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6 20:1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复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用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食盐
C.米醋 D.白砂糖
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C.用明矾溶液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D.海水中溶有氯化钠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4.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
5.为了探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根据上表得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受到溶质与溶剂性质影响
B.②号试管所得液体是乳浊液
C.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
D.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
6.利用20℃时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见图Ⅰ,进行下面实验:①加入NH4NO3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Ⅱ;②加入NaOH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Ⅲ。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图Ⅲ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加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C.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180 g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8.t℃时,有两份硝酸钾溶液,一份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份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的水
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1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 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 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1.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20℃的不饱和溶液 B.20℃的饱和溶液
C.80℃的不饱和溶液 D.80℃的饱和溶液
12.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食盐的溶解度
13.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像,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14.要从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锰酸钾可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有下列操作可选择:①过滤;②烘干;③加水溶解;④洗涤固体;⑤蒸发结晶。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⑤ D.③①⑤④
15.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
A.4g氯化钠和16g水
B.16g氯化钠和100g水
C.8g氯化钠和50g水
D.8g氯化钠和42g水
16.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中都能使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17.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
D.将丙物质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用加水或降温方法
18.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9.20℃和60℃时KCl的溶解度分别为34.0g和45.5g,下图所示为对KCl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中溶液为KCl的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的质量为25.0g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①<②=③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
20.如图为Na2CO3和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3℃时,将30gNa2CO3固体加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B.将Na2CO3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4℃,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将100gNH4HCO3饱和溶液从T4℃降温到T1℃,析出20gNH4HCO3晶体
D.将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4℃,为使溶液恰好饱和,加入两固体质量相等
二. 非选择题
21.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
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的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有实验 _____(填序号)。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g。
2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A B C D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
(4)若测得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A.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B.装瓶时溶液洒落
C.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D.溶解时用的烧杯刚清洗过,内壁有水珠
2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t2℃时,将60g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甲中含有少量乙时,最好采用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24.图1为KNO3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处KNO3和NaCl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c点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可用分数表示);d点处的KNO3溶液 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3)图2中“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表示为  __ 。
A.d点→c点 B.d点→b点
C.c点→b点 D.c点→d点
25.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铜锌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 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② 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 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 取沉淀连同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干燥后,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时,应把样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盘里。
(2)如何判断①中反应已进行充分?__________。
(3)过滤中发现滤液出现浑浊,应如何处理?_______
________。
(4)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____、玻璃棒、干燥器等。
(5)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用a、b、c表示)。
(6)老师指出,③、④之间缺少一个步骤,使得实验结果偏大。该步骤是_______________。
26.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碳酸氢钠、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性时,查阅资料如下:
表1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度/g NaHCO3 6.9 8.2 9.6 11.1
KCl 27.6 31.0 34.0 37.0
NaCl 35.7 35.8 36.0 36.3
NH4Cl 29.4 33.3 37.2 41.4
表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
(2)根据2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中属于“可溶”的物质是_________。
(3)将30℃时上述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ag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4)20℃时,将氯化钠和氯化铵各mg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入ng水,充分搅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氯化铵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若两只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C.若m≤0.36,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铵=氯化钠
D.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0.36n≤m≤0.372n
27.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用该牙膏的摩擦剂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假设产生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