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沁园春·雪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你积累了哪些描写雪景的诗句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新课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雪”在诗人的笔下如同精灵般起舞,1936年2月,毛主席在陕北清涧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词作。
1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写作背景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感受其音乐美,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诗词,领悟其语言美,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诗词,体会其意境美,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走近作者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诗词》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
折腰 成吉思汗 今朝
数风流人物 妖 娆
mǎng
tāo
xùn
sāo
zhé
shǔ
zhāo
yāo ráo
hán
字词积累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 映的壮丽景色。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本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朗诵欣赏
整体感知
注意:
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自由朗读
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初读初悟 :
描写北国雪景;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评论历史人物。
对当今英雄的歌颂,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请用批注的方法,给本词上阕做标注并与同桌交流。参考方向如下:
1.词的前三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2.哪个词引起对雪景的描述?
这个词有什么作用?
3.赏析你认为有特色的语句。
4.体会上阕中表现的作者情感。
细读感悟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冰天雪地,广袤无垠,辽阔博大
前三句总写雪景,创造了广阔博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显得凝然安静
静穆中增加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统领下文,引出对雪的描绘。有登高远眺之意,有很大的想象成分,显示了诗人豪迈的意兴。
照应“雪飘”,“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照应“冰封”,“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地域广袤,照应“千里”“万里”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化静为动,浪漫想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振奋,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暗含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拟人。山与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末尾三句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概括写景
具体写景
想象写景
(实写)
(以动写静)
(虚写)
(写景、抒情)
上阕小结:
再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豪迈
情怀
请用批注的方法,给本词下阕做标注并与同桌交流。参考方向如下:
1.下阕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诗人用哪个字奠定了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基调?其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3.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总括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
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揭示了英雄奋斗的动机。
反映了英雄之间斗争的激烈。
过渡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之意,然而措辞极有分寸。
不是一概否定。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
欲抑先扬,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略带嘲讽,表明成吉思汗只恃武功不知文治。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
点出全词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并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评古为论今做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说说下阙议论评说古代帝王的作用。
承上启下,引入论述
具体评论:“惜”
歌颂时代英雄:“数”
下阕小结:
议论、抒情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 寓情于景 热爱祖国山河
作者对祖国的深情 充满自信的情怀
下片议论 寓情于议 评说历代英雄人物
写法探究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名篇,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伟大的抱负。
课堂小结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首词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时,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这首词用词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既有现实中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的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并赋予昆仑山深刻的象征意义。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