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
1.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2.借助默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旨,培养热爱语文的情感;
3.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见证健康快乐的成长。
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渺(hào miǎo):形容水面辽阔无边。
镌刻(juān kè):雕刻。
婵娟(chán juān):仪态美好。
绚(xuàn)丽:灿烂美丽。
芳菲(fēi):①(花草)芳香而艳丽。②花草。
眼花缭(liáo)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心旷(kuàng)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油然(rán)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滚瓜烂(làn)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鸦雀(què)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预习导学】
《往事依依》引用了许多古诗词名句,这些诗词名句出自朱熹的《春日》、韩翃的《寒食》、高骈的《山亭夏日》、韩愈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李商隐的《霜月》、卢梅坡的《雪梅》(其一)等,此外还有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田汉《南归》中的诗,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这些诗词。
阅读小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旁边的旁批,看看哪些问题可以自行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请教老师或同学。
2.结合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课文前面的单元提示以及课文后面的阅读综合实践,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1.了解作者的信息,可以观看网上的视频:《于漪:培根铸魂,从教70年培养三代特级教师》《生命与使命同行——于漪》
2.根据默读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默读的能力。
【合作探究】
疏通文意,理清结构
1.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示例,填写下面表格中所缺的内容。
序号主要内容形式效果
1小时候看山水画乐在其中,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犹如身历其境观图画以趣动人
2 读 以 动人
3 听 以 动人
4 悟 以 服人
2.再次默读全文,画出能帮助梳理文章结构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据此梳理文章的结构。
【参考答案】
1.2.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诗歌 美
3.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讲课 情
4.老师关于多读书、读好书的教导,“我”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不尽 教诲 理
2.交流示例:第①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③段是过渡段,从回忆童年时代过渡到回忆学生时代;第⑤段“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从前面读诗歌过渡到听讲课;第⑦段“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呼应标题,并表示回忆结束,收束全文。
结构示例:
一、引出回忆(第1段):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二、金色回忆(第2至6段)
三、结束回忆(第7段):唤起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注:“读书的乐趣”也可拆分为“读诗的乐趣”和“听课的乐趣”两个层次。
1.回忆性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2.中心句指能够统领全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过渡句指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它往往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衔接自然,形成一个整体。
深入文本,获得启发
1.细读第⑤段,说说作者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两位老师有何异同之处
2.再次回看原文,想想从这篇文章里面,我们能不能感悟到于漪先生后来成长为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的源头 如果能,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示例:
同:①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②讲课时两位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③“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异: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与肩膀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④“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2.示例:能。主要原因:①学生阶段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不断增添自身的智慧,朝着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的方向攀登。②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1.比较异同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比较对象。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第三步,组织答案。
纪录片《难忘的童年》摄制组第二次现身: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摄制组来到你们学校,希望能拍摄到一组镜头,这组镜头的主题是“最富趣味的课堂”。
对比阅读,深入探究
1.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往事依依》都写到了老师朗读时的入神,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比较一下描写手法的异同之处。
2.作为一位读者,你认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往事依依》中,最富趣味的课堂是哪一部分
【参考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往事依依》: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同:都写到了朗读的具体内容;都写到了老师的“大声朗读”;都写到了“大声朗读”时头部的动作,前者“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后者“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都写到了对学生的影响,前者使“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后者使“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写到了老师朗读所加的语气词“呢”“噫”“嗬”,以及老师朗读时“微笑起来”等。
2.示例:①我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最富趣味的课堂是“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这是多么有趣的画面,师生之间似乎在捉迷藏一样。②我认为,《往事依依》中最富趣味的课堂是老师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是多么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朗诵的艺术性,就在于通过声音的高低、节奏、音流所形成的诗文的内在旋律,来传达作品的思想、情感、意趣、审美,而使诵者和听者在瞬间获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动,我们称之为“共鸣”。
往事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