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 (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复习考点讲义 (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2-27 09: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透镜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透镜及其应用
课标基本要求 1.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第1节 透镜
章节目标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物理观念) 通过观察,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物理观念) 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科学思维)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章节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理观念) 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科学探究)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物理观念)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章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理观念、科学探究)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物理观念)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章节目标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物理观念) 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物理观念) 通过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科学思维) 知道用眼常识,并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5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
章节目标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作用(物理观念) 知道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理观念) 会设计一个望远镜,并进行制作(科学思维)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专题重点回顾
透镜 凸透镜:对光具有①________作用
入射光线过光心,折射光线传播方向②________ 三条特殊光线: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过③________ 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④________________
凹透镜:对光具有①________作用
入射光线过光心,折射光线传播方向⑥________ 三条特殊光线: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⑦________ 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折射光线⑧________________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当u>2f时,成⑨_______、⑩_______的实像,此时f2f,应用于 ________ 当u>2f时,成 _______、 _______的 ____像,应用于放大镜
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戴一副由 ________片做的眼镜 远视眼:戴一副由 ________片做的眼镜
易错点
1.圆柱形玻璃杯视物的分析
把装水的柱状玻璃杯看成横向是凸透镜,纵向是玻璃砖的模型,横向成像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即左右大小发生改变,纵向成像规律同玻璃砖,即上下大小不变。
【例】如图甲是猫追老鼠的画面,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画中的“老鼠”如图乙所示,玻璃杯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透镜,“老鼠”是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将水杯靠近画面,直到紧贴画面过程中,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答案:凸;实;变小
解析: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凸起,相当于凸透镜。
对比图甲乙得,图片横向放大,左右颠倒,是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则此时将水杯靠近画面,直到紧贴画面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1.[2024年河北中考真题]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桥与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以下的像与“倒彩”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放大镜成像 C.照相机成像 D.平面镜成像
2.[2024年山西中考真题]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3.[2023年江西中考真题]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
B.当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距时,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5.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为3 mm左右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如图)。下列辨别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中简易可行的是( )
A.用手触摸水膜,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水膜中间和边缘的厚度
C.透过水膜观察物体成像
D.用强光照射水膜
6.如图所示,属于凸透镜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7.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8.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1 20 倒立、等大、实像
2 30 15
3 15 倒立、______、实像 30
A.第1次实验的像距为20 cm
B.第2次实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第3次实验时光屏上呈现的是放大的像
D.若物距是12 cm,物体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9.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极小的清晰的像,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片相当于光屏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缩图透镜相当于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10.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自动拍照扫描等系统,确认了相关信息,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似
B.“刷脸”时,面部逐渐靠近摄像头像会变大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甲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__________(选填“a”、“b”或“c”),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__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12.[2024年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小彤的爷爷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小彤推断爷爷可能患上了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13.[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广东生产的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首飞成功,彰显了我国科技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航空器可用于高空摄影、旅游观光等,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远处的物体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___。
14.[2024年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如图所示。
(1)凸透镜起到______的作用;
(2)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______焦距范围之内;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侧。
15.小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若向水透镜中注入水,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才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光斑,说明注水后,水透镜焦距f变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若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模糊,他将水透镜适当________(选填“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或“扭转”),则可能又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接着小明把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则他应该向水透镜中________(选填“注入”或“抽出”)适量的水,烛焰的像才会再次变得清晰。
答案及解析
①会聚 ②不变 ③焦点 ④平行于主光轴 ⑤发散 ⑥不变 ⑦焦点 ⑧平行于主光轴 ⑨倒立 ⑩缩小 照相机(答案不唯一) 倒立 等大 倒立 放大 投影仪(答案不唯一) 正立 放大 虚 凹 凸
1.答案:D
解析:倒影的形成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
A.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成像利用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利用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利用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患者眼球中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因此应戴近视眼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A、B、C错误;由于此时成的是实像,所以即使实验中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A错误;当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确;当物距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C错误;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D错误。
5.答案:C
解析:A.用手摸水膜会弄破水膜,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膜太薄,不能够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其厚度,故B不符合题意;
C.透过水膜靠近看书本上的字时,如果字是放大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凸透镜,如果看到的字是缩小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凹透镜,这种判断方法较为可靠,故C符合题意;
D.强光照射时,强光不一定是平行光,可能得不到会聚的光斑,要想看光线能否会聚成光斑,需是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需调整水膜与光屏间的距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图中①③⑤属于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图中②④⑥是凹透镜。故选C。
7.答案:B
解析: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即蜡烛在该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图中的E区域,故A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实像越小,图中蜡烛位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实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放在了图中C区域,故C错误;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是用光屏承接不到的,故D错误。故选B。
8.答案:ABC
解析:当物距为20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即,此时像距等于物距,也为20 cm,故A正确;当物距为30 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当物距为15 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若物距是12 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BC。
9.答案:ABC
解析:A.图中的像成在硅片上,硅片相当于光屏,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则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的像应变小,所以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缩图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ABC。
10.答案:ABC
解析:消费者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跟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A正确:“刷脸”时,面部逐渐靠近摄像头,即物距变小,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故B正确;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11.答案:ac;凹
解析:如图所示,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ac,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12.答案:后;远;凸
解析: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俗称老花眼,这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会聚作用减弱,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13.答案:凸;实;小
解析:航空器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摄像头远离物体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14.答案:(1)放大镜;(2)一倍;(3)正立;同
解析:(1)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工匠师维护精密仪表时,在眼睛前戴一个凸透镜,便于观察仪表的细微之处,凸透镜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2)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凸透镜与仪表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范围之内。
(3)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范围内时,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仪表正立的像,像的位置与仪表的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
15.答案:(1)8.0;变小
(2)同一高度/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倒立;实
(4)扭转
(5)注入
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故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0cm。
若向水透镜中注入水,水透镜的厚度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像前移,焦距变小,说明注水后,水透镜焦距f变小。
(2)根据实验要求,实验前应先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4)在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说明中间部分的物距此时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两侧部分的物距大于或小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故适当扭转凸透镜,使凸透镜与光屏平行,则可能又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能力,小明把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使像后移动,要使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需要水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所以,水透镜应该变厚,即他应该向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