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归纳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重点:会分析气温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素养目标: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读课本P31图2.13,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从图中读出海口、南京、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_______。
(2)1月漠河与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约50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______________。
(3)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气温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找到0 ℃等温线,0 ℃等温线东部大致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
2.读课本P31图2.14,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从图中读出海口、南京、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
(2)7月漠河与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约______________℃。
(3)与1月等温线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稀疏,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这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___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课本P32图2.17,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找出我国自北向南划分的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___区。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它与1月______________℃等温线基本一致,通过______________一线。
(4)我们的家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
【参考答案】1.低 大 差异大 秦岭 淮河
2.高 8 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3.青藏高原 积温 0 秦岭—淮河 (略)
【合作探究】
1.寒假的时候,住在东北的贝贝去海南旅游,贝贝临走的时候,天降大雪,并且天气预报说近期将有连续降温天气,于是他携带了好多保暖的衣服。可是他到了海南以后,大吃一惊,那里的景象和东北的天差地别,东北是一片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而海南却是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贝贝携带的衣服根本就用不上。
(1)我们这里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一样吗?
(2)同样是在冬季,东北、海南两地气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2.举例说明南方和北方传统民居是如何适应南北气温差异的。
3.素养展示:全班分成四组,分别从“果树种类”“作物熟制”“传统运动项目”“播种时间”四个方面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4.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1)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季节气温不一样。
(2)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但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减弱,所以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综合来说,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对北方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2.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南方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3.(1)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以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运动项目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人冬天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划船、赛龙舟。
(4)在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如: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4.我们这里属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由于气候雨热同期,这里适宜种植水稻,一年两熟。这里还可以种植柑橘等。(按实际情况回答)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重点: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素养目标: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认识到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和______________状况的空间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____________区,由北向南分布着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我国西北部分布着__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______________气候。
知识点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地形等。
2.读课本P40图2.28,完成下表。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罗斯、______________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风 ______________
夏季风 ______________、印度洋热带海面 ______________ 温暖湿润
3.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______________差异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______________气候。
【参考答案】知识点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2.干湿 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知识点二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太平洋 偏南风
3.气候 气温 降水量 高原山地
【合作探究】
1.素养展示: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2.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读课本P41图2.29,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但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3.结合下面材料,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气候资源。
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果蔬生产基地,所种植的瓜果蔬菜每年都以200万吨的规模远销全国。为此,交通运输部还开通了从广东湛江至新疆乌鲁木齐、黑龙江哈尔滨和山东寿光等地的“果蔬专列”,源源不断地将南方瓜果蔬菜销往北方地区,丰富了北方居民的“菜篮子”,改变了北方地区冬季萝卜、土豆、大白菜“当家”的历史。为什么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能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蔬生产基地,而且产品远销全国?这与这些地区所处的什么位置有关?
【参考答案】1.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夏天人们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冬天可以到热带地区避寒。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水稻、甘蔗;华北、东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的是温带瓜果蔬菜,如苹果、梨、葡萄、萝卜、大白菜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瓜果蔬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辣椒、绿茄子等。
2.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丰沛;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所处海陆位置与我国截然不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稀少,属于沙漠气候区。
3.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由于纬度位置较低,海陆位置优越,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有充足的水热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因此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一直成为我国主要的果蔬生产基地,而且产品远销全国。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
◎重点: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素养目标: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预习导学】
重点梳理
知识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读课本P34图2.18,思考并回答问题:
(1)读出广州、武汉、北京、乌鲁木齐、托克逊的年降水量,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或规律: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递减。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______________西______________,南______________北______________。
(2)图中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_,降水最少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_。
(3)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对照课本P31图2.13可看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______________℃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__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___河。
2.读课本P36图2.22,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一个地区年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若年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______________区;若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______________区;若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______________区;若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______________区。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中,东南部以______________区为主,西北部以______________区为主。
(3)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____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参考答案】1.(1)东南 西北 多 少 多 少
(2)火烧寮 托克逊
(3)0 秦岭 淮
2.(1)降水量 蒸发量 湿润 半湿润 干旱 半干旱
(2)湿润、半湿润 干旱、半干旱
(3)800
【合作探究】
1.读课本P36图2.22,完成下面表格。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2.读课本P37图2.23,图中屋顶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3.图文析理。
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将观点在组内分享,组内统一记录,最后推荐代表阐述本组观点,表述条理清晰。
问题:读课本P36图2.2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区?
4.素养展示:举例说明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国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1.800毫米以上 森林 水田农业 400~800毫米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200~400毫米 草原 200毫米以下 沙漠、戈壁 畜牧业
2.一个是平顶,一个是斜顶。平顶屋——西北降水少,比较干燥,而且是粮食大产区,平顶可以利用空间晒粮食作物,如玉米、麦子。斜顶房——南方降水多,斜顶可以辅助排水。
3.上述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区。
4.湿润区由于降水多,河湖众多,水产业、水稻种植业、水运交通等相对发达,以水田农业为主;建筑素淡清雅,屋顶坡度大(降水多,要排水);民俗和体育方面有赛龙舟、游泳等。而西北的干旱区由于降水少,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少,生产生活缺水严重,发展灌溉农业,多以旱作农作物为主,如小麦、棉花、甜菜等;房屋多平顶房;交通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为主,几乎不能发展水运。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和旱作农作物为主,如小麦、棉花、花生等;屋顶坡度比湿润区小;有溜旱冰运动。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主要发展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