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27 10:0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物态变化
课标基本要求 1.能描述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能运用物态变化只是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1节 温度
章节目标 知道温度及其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物理观念) 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科学探究) 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物理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章节目标 能区分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知道物质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理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理观念、科学探究) 知道熔化图线和凝固凸显的物理含义,学会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科学思维)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物理观念)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章节目标 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物理观念)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物理观念、科学探究) 能区别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液化的方法(物理观念) 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理解沸腾的条件及图像的含义(科学思维) 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汽化、液化的现象(物理观念)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章节目标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科学探究)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物理观念) 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物理观念) 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三态变化,培养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5节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
章节目标 了解厨房中一些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烹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科学探究) 实施改进建议,描述实施后的情况,并评估其效果(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专题重点回顾
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 在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②______北侧物体中,不能碰到③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页面④______ 在读体温计示数时,体温计⑤_______离开人体
物态变化的辨析
晶体熔化条件为温度达到 ________,持续 ________ 晶体凝固条件为温度达到 ________,持续 ________ 蒸发的影响因素:液体的 ________、液体的 ________、液体表面附近的 ________等
易错点
1.温度计的读数
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先确定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再读数。温度计上液面附近的数字由下往上越来越大,此时温度应为“零上”;温度计上液面附近的数字由下往上越来越小,此时温度应为“零下”。
【例】如图,关于两只温度计的读数,正确的是( )
A.12℃、12℃ B.-8℃、-28℃ C.-8℃、12℃ D.12℃、-12℃
答案:C
解析:左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的下方,说明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右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上,示数为12℃。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对晶体物质熔化(或凝固)时的条件理解不透彻
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则要放热。若晶体温度只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不能继续吸热(或放热),则晶体物质就不会熔化(或凝固)。
【例】如图是“探究某物质凝固和熔化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BC段吸热但温度不变 B.在时,该物质为液态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 D.该实验过程物质吸热持续了16 min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在BC段,该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变,故A错误;该物质从第1 min开始凝固,到第5 min凝固结束,在第11 min时开始熔化,故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B错误;该物质在BC段处于凝固过程,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45 ℃不变,即凝固点是45 ℃,故C正确;该物质从第8 min开始吸热,到第16 min吸热结束,该物质吸热持续了8 min,故D错误。故选C。
3.对液体沸腾的条件理解不清
液体沸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液体就不能沸腾。同学们在学习中容易将“继续吸热”这个条件漏掉,从而认为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模型 解释
(1)A、B都装水:A中水能沸腾,B中水能达到沸点,但此后A、B中水温度相同,B中水不能持续吸热,故B中水不能沸腾 (2)使B中液体沸腾(核心:B中液体的沸点要比A中液体低) 方法1:减小B中液体的沸点——B中装酒精,A中装水 方法2:增大A中液体的沸点——给A容器加盖子(增大气压)
模型 解释
大容器装水,甲装水,乙装酒精(沸点是78℃) 大容器中水能沸腾 甲中水能达到沸点,但无法持续吸热,不沸腾 乙中酒精能沸腾
锅中水沸腾 碗中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不沸腾
A中为水,气压高,沸点高,无法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中水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
4.“白气”与水蒸气的辨析
“白气”和水蒸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水蒸气是气体,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小水珠。“白气”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高温物体冒出或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在分析“白气’的形成时,要弄清楚发生液化的水蒸气来源于哪里。
【例,甘肃省武威市2024届中考物理真题】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的水蒸气形成的_______(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
答案:液化;冰箱外
解析: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是液化现象。
白气”是冰箱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白气是冰箱外的水蒸气形成的。
5.凝华和液化条件的辨析
气体液化或凝华都要放热,都是在温度降低(遇冷)时才会发生,两者的区别在于凝华需要遇到更低的温度。不管是小水珠,还是冰花都凝结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例】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这过程会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玻璃变模糊。同样是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雾”和“冰花”,但有时候是“雾”有时候是“冰花”。这主要是因为室外的___________不同。
答案:液化;放热;温度
解析: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是由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车窗,在其内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液化过程放热。
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此室外气温很低,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2024年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2.[2024年陕西中考真题]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3.[2024年河北中考真题]下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锥的形成 B.冰花的形成
C.雾凇的形成 D.霜的形成
4.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初春,冰雪消融②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小组同学做对比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内物块均变小。甲杯内有液体出现,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一层薄霜生成。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
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需要吸热
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华现象
D.小水珠生成需要放热,薄霜生成需要吸热
6.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 -30 -117 0
A.酒精温度计 B.体温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7.为了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大小和初温都相同的两滴酒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
B.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C.观察乙组实验现象,会发现被加热的酒精蒸发得更快
D.观察丙组实验现象,会发现两滴酒精蒸发的一样快
8.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却不沸腾,这是因为锅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___________达到沸点,___________继续吸热。(均选填“能”或“不能”)
9.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冬天,吉林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7℃”,读作__________。
10.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__________及时排出。燃灯时,__________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__________较低,灯油蒸发速度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11.小华利用以下器材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确定__________(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小华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来进行实验;优点是__________;
(4)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
1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
(1)实验过程中,组装器材应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他观察发现烧杯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说明水______(选填“已经”或“还未”)沸腾;
(3)他通过测量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与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地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通过实验他总结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持续______。
13.[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会影响脚的舒适感。透水汽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规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质量的水,用恒温装置维持水温不变,面料与容器口紧密贴合。容器口的面积为,装置甲中的水温为37℃,实验室温度为23℃。
(1)实验中,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为___________℃;
(2)分别测出两装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总质量;30min后,再次测出相应的总质量,数据记录见表。分析数据可得:
①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面料___________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___________;
实验装置 总质量/g 总质量/g
甲 225.00 223.12
乙 235.00 232.68
(3)实验过程中,容器的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请举出1个生活中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的实例:___________。
14.[2024年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冻土区的铁路两侧安装有许多热棒,如图甲所示。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上端装有散热片,下端插在冻土中。里面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作为“制冷剂”,如图乙所示。液态氨通过与气态氨的相互变化过程,带走冻土层热量,使冻土层保持低温不会融化,保护路基。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热棒中填充液态氨的原因;
(2)简述氨在热棒中是如何循环工作制冷的。
答案及解析
①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全部浸入 ③容器底或容器壁 ④相平 ⑤可以 ⑥熔化 ⑦吸 ⑧凝固 ⑨放 ⑩汽化 吸 液化 放 凝华 放 升华 吸 熔点 吸热 凝固点 放热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1.答案:C
解析: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广州地处我国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黑板、墙壁和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题意知,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冰锥的形成是液态的水遇冷,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故A符合题意;
BCD.冰花、雾凇和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华过程,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②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④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③④,都为凝华现象。
故选B.
5.答案:B
解析:冰块熔化变成液体,体积变小,熔化吸热,使得甲杯子温度变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液化成小水珠,液化伴随着放热;乙杯中干冰升华成气体,升华大量吸热,使得乙杯子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凝华成小冰晶形成薄霜,凝华放热。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析: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比水银、煤油和水的凝固点低,此时它们是固态的,所以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酒精温度计。故选A.
7.答案:D
解析:A.在甲组实验中,两滴酒精的温度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都相同,但表面积不同。因此,甲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乙组实验中,两滴酒精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都相同,但被加热的酒精温度更高。因此,乙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观察乙组实验现象,由于被加热的酒精温度更高,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更高的酒精会蒸发得更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观察丙组实验现象,实验中的两滴酒精表面积和温度都相同,但一滴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那么这滴酒精应该会蒸发得更快。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能;不能
解析: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锅里的水温度不再上升,碗中的水将不能沸腾;因为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里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了,故碗里的水能到达沸点,但不能沸腾。
9.答案:0;零下十七摄氏度/负十七摄氏度
解析: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摄氏度是摄氏温标的单位,读数时,摄氏度不能分开读,故-17℃读作零下十七摄氏度,或负十七摄氏度。
10.答案:空气;水;温度;减小
解析:燃灯前,为了让空气及时排出,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
由于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高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低,蒸发越慢。燃灯时,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蒸发吸热,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蒸发速度减慢,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11.答案:(1)烧杯
(2)碎冰块
(3)乙;使冰受热均匀
(4)晶体;温度不变
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要先确定烧杯的位置。
(2)实验中用碎冰块实验效果更好,因为受热均匀。
(3)比较甲和乙,甲是直接加热,乙是水浴法加热;水浴法加热更能使冰受热均匀,所以选择乙装置实验更好。
(4)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12.答案:(1)自下而上;(2)已经;(3)小于;(4)吸热
解析:(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焰的高度来确定。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所以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
(2)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则说明水已经沸腾。
(3)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如图乙所示,水在温度到达96℃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沸点为96℃;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此时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13.答案:(1)37;(2)1.88;2;22;(3)内;(4)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
解析:(1)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变量是面料,其他关键性的量,需要保持相同,故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与装置甲中水的温度相同,为37℃。
(2)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②装置乙中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质量为
相同的时间内,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的质量比较多,故面料2透水汽性更大。
③两种面料的透过水蒸气的质量之差为
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3)实验过程中,由于水蒸气集中在容器内,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容器的内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
14.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热棒中液态氨沸点低,易于发生汽化和液化。
(2)当路基温度升高时,热棒中的液态氨吸热汽化成气态氨,气态氨上升到热棒上端后,通过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同时液化为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冻土层的温度变化较小,就不易熔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