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选择题高频考点分类练习(第2章 天气与气候)--2024-2025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选择题高频考点分类练习(第2章 天气与气候)--2024-2025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27 22: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选择题高频考点分类练习(第二章)
考点1:大气气温与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①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对流层是大气层中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地面的热量主要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大气)。特点:由于对流层的温度递减特性,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这种对流运动形成了天气和气候。
②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原因: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层吸收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导致温度逐渐升高。)特点:平流层的温度递增特性使得大气中的气流相对稳定,不易形成对流运动。这种稳定的气流条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没有臭氧层的强烈吸热,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导致温度逐渐降低)
④暖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原因:热层位于大气层的最外层,直接暴露在太阳辐射之下。因此,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导致温度急剧升高。)特点热层的高温条件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具有重要影响。
⑤外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外层是大气层的最外层,与太空相连。由于太空中的温度极低,因此外层的温度也相对较低。)
1. 如图为大气的温度、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越高
B. 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大
C. 大气的密度越小温度越高
D. 对流层的气温下面高、上面低
2. 2023年3月10日16时41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在发射过程中经过的含有大量臭氧的大气层是哪一层?(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3.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着陆地面。飞船返回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
A. 暖层、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
B. 中间层、暖层、平流层、对流层
C.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D. 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4. 如图所示为台风“梅花”登录时的卫星云图,图中现象发生在大气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5.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 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C. 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 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考点2:对流现象
对流现象是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相对流动。
对流产生的原因:流体内部存在温度差异,导致密度分布不均。受热时,流体体积膨胀、密度降低而上升;而较冷的部分则保持较高的密度,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于是形成对流循环。这种上下运动的流动过程。
生活中的对流现象:
①煮水:底部水受热膨胀上升,上方冷水下沉,形成对流循环,使整锅水沸腾。
②暖气片加热房间:暖气片加热周围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对流循环,使房间变暖。
③空调制冷房间:空调吹出冷空气,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循环,使房间变冷。
④蒸馒头:蒸馒头时,下层空气受热上升,与上层冷空气发生对流,使得上层空气更热,从而使上层笼屉的馒头熟得更快。
⑥屋内生炉子:冬天在屋内生炉子时,靠近炉子的空气热,远离炉子的空气冷,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热空气发生对流,在屋内形成循环,使得整个屋子变暖和。
6.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如古代人民就能充分利用空气流动原理设计建筑、制作工艺品等。传统工艺品“走马灯”(如图)上方平放叶轮,当下方蜡烛点燃时,叶轮旋转,并带动纸筒转动,从而产生“走马”的效果。下列关于蜡烛点燃后,走马灯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小明利用对流管研究水的对流现象。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右下端,看到水的流动方向为(  )
A. B.C. D.
8. 小明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图示装置来模拟风的形成,将其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先点燃大瓶内蜡烛,再点燃小瓶瓶口附近的线香。图中M点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  )
A. 向上
B. 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9. 将相同的两支蜡烛点燃分别放入甲、乙玻璃容器中(如图所示),甲中蜡烛很快熄灭,乙蜡烛能持续燃烧,下列对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中由于蜡烛的燃烧,使容器内的气体受热上升,蜡烛因空气不足而熄灭
B. 乙中烛焰会向开口处飘动
C. 乙中容器内外形成对流,使内部空气得到补充
D. 乙中容器内温度高气压低
10. 小乐将两支冒烟的木条放在烧杯上方,如图所示。选项表示两支木条冒出的烟的可能移动方向,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考点3:大气压的存在
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又具有流动性,使得空气内部会向各个方向都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就被称为大气压强。马德堡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表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①吸管吸饮料:当我们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会减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会被压入吸管,然后进入我们的口中。这个现象就是大气压存在的直接证据。
②针管吸取药液:类似于吸管吸饮料,医生在使用针管吸取药液时,也会先排出针管内的空气,使针管内部气压降低。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就会被压入针管内。
③吸盘挂钩:将吸盘挂钩压在光滑的表面上,如瓷砖或玻璃上,然后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就能牢固地吸附在表面上。这也是因为吸盘内的气压降低后,外界大气压将吸盘压在表面上。
④覆杯实验:将一张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迅速倒转杯子。会发现纸片能够托住杯子中的水,不让水流出来。这也是因为纸片上方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使得纸片能够紧贴在杯口上,从而托住水。
⑤瓶吞鸡蛋实验:将一个剥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上,然后点燃一张纸并迅速放入瓶中。随着瓶中空气的燃烧和减少,外界大气压会将鸡蛋压入瓶中。
11. 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 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 ①摁住方孔②松开方孔
C. ①松开方孔②摁住方孔
D. 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12. 空气对所有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大气压的作用,下列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 注射器注射药 B. 覆杯实验 C. 吸尘器吸灰尘 D. 吸盘吸在墙上
13. 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 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 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 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 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14. 下列生活场景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吸牛奶 B. 注射药液 C. 吸盘挂炊具 D. 真空压缩袋
15. 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 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 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考点4:大气压与生活
大气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塑料挂钩和吸盘:我们常用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以挂置物品。例如,家里的玻璃茶几也是利用吸盘来固定茶几面的。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将吸盘压在墙面上或桌面上,使其能够承载一定的重量。
饮水和饮料:我们日常能够喝到水或饮料,这也离不开大气压的帮助。当水杯或饮料瓶的盖子内部留有小孔时,可以确保内外气压平衡,使得水能顺利流出。如果盖子完全密封,没有小孔,则水会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而无法流出。带有橡胶塞的玻璃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就是为了空气能从空隙进入瓶内产生气压。
呼吸:人类的呼吸也依赖于大气压强。当我们吸气时,肺部扩张,胸腔体积增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从而使空气进入肺中。呼气时,肺部收缩,胸腔体积减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从而将废气排出体外。
茶壶和倒水:茶壶的盖上通常有一个小孔,与空气相连,这样利用大气压强才能顺畅地倒出水。当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大气压强会推动水流出壶嘴。
钢笔吸水:钢笔吸水时利用了大气压强。通过挤压钢笔的橡皮囊,排出空气,松开手指后,橡皮囊恢复原状,内部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墨水推入钢笔内。
注射器:护士在给病人打针时,使用注射器吸取药液也需要大气压强。通过挤压注射器柱塞,排出空气,然后放松柱塞,大气压强将药液推入注射器。
高压锅:高压锅是利用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水的沸点的原理制成的。使用高压锅烧饭时,锅内气压一般接近1.2个大气压,水的沸点接近120℃。在这样的气压下,食物能更快煮熟。
打气筒:打气筒是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制成的生活常用工具。打气筒内有一个活塞,通过活塞的运动来改变打气筒内部的气压,从而将空气压入轮胎或其他容器中。
气压计: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的实验原理而制成的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它可以用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气压高时天气晴朗;气压降低时,将有风雨天气出现。同时,气压计也可以用来测量高度。
抽气机:抽气机是用来抽出密闭容器内气体的机器。它的工作原理与打气筒相似,通过改变容器内部的气压来抽出气体。
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食品是靠大气压来保持新鲜的。在真空包装过程中,食品包装内的空气被抽出,形成低压环境。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包装膜会紧紧贴在食品上,从而防止空气和微生物进入包装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6. 下列生活场景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注射器注射药液 B. 吸管吸牛奶 C. 吸盘挂钩挂炊具 D. 中医的“拔火罐”
17. 小莲用力拧瓶盖,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图甲),当她用勺子在瓶盖边缘撬了几下后(图乙),用手一拧瓶盖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勺子撬瓶盖可以(  )
A. 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B. 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 减小瓶盖上方受到的压强
D. 增大瓶盖与瓶口间的摩擦力
18. 如图为阴阳壶的结构示意图,中间被隔为互相独立的两半,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壶把上开有甲乙两孔。当按住甲孔倾倒液体时出现的现象是(  )
A. 甲液体倒出
B. 乙液体倒出
C. 甲乙液体同时倒出
D. 甲乙液体均倒不出来
19. 如图所示的生活场景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20. 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通常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使用时,应当将吸管 a端插入橡胶塞
B. 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 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 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考点5: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沸点是指物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但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高压锅是利用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来工作的。高压锅通过密封结构增加锅内的气压,从而提高水的沸点。这样,在较高的温度下,食物能更快煮熟,同时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21. 小科利用注射器改进“气压对液体沸点影响”的实验.他用注射器吸入刚停止沸腾的热水,并用橡皮帽堵住入水口,用力向外拉动活塞,水重新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外拉活塞,水的温度升高,重新沸腾
B. 向内压活塞,水不会沸腾
C. 实验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高
D. 拔火罐是利用该实验原理工作的
22. 如图是研究气压对水沸点的影响实验。待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再用大号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发现烧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对上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抽气后,水的温度上升
B. 两次沸腾瓶内水的沸点相同
C. 两次沸腾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D. 重新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
23. 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4. 如图所示,当烧瓶中的水沸腾以后,将酒精灯移走,这时水停止沸腾。如果将大针筒的活塞向右拉动,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水不沸腾
B. 水又沸腾了
C. 水的温度升高了
D. 水又沸腾了,水的温度又升高了
25. 如图所示,注射器中吸入一定体积热水,向外拉活塞,水沸腾。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 注射器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B. 注射器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C. 注射器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D. 注射器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考点6: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应用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生活中很多地方利用了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飞机飞行:飞机的机翼设计利用了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当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较小;而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这种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使飞机能够飞行。
②汽车行驶:当汽车快速行驶时,车身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快,压强较小;而车身下方的空气流速较慢,压强较大。这种压强差有助于汽车更稳定地行驶在路面上。
③足球运动:在踢足球时,球员可以利用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来踢出“香蕉球”。通过调整踢球的角度和力度,使足球在飞行过程中产生旋转。由于旋转的足球表面各点的流速不同,导致压强分布不均,从而使足球在飞行过程中产生弯曲轨迹。
④龙卷风(旋涡):龙卷风的形成也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有关。在龙卷风发生时,急速的气流形成低气压,不断吸收周围的物体,形成强大的破坏力。
26. 科技小组的同学用3D打印机制作了四种模型,分别固定在支架上,放置于电子秤上,如图所示,用吹风机相同挡位正对模型从右向左水平吹风,其中电子秤示数可能明显增大的是(  )
A. B. C. D.
27. 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关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现象中,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8. 中国南极泰山站采用轻质材料装配而成,为避免被南极强横风吹得移位,其独特的支架悬空形状发挥了作用。泰山站的悬空形状接近于下列图(  )
A. B. C. D.
29. 如图所示,往吸管B中吹气,可以看到吸管A的水面上升,以下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图中相同的是(  )
A. 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B. 汽艇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C. 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灰尘
D. 站在列车站台上的安全线以外等车
30. 夏季来临,同学们不要擅自下河游泳,人如果遇到河水中的旋涡(如图所示)将非常危险。下列关于旋涡危险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旋涡内部压强远小于外部压强
B. 旋涡内部流速远小于外部流速
C. 旋涡使人的重力变大
D. 旋涡使人受到水的浮力变小
考点7: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和范围两个方面:
①从时间上来看: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它可以是今天是否下雨、温度是高是低、风力是大是小等具体的天气状况。天气是瞬息万变的,可能今天晴空万里,明天就可能阴雨绵绵。
气候则是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它描述的是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况,包括温度、降水量、风力等。气候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变化。
②从范围上来看:天气一般是小范围内的天气变化。它可能只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的变化也会很快。
气候则是大的范围的气象特征。它描述的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更大的区域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气候的变化是缓慢的,通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31.下列叙述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晴空万里④雷雨交加⑤秋高气爽⑥和风细雨⑦终年高温⑧冬雨夏干
4、①②④① B、①② C、③④④ D、①③④⑥
32.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的一般状况
B. 降水量是指降水的质量
C. 旱涝、台风、寒潮都属于气象灾害
D.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33. 下列词组中,表示气候的是(  )
A. 暴风骤雨 B. 阴转多云 C. 四季如春 D. 风和日丽
34. 下列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 四季如春 B. 烈日炎炎 C. 长夏无冬 D. 终年高温
35. 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下列诗句中所描述与气候有关的是(  )
A.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考点8: 风
风的形成: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这是因为空气会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流动,以达到气压的平衡。
风的描述要素:风向和风速。
风向:它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速:它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为了更直观地表示风速,人们还常用风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
36.2023年12月13日衢州气象发布寒潮警报:预计明天起有寒潮天气自北而南影响我市,我市将有剧烈降温、风力增大和雨雪过程。日平均气温降温可达12~14℃,最低气温可降至-1~-3℃,有冰冻或严重冰冻,大部分地区可出现6~8级阵风。其中可用于观测“6~8级阵风”的工具是(  )
A. B. C.D.
37. 小乐在操场放风筝时,突然手中的风筝断了线,向东南方向飘去。据此判断,当时风向为()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8. 如图,风力发电机的尾翼能使扇叶始终朝着风向,以提高发电效率。当扇叶面朝东南方向转动时,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9. 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40. 根据某地中午气压图,判断当时风吹的方向是(  )
A. 向东
B. 向南
C. 向西
D. 向北
考点9:气候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纬度:纬度是决定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气温较低。这种由于纬度不同而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是形成不同气候带的主要原因。
地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导致气候的差异。例如,山脉可以阻挡湿润的气流,形成降雨,使得山脉的一侧降水丰富,而另一侧则相对干燥。此外,地形的高度也会影响气温,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陆位置: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上。海洋的比热容大,可以储存大量的热量,因此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相比之下,陆地的比热容量小,气温变化较快。因此,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通常较为温和湿润,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则气候较为干燥寒冷。
41. 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42. 如图为某临海山脉示意图,甲位于山脉面向海洋一侧某处,乙位于山脉背向海洋一侧且与甲海拔相同,丙位于山顶。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比乙降水多
B. 乙比甲降水多
C. 丙比甲气压高
D. 丙比乙气压高
43. 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 丙地的年降水量高于甲地
C. 丙地的气流湿度往往高于甲地
D. 甲、乙、丙三地的植被没有差异
44. 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B. 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C. 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D.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45. 如图为某一气象节目中播出的信息。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四地的最高气温一般都出现在午后2时
B. 拉萨的降水较上海少,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C. 西宁的日温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D. 台北的气温比西宁高,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 B 3. D 4.A 5.D 6.A 7.B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 15.B 16.A 17.A 18.B 19.C 20.C
21.B 22.D 23.B 24. B 25.A 26.C 27.A 28.A 29.D 30.A
31.D 32.B 33. C 34.B 35.D 36. B 37.D 38.A 39.C 40.C
41.C 42.A 43.A 44.C 45. B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