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地理意义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社会活动所展现出的智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
【重点】
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自主预习】
地球的自转
1.地球有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其周期为_____________。
3.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_____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半球。
4.地球不停地自转,导致_____________现象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上不同经度位置上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受地球自转影响,产生了_____________。
5.读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下图),昼与夜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_____线。图中P点此时正值_____________(白昼/黑夜)。
地球的公转
6.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_____________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_____________,其周期是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
1.自转 公转
2.自西向东 一天
3.白昼 昼 黑夜 夜
4.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5.晨昏 黑夜
知识点二
6.太阳 地球公转 一年 自西向东
【合作探究】
1.【游戏——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同学面向全班同学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要求:(1)演示的同学将身体尽可能地倾斜成66.5°,然后慢慢转动身体,正确演示地球自转。(2)另一位同学从平视角度(从赤道的上空看)、仰视角度(从南极的上空看)、俯视角度(从北极的上空看)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并记录。
2.【比一比——归纳地球运动特征】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采用列表的形式,对地球运动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比项 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的公转运动
方向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周期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旋转中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地理实验——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或蜡烛、灯)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记录观察结果并思考和归纳。
(1)打开手电筒,照向地球仪,说说你看到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2)结合教材图2-29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观察照射地球的太阳光的来向,并据此判断出昼半球和夜半球。
(3)在地球仪上画标记点(家乡的大致位置),然后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缓慢转动地球仪,说出你观察到的标记点的变化。
(4)在地球仪上任选一条经线,并用彩色胶带粘贴标记,接着在该经线东西两侧选取两个标记点,之后转动地球仪,观察哪个标记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了什么
(5)思考:(30° N,160° W)在(30° N,160° E)的正东方向,请问(30° N,160° W)的时间比(30° N,160° E)的时间更早吗
(6)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时在北京开幕。结合教材图2-30,想一想,俄罗斯莫斯科、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的当地居民在什么时间可以观看开幕式直播。
结论:当地球自转时,会出现_____________交替现象和_____________差异。
【参考答案】
1.演示如下图所示。平视角度:自西向东转,仰视角度:呈顺时针方向转,俯视角度:呈逆时针方向转。
2.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 一年 地轴 太阳
3.(1)手电筒的光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另一半没有被照到。地球仪是不透明的。
(2)(3)标记点从夜半球(昼半球)转向昼半球(夜半球),然后又回到夜半球(昼半球),发生了昼夜交替。
(4)东侧的标记点先“见到太阳”,说明同一纬度上越靠东的地方,时刻越早。
(5)不是。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将180°经线定为“国际日界线”,从160° E往东到160° W,日期要减去一天。
(6)俄罗斯莫斯科:2月4日15时。
英国伦敦:2月4日12时。
美国纽约:2月4日7时。 昼夜 时间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运用模型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尊重、敬畏、顺应自然规律的观念,从而形成科学认识自然现象的认知。
【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变换。
【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昼夜长短变化。
【自主预习】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围绕_____________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_____________的夹角,其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____附近。
2.地球的公转,导致了_____________变化的现象。在地球的南、北极地区,还会产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种特有的自然现象。
3.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辐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的现象最为明显。
4.填图,完成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图。
【参考答案】
知识点
1.太阳 66.5° 北极星
2.昼夜长短 极昼 极夜
3.四季更替
4.A.夏至日、B秋分日、C冬至日、D春分日。
【合作探究】
1.【游戏——演示地球的公转】
两位同学为一组,演示地球公转。一位同学站立不动当作“太阳”;另一位同学当作“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向全班同学展示。
2.结合教材图2-31地球公转示意,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出太阳分别直射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上的日期。
3.【实践——观察昼夜长短变化】
参照教材图2-31地球公转示意,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的公转。仔细观察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的变化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表。
日期 节气 (北半球) 南、北极 地区 南北半球(南、北极地区除外)的昼夜长短状况 北半球所处的 季节
3月20 日前后
6月21 日前后
9月22 日前后
12月21 日前后
4.【课外拓展活动——感受昼夜长短变化】
在周末,利用图、互联网等相关工具,查找并记录一段时间内你所在地区日出、日落的时间,说一说你的发现。
时间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10月13日
11月3日
11月24日
12月21日
1月11日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引导学生观察、评判,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关注公转的方向,且公转过程中的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直射赤道:3月20日前后和9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1日前后。
3.春分 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春季 夏至 北半球极昼、南半球极夜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夏季 秋分 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秋季 冬至 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冬季
4.从10月13日到12月21日,日出时间逐渐变晚,日落时间逐渐提前,白昼不断变短;12月21日之后,日出时间逐渐变早,日落时间逐渐变晚,白昼开始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