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八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9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春八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9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1 21: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语文 课题 《爱莲说》周敦颐
主备人 审核人 学案类型 新授课 学案编号
学 习 目 标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重点:上述目标1、2.
难点:上述目标2、3.
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
知识链接:托物言志及衬托说法的运用。
       预习案一、关于文体知识。“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二、走近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蕃 颐 濯 淤 涟 蔓 亵 噫 鲜有闻2.能够熟练而流畅地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四、阅读后文的知识链接,了解相关内容。 探究案(一)读 1、听读。2、学读。 (二)译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 2、小组无法解决的个别句子提出来共同解决。(三)感通过理解, 你能体会到作者对莲花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作者把莲比作了什么?这些表现了莲的哪些品格? 2、课文中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四)悟: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对这两种花的态度又如何呢?(五)、拓展延伸(任选一道)。1、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 。2、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的启示。◆ 教师小结:检测案填空。①本文作者 (1017-1073) ,字茂叔, (朝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②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①可爱者甚蕃 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不蔓不枝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⑥陶后鲜有闻 翻译句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知识链接: 1、托物言志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 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反 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