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8 09: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QQABTY6UogigQgBAAQhCAQFyCgKQkgAAAYgGQAAMoAAByBFABAA=}#}
参考答案
1. A(“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错误,材料一论述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机制,而非本
质区别。)
2. C(A 项“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过
于绝对,中国哲学精神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 项“可以相互转化”于文无据,
文中只说二者互补却不能替代;D 项“只有……才……”表述绝对,儒道互补的落实途径还有其
他方面。)
3. B(该项只体现了庄子的思想特点,没有体现儒道互补。A 项陶潜前期有儒家的入世之志,
后期有道家的归隐之态,体现儒道互补;C 项李白既有儒家的入世思想,又有道家的旷达心
态,体现儒道互补;D项苏轼既有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又有超然物外的道家心态,体现儒
道互补。)
4.①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提出儒道两家思想形成互补机制的观点,然后从追求发展
与倡导复归、讲究务实与倡导求虚、追求阳刚与倡导贵柔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儒道
互补的关系。②材料二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提出儒道互补的观点,接着分析学术界对儒道
互补的不同认识,然后阐述儒道互补的双向性及主旨,最后详细论述儒道互补的途径。
5.①儒家倡导积极入世,以“济天下”为己任,体现了其刚毅进取的人文精神和阳刚之气,
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等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推动社会发展。②道家倡
导出世,追求“独善其身”,注重个人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超脱,以“返朴归真”“无为而治”为
宗旨,熏陶出隐士或文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发现问题,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
③后世士大夫在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往往将儒家的“济天下”与道家的“独善其身”作为互
补的人生路,在积极入世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能以道家的超脱心态面对困境,保持内心的平
和与坚守。
6. C(“他一生所有的事迹都与‘那棵树’有关系”过于绝对,喜忠还有放牛、打柴等事迹,并非
都与“那棵树”相关。)
7. D(“意在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错误,后记主要是补充说明喜忠的事迹以及“红军树”名字
的由来,强调的是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情谊以及这种精神的传承,而不是突出将军的英雄形象。)
8.①第一次,表现出喜忠得到军长夸奖时的喜悦与自豪,以及对军长的亲近感,军长的夸
奖让他感受到被认可,如同父亲的认可一般温暖。②第二次,体现出喜忠对军长叮嘱的铭
记,军长的话让他深知纪律的重要性,此时他对军长充满敬重,将军长视为引领自己的榜样,
如同父亲的教导般深刻。③第三次,表现出喜忠在牺牲前对军长的怀念,军长在他心中是
正义与温暖的象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军长的形象给予他力量和慰藉。
9.①“红军树”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喜忠在树下唱歌、遇到红军、牺牲等情节都围绕
这棵树展开,使小说情节紧凑,结构完整。②“红军树”象征着红军精神的传承,它见证了
喜忠与红军之间的故事,承载着军民鱼水情,树下土地的鲜红象征着红军精神的不朽。③“红
军树”寄托了人们对红军的敬意和对那段历史的缅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它为标题能
引发读者对红军精神、军民关系等的思考,深化小说主题。
10. ABD(“亲亲之杀”“尊贤之等”为并列结构,分别断开;“礼所生也”表判断,单独断开。)
11. C(“嘉善而矜不能”中“矜”是“怜悯”的意思,“自矜者不长”中“矜”是“自我夸耀”的意思,二
者意思不同。)
12. A(“一定要以格物为根本”错误,原文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以
修身为本。)
13. (1)从天子直到平民百姓,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庶人”,平民百姓,1 分;
“壹是”,一概,一律,1 分;句子大意 1 分)(2)爱护百姓,百姓就会勤勉努力;招来各
种工匠,财用就会充足。(“子”,爱护,1 分;“劝”,勤勉努力,1 分;句子大意 1 分)(3)
从道的角度看,这些行为是多余无用的,众人都会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余
食赘行”,多余无用的行为,1 分;“恶”,厌恶,1 分;“处”,做,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4. ①《礼记·大学》认为修身要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对事物的研究和内心的修养
来实现。②《中庸》认为修身要以道和仁为准则,通过好学、力行、知耻等途径,践行各
种品德规范,如尊敬贤人、亲近亲人、爱护百姓等,从多个方面来修身。
15. C(“感情由悲转喜”错误,词人立在荷边,看着别人的欢声笑语,而自己是漂泊的倦旅,
内心依然是悲苦的,并没有转喜。)
16.①漂泊之苦。“天涯倦旅”直接点明词人漂泊天涯,身心疲惫,抒发了长期漂泊流浪的愁
苦。②思乡之情。“故国楼台,斜阳巷陌,回首白云何处”描绘了对故国的思念,不知故国
在何处,表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③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旧柳犹青,平芜自碧,
几度朝昏烟雨”借景抒情,柳树依旧,原野碧绿,但时光流逝,政治形势动荡,词人回忆往
昔,对现实感到无奈。④对宦情的释然。“顿觉尘清,宦情高下等风絮”表达出词人在经历
种种后,对仕途之事已豁然开朗,将其视为随风飘飞的柳絮,有了一种释然的态度。
17.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3)常
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
龙潜跃水成文
18.①琳琅满目②无可厚非
19. 然而,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的“佐餐”逐渐
成了挤占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享受闲暇的真正乐趣。
20.①修辞手法:比喻。②表达效果:将短视频比作“电子榨菜”,生动形象地写出短视频像
榨菜一样成为人们佐餐下饭的选择,具有轻松、随意、碎片化的特点;“榨干”一词强调了短
视频对用户时间精力的消耗,引发人们对短视频影响的思考,使表达更生动、更具感染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