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A(“礼仪功能最重要”于文无据,材料只是说音乐具有礼仪功能和教育功能,且二者是二
位一体的,并没有比较二者的重要性。)
2. C(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二,应是因为“乐”植根人性,发自“天情”,是人类的生命情感需
要,所以荀子认为“乐”上可通往“天下之道”,下可抵入人心。)
3. A(材料强调音乐的教化、节制情感、体现天地秩序等作用,德彪西的话主要强调音乐的
自由艺术特点,与材料观点不符。B 项强调音乐对灵魂的表现,符合音乐的教化作用;C 项
强调音乐拨动心弦,即触动情感,与材料中音乐影响情感的观点相符;D 项强调音乐使人高
尚,体现了音乐的教化作用。)
4.①将音乐的教化作用与礼的规范作用对比,突出音乐教化人内在、直接的特点,从根本
上影响人的思想性情。②将雅乐与俗乐对比,强调雅乐曲调正大中和,能节制情感,而俗
乐过于自由活泼、柔若无骨,常被视为靡靡之音,从而突出古人对音乐本体内容的关注及对
雅乐的提倡。
5.①音乐教育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升。它能直接打动人心,影响人的思想性情,培养人向
美向善的品质,如古代乐教培养人的中和情感性格。②音乐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作
用。通过美感教育,能改变人的情感,影响世风,使社会归于和谐,如古人以音乐移风易俗。
③音乐教育应重视音乐本体内容。关注歌词是否雅正、曲调是否节制,提倡雅正之乐,避
免低俗音乐对人的不良影响,从而发挥音乐教育的正面作用。
6. C(“两人对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错误,从文中“我会考虑的”“我不知道”等语句可以看出“我”
对结婚的态度并不积极,与约翰不同。)
7. C(“正面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错误,文章主要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和与约翰的对
话,侧面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
8.①营造氛围:蚕吃桑叶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安静、压抑的氛围,
烘托出“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②结构线索:多次出现“蚕在吃桑叶”,贯穿全文,使文章结
构更加紧凑,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③象征意义:蚕不断吃桑叶象征着战争的持续,
表现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就像蚕吃桑叶一样不停歇。
9.①人物心理:“我”在战争间歇的夜晚难以入眠,通过“我”的辗转反侧、浮想联翩以及与约
翰的对话,如“我”为所有人祈祷、回忆儿时往事、思考未来等,展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
神创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从侧面体现战争的凝重。②环境描写:对夜晚房间内安静得
只能听到蚕吃桑叶声音的描写,以及“我”回忆中儿时宁静的生活场景与战争的对比,烘托出
战争的压抑和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反映出战争的沉重。③主题表达:小说通过“我”和约翰
这两个小人物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感受,揭示战争对普通人生活和心理的影响,如约翰所说“我
本来就不该卷入这场战争。我神经太紧张了”,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厌恶,体现出战争主
题的凝重。
10. C(A 项“归”,称赞,称许;B 项“史”,虚饰,浮夸;D 项“企”,踮起脚跟。)
11. D(①“难得之货”古今义相同;②“从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③“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④“侧隐”古今义相同;⑤“户牖”古今义相同;
⑥“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⑦“水战”古今义相同;⑧“见贤思齐”古今义
相同。)
12. A(①⑧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大的东西;②⑤名词作动词,种植/合礼;③使动
用法,使……亏;④⑦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爱;⑥形容词作名词,安稳之处;⑨
名词作动词,治理。)
13. D(①宾语前置,应为“当察乱自何起”;②状语后置,应为“于足下始”;③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④被动句,“于”表被动;⑤省略句,应为“治之(于)未乱”;⑥省略句,
应为“(我)跨者不行”;⑦省略句,应为“父自爱(子)也,不爱子(父)”;⑧状语后置,
应为“于孺子之父母内交”。)
14. A(“宣王不能用”表意完整,“用”后应断开,排除 B、D 项;“梁惠王不果所言”意思是梁
惠王不实行他的主张,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 项。)
15. D(“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16. B(孟子没有直接批评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而是认为
他如果实行仁政,就能使国家强大,从而避免这些耻辱。)
17. (1)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思,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
孩要掉进井里了,都会产生惊恐同情的心理。(“所以”,……的原因,1 分;“乍”,突然,1
分;“怵惕”,惊恐,1 分;句子大意 1 分)(2)我为这些事感到羞耻,希望替所有的死难
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耻”,以……为耻,1 分;“比”,替,1 分;“洒”,洗刷,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8.①施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让百姓深耕细作,及时除草。②重视道德教育:让百
姓在闲暇时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兄,在外尊敬长辈和上级。③把握时机:在
他国君王使百姓陷入困境时,起兵征讨,以实现“仁者无敌”。
19. B(“虚实结合”错误,颔联“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描
写,没有虚写。)
20.①写法上: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白色丝绢,明月比作卧佛,生动
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山水的清幽宁静之美;《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作用上:本诗颔联通过描
写美景,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赏月时的愉悦心情;《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
通过明月的“裴回”和“照”,将思妇的思念之情具象化,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使思妇的形象
更加鲜明。
21.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2)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3)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2.③ 修改为:毛泽东诗词承载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④ 修改为:蕴含着巨大的美学价
值。
23. 甲:既要继承古典诗词的精华。乙:都应为人民大众服务。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