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探究式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
年级: 高一 班别: 姓名: 制作人: 化学备课组 科目: 化学
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二节 金属材料(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Ⅰ.学习目标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及其格式。
Ⅱ.导学与检测
【温故知新】
【例题 】 250 mL2mol/L的硫酸与足量的铁屑完全反 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铁屑的物质的量;
(2)生成的H2的体积 (标准状况 )。
【温馨提示】
(1)书写格式规范化: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各物理量、物质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
(2)单位运用对应化: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要注意两个量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3)如果两种反应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种产物的量时,必须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进行计算。
【学习评价一】
标准状况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aL的氢气,化学方程式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
A、2Al+ 6HCl =2AlCl3 +3 H2↑ B、2Al+ 6HCl =2AlCl3 +3 H2↑
2mol 67.2L 27g 22.4L
2.7g aL 2.7g aL
C、2Al+ 6HCl =2AlCl3 +3 H2↑ D、2Al+ 6HCl =2AlCl3 +3 H2↑
54g 67.2L 54g 3mol
2.7g aL 2.7g aL
2.(P86教材习题6)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为( )。
A.1:1 B.1:6 C.2:3 D.3:2
3.1molNa与足量的O2充分反应, 转移的电子数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关系式法
当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
【例题3】把一定量的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得10 g沉淀,求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 。
2.方程组法
一般方程组法用于解决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计算,一般读题时能找到两个已知量时,均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算未知量。
【例题4】把1.1 g铁、铝混合物溶于200 mL 5 mol·L-1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 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3.守恒法(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
【例题5】24 mL 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 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 K2Cr2O7 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4.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该差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求解的方法。
【例题6】把铁棒插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铁棒质量增加了4 g,求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方法导引】
(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等式关系
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构成粒子的粒子数之比=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
(2)化学计算中常用方法
①关系式法(利用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利用方程式建立关系式、利用电子守恒建立关系式)
②方程组法(两个已知量求解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未知量)
③守恒法(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④差量法(质量差值法、体积差值法)
【课堂训练】
1.0.56 g氧化钙恰好与20 mL盐酸反应,则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10 mol·L-1 B.0.20 mol·L-1
C.0.50 mol·L-1 D.1.00 mol·L-1
2.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10.8 g,投入水中,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0.2 g,则原钠块中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
A.4.6 g B.6.2 g C.7.8 g D.9.2 g
3.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若消耗的两溶液的体积相等,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3∶2 B.2∶3 C.1∶1 D.1∶2
4.铁、铜混合粉末18.0g加入100mL5.0mol·L-1FeCl3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为3.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固体是铁、铜混合物 B.反应后溶液中n(Fe2+)+n(Cu2+)=0.75mol
C.原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是9.6g D.反应后溶液中n(Fe3+)=0.10mol
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二节 金属材料(第2课时)答案
【学习评价一】 1、C 2、A 3、NA
【例题3】3CO+Fe2O3 ===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
28 100
m(CO) 10 g m(CO) =2.8g
【例题4】解:(1)消耗HCl的物质的量:0.2 L×5 mol·L-1-0.2 L×4.6 mol·L-1=0.08 mol。
(2)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2Al + 6HCl=2AlCl3+3H2↑ Fe + 2HCl=FeCl2+H2↑
2 6 1 2
x 3x y 2y
解得:x=0.02 mol,y=0.01 mol。
即n(Al)=0.02 mol;n(Fe)=0.01 mol。
【例题5】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设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则有: 0.05 mol·L-1×24mL×10-3L·mL-1×(6-4)
=0.02 mol·L-1×20mL×10-3L·mL-1×2×(6-x),解得x=+3。
【例题6】解: Fe+CuSO4===FeSO4+Cu Δm
56 g 64 g 64 g-56 g=8 g
m(Fe) 4 g
【课堂训练】1.D 2.A 3.A 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