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 春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18:1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行文脉络;
2.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妙用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第1课时
嗡(wēng):形容昆虫飞动等声音。
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mài nong):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喉咙(hóu lóng):咽喉。
应和(yìng hè):(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清晰响亮。
烘托(hōng tuō):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寂静;没有声音。
风筝(fēng zheng):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抖擞(dǒu sǒu):振作。
健壮(jiàn zhuàng):强健。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著称。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示例:文章描绘的春天景物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的人们。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考虑重音、停连、节奏、语气和感情基调。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合作探究】
初读,勾勒春天画面
1.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词的读音,把握语句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坐着,∧躺着,∧打两个几脚几趟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2.分组朗读课文,评选朗读达人。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本文的呢
4.朗读课文,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参考答案】
3.示例:盼春、绘春、颂春。
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心怀喜悦地歌颂了春天。“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望,采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来到人间,写得生动有趣。
4.示例: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描写角度和观察方法都不相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是指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品读,抓住景物特征
1.请同学们比较四幅春景图,抓住景物特征,归纳描写角度或顺序,并完成表格。
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
春草图①  由物到人②  
春花图③  由高到低虚实结合
春风图和悦④  ⑤  
春雨图⑥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
2.课文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顺序可否调换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①嫩、绿、多、软 ②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③多、艳、甜 ④触觉、嗅觉、听觉 ⑤多感官描写 ⑥细密、轻盈
2.示例:朱自清的《春》中,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的顺序不可调换。原因:一是符合春天景物发展规律,春草先出,春花继开,春风吹拂,春雨降临。二是符合人们感受认知顺序,草是报春使者,人们通常会先注意到;再看给人美感享受的春花;再感受春风;最后体会或许恼人的春雨。三是保证文章结构逻辑,层层递进展现春天。
分析景物特点,可以先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词句,再概括提炼。
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依次对春天的草、花、风、雨、人进行了细致描绘,鲜活生动,富有情致。


第2课时
【合作探究】
研读,揣摩语言特点
自主阅读。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源于作者善于观察景物,并且用了许多优美语言来描写这些景物。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互相讨论,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向全班汇报。
示例:
第3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偷偷”“钻”等字词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与前句一起由点到面,由近及远,通过写春草的萌发、质地、色泽、长势等,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连用六个短句,运用一连串动词,描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侧面表现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叠词:“轻悄悄”“软绵绵”,运用叠词,使语言口语化,既强调了风的“轻”和草的“软”,突出了春草的可爱,又营造出活泼欢快的氛围。)
【参考答案】
示例:
第4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果树以人的情态,既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又表现出花儿的活泼与情趣。)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把花儿比作“火、霞、雪”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写出花的不同色彩,突出春花的绚丽多彩。)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实结合:先实写花之味,后虚写果实挂满枝头,由花联想到果实,虚实结合,突出花开之盛,花味之香甜。)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并用“眨呀眨的”一词赋予其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花细小明艳,在阳光下忽隐忽现的样子)
第5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引用诗句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再加以“抚摸”一词,从触觉角度巧妙地写出春风柔和、温暖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味道——芳香。)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拟人: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悦耳;“呼朋引伴、卖弄、唱、应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既写出了春景中的乐感,又流露出作者欢快的心情。)
第6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口语化的语言,读来倍感亲切,营造出活泼的氛围。)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排比: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三个比喻又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写出了小草被雨水冲洗后绿而闪亮的特点,准确描绘出在春雨滋润下,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傍晚的景象中,有静景,有动景,营造出一种安静闲适的意境。拟人:“静默”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草屋以人的情态,烘托出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
第7段: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照应的写作技法:“他们”之后的“也”字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儿的“赶趟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叠词:运用“舒活舒活”“抖擞抖擞”两个叠词,读起来节奏明快,口语化的语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启迪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品味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用词、感官、写作手法等多个角度分析。
悟读,探寻作者情感
1.“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分别蕴含什么意义
2.齐读最后三段,读出向上的激情及不负春光的决心。这三句要分别读出“希望”“喜爱”“力量”的内涵。
【参考答案】
1.示例:“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表现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其“新”“美”“力”的特点。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作者一改其初期作品的哀愁基调,鲜明地表达出欢快的情感,风格的转变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1932年8月,朱自清旅欧归来,与陈竹隐女士喜结连理,同年9月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之后又喜得贵子。一连串喜事让朱自清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因而影响了该时期的作品风格。所以作者在本文流露出对春的赞美、对人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春 热爱春天
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