B.滤液中一定有Mg(NO3)2、Fe(NO3)2,可能有Cu(NO3)2
C.若加入的Fe粉过量,则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Cu、Fe、Mg
1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可以抵御疟疾感染而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使用有机溶剂乙醚浸取青蒿素,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无机物 B.青蒿素难溶于有机溶剂
C.青蒿素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D.青蒿素可能具有可燃烧性
20.如图所示,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克服摩擦力做功一定为40J
B.克服重力做功一定为80J
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受到了两对平衡力作用
21.有两只灯泡L1和L2,分别标有“110V40W”“110V60W”字样,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正常工作时,通过L1的电流大
B.它们都正常工作时,L2消耗的电能一定更多
C.串联后,接在220V的电源上,它们都能正常发光
D.串联后,接在110V的电源上,L1的实际功率大
22.下列关于功和能,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其动能一定大
B.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说明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23.如图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试管口的软木塞在冲出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少
B.能量的转化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C.试管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24. 以下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功率大约为 1kW的是 (  )
A.空调 B.电冰箱 C.电风扇 D.电视机
25.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四幅图的观点中(不计摩擦),分析合理的是
A.甲图:起跳后上升到最高点时人的动能为零
B.乙图:在下降过程中滚摆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丙图:卫星从近地点到远地点机械能减小
D.丁图: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6.将一台标有“220V,200W”的电视机单独接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2h后,电能表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能表的示数为11234kW·h
B.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A
C.这段时间内电能表转盘转了1200r
D.若电价为0.6元/度,这段时间电视机使用的电费为0.12元
27. 如图甲所示的装置,A是重15N的空吊篮,绳子B(动滑轮与吊篮A连接的绳子)和绳子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00N和50N。质量为50kg的小张同学将A提升到高处,施加的拉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忽略绳重及摩擦 下列正确的是(  )
A.动滑轮的重力为9N
B.第1~2s内拉力F的功率为20W
C.此装置提升重物的最大机械效率可达100%
D.此装置最多能匀速运载80N的货物
28.如图所示,一根轻木条左端放一支较短的蜡烛,右端放一支较长的蜡烛,木条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同时点燃蜡烛,点燃后蜡烛的燃烧速度相同。一段时间后,木条将(  )
A.始终保持水平 B.左端会下沉
C.右端会下沉 D.无法判断
29. 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多数采用汽油机作为发动机,如图所示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丁、甲、丙、乙
B.若此汽油机曲轴的转速为1800r/ min,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15次
C.甲冲程是利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D.丙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0. 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相互关系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机械效率越高, 机械做功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 机械效率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 做功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 功率越大
3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32.继高铁后,“华龙一号”核电装置成为我国另一“国之重器”,目前已和多个国家签订了核能发电项目。如下图是核电站工作流程图,关于流程中各装置的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核能转化为内能 B.蒸汽轮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C.发电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取暖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3. 关于核能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利用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和核聚变
B.太阳发光发热和氢弹爆炸都是轻核聚变释放能量造成的
C.原子弹是在可控的链式反应下进行的核裂变
D.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可以治疗癌症
3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意义一样,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C.苹果放久后,由于有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所以有酒味
D.无氧呼吸是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35.某同学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鲤鱼、,葱炒鸡蛋,再添加下列哪项后会 使这份食谱中食物的营养更加均衡 (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排骨汤 D.小米粥
36.观察小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好选择颜色浅的部位观察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图甲中湿纱布是为了遮光
D.图乙的三种血管中,3为小动脉
37.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人体身上的两个器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肾脏,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尿素含量增加
B.若A是小肠,则血管②中的血液与血管①中相比营养物质更丰富
C.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中流静脉血,血管④中流动脉血
D.若器官B是肺,血管③连接右心房,血管④连接左心室
38.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39.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只有4圆点处不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4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B.1和4、2和4、3和4的对照实验中,4圆点都是对照组
C.1、4圆点对照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2、4圆点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
40.肠道显微胶囊想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吧→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 ②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 ,④ 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 ,⑥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且能为人体供能的营养素:糖类,脂肪,膳食纤维
B.含有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C.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
D.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消化器官有:胃,小肠,大肠
42. 下列不具有排泄作用的器官是 (  )
A.肾脏 B.肺 C.皮肤 D.肛门
43.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肾小囊(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B.肾小球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肾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肾小管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44.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视野中数量比较少、有细胞核的细胞是 (  )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一样多
45. 小方尝试确定自己的血型,发现把自己的血液滴入B型标准血清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凝集现象。则下列有关他的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细胞上一定有B凝集原 B.血清中一定有抗 A凝集素
C.血型一定是 A 型 D.血型可能是AB型
46.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 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碘液的目的是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47.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
A.唾液和胃液 B.肠液和胰液 C.胆汁和胰液 D.胃液和胰液
48.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不仅美味,还含有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膳食纤维。结合图片,分析正确的是(  )
A.②是消化吸收山楂的主要场所
B.④不能吸收山楂中的膳食纤维
C.①分泌的胆汁能初步消化山楂中的糖类
D.③分泌的胰液不能促进山楂中蛋白质的分解
49.“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肠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
B.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C.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量最多,有利于为人体生命活动运输氧气
D.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右心房,这与它输送血液距离较远的功能相适应
50.以下实验及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白细胞
B.测定1g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应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37℃水浴加热使酶活性保持最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C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A
25.【答案】D
26.【答案】C
27.【答案】D
28.【答案】C
29.【答案】D
30.【答案】D
31.【答案】D
32.【答案】A
33.【答案】C
34.【答案】B
35.【答案】A
36.【答案】A
37.【答案】B
38.【答案】B
39.【答案】B
40.【答案】B
41.【答案】D
42.【答案】D
43.【答案】B
44.【答案】A
45.【答案】D
46.【答案】C
47.【答案】B
48.【答案】B
49.【答案】B
50.【答案】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