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9 陈情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9 陈情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8 10: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9 陈情表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以
2.见
3.于
4.薄
5.日
6.举
7.当
8.矜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动词,不可以,不被允许;形容词,不好。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5.拜臣郎中
古义:                             
今义:中医医生。
6.寻蒙国恩
古义:                             
今义: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
7.除臣洗马
古义:                             
今义:清洗马匹。
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9.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10.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1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1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猥以微贱      
4.则刘病日笃      
5.凡在故老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保卒余年      
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9.谨拜表以闻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急于星火。
特殊句式:                             
译文:                           
2.且臣少仕伪朝。
特殊句式:                             
译文:                           
3.则告诉不许。
特殊句式:                             
译文:                           
4.今臣亡国贱俘。
特殊句式:                             
译文: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特殊句式:                             
译文: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特殊句式:                             
译文: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特殊句式:                             
译文:                           
8.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所以显得茕茕孑立。(  )
2.三十年后再回到故乡,那曾经熟悉的村落已是破败不堪,只有村子东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运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
3.郑成功军队被清军击败,退出舟山群岛,永历朝廷也节节败退,迁往云南,南明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
4.临近期中考试,学习压力陡增,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整天疲于复习,朝不虑夕。(  )
5.病房里,面色苍白、气息奄奄的母亲看到儿子,脸上似乎突然间有了生气。(  )
6.人们通过举办放水节来缅怀先贤,这体现了“结草衔环、饮水思源”的中华美德。(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  )
2.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五个月)、小功服(九个月)的亲族。(  )
3.太守:原是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
4.“孝廉”是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景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
5.秀才:别称茂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清则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  )
6.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
7.皇天后土: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了打消晋武帝对自己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2.成语“顾影自怜”的意思是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陈情表》中,李密用“      ,      ”也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凄凉。
3.《陈情表》中“     ,     ”两句运用比喻,表达了李密要对祖母尽孝,终其天年的愿望。
4.《陈情表》中“      ,    ”两句写李密运用魏颗的典故感恩晋武帝体察自己的孝情。
5.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表明他曾被晋朝官员先后推荐。
6.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表明自己家缺少近亲,也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7.《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应许他实现自己的志愿。
8.《陈情表》中,李密如实向晋武帝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说明“           ,        ”,从而为下文提出奉养祖母终老的请求做铺垫。
9.《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      ,      ”。
10.《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      ”。
11.《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写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      ,     ”。
1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      ,      ”两句可知,李密既无父辈照顾,又无兄弟帮扶。
13.《陈情表》中,李密委婉地拒绝了太守和刺史的举荐之后,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为郎中和太子洗马的诏书,对此,李密的回应是“        ,      ”。
14.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一句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的行为和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纲领相联系,表面上是恭维晋武帝,实际上是为自己“     ”的行为找到合理的依据。
片段阅读练
一、(2024湖南益阳阶段练习,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李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2.下列对课文《陈情表》以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不能废止奉养而远离祖母,是因为祖母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生命垂危,朝不保夕,在家尽孝符合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的纲领。
B.李密的辛酸苦楚,蜀地人士及梁州、益州长官尽知。他希望得到晋武帝的怜恤,让他先报答奉养祖母刘氏,再来效忠陛下。
C.下属官吏将李密写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就没有弹劾他。
D.李密想到朝中任职,但无人荐举。迁汉中太守后,他感觉不如意,心怀怨恨。奉诏作诗时惹怒晋武帝,直接被晋武帝免去官职。
3.李密懂得以情感人,也能以理服人。在李密看来,诸葛亮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 请结合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臣祜言:臣昨出,伏闻恩诏,拔臣使同台司[注]。臣自出身已来,适十数年,受任外内,每极显重之地,常以智力不可强进,恩宠不可久谬,夙夜战栗,以荣为忧。臣闻古人之言,德未为众所服,而受高爵,则使才臣不进;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今臣身托外戚,事遭运会,诫在宠过,不患见遗。
而猥超然降发中之诏,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 何心可以安之 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愿复守先人弊庐,岂可得哉!违命诚忤天威,曲从即复若此。盖闻古人申于见知,大臣之节,不可则止。臣虽小人,敢缘所蒙,念存斯义。
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今道路未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于外虞有阙。惟陛下察匹夫之志,不可以夺。
(节选自羊祜《让开府表》,有删改)
  [注] 台司:司徒、司空、太尉三公。
4.下列对文章语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连用八个“臣”字以自称,言辞谦卑恭敬。
B.四言、六言相间,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而不板滞。
C.多用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D.“匹夫之志,不可以夺”化用成语,表达了作者的决心。
5.联系课文《陈情表》,归纳“表”这种文体的特点。
                             
                             
                             
三、(2024江苏连云港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①,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②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③而称贞哉!若趣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⑤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
(节选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⑥,有删改)
  [注] ①悢悢:悲伤。②嬲(niǎo):纠缠。③黄门:宦官。④趣(cù):急于。⑤疏:远。此处指不切合事理。⑥嵇康,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山巨源,名涛,嵇康的朋友,后投靠朝廷。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B.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C.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D.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比疾更加严重。《说文解字》:“病,疾加也。”
B.足下,敬辞,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
C.快,文中指高兴,与《琵琶行并序》中“遂命酒,使快弹数曲”中的“快”含义不同。
D.解,文中指“说解,解释”,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解”含义相同。
8.本文和《陈情表》的作者作为前朝旧臣,都拒绝出仕,但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却迥然不同,请分析其不同之处。
                             
                             
                             
                             
三年模拟练
(2024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汉文帝时,有人上书,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女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缇萦一言而善天下蒙其泽后世赖其福所及远哉。
《书》曰:“辟不辟,忝厥祖。”《诗》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然则为人而怠于德,是忘其祖也,岂不重哉!
晋李密,犍为人,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仕蜀为郎。蜀平,泰始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上疏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私情区区,不敢弃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氏之日短也。乌鸟私情,乞愿终养。”武帝矜而许之。
齐彭城郡丞刘,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溃指为烂。
平庐节度使杨损,初为殿中侍御史,家新昌里,与路岩第接,岩方为相,欲易其厩以广第。损宗族仕者十余人议曰:“家世盛衰,系权者喜怒,不可拒也。”损曰:“今尺寸土,皆先人旧物,非吾等所有,安可奉权臣邪!穷达,命也。”卒不与。岩不悦,使损按狱黔中。年余还。彼室宅,尚以家世旧物,不忍弃失,况诸侯之于社稷,大夫之于宗庙乎 为人孙者,可不念哉。
(节选自司马光《温公家范》,有删改)
温故知新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2.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并序》)   
3.辟不辟,忝厥祖——思厥先祖父(《六国论》)   
4.然则为人而怠于德——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5.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未尝解衣——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武帝矜而许之——犹蒙矜育(《陈情表》)   
8.欲易其厩以广第——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9.安可奉权臣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0.卒不与——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习题演练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缇萦一言而善天下蒙其泽后世赖其福所及远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缓急,文中指危急之事,《孔雀东南飞并序》“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指劳作,两者都是偏义复词。
B.疏,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或说明的一种文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词义不同。
C.弃远,文中指放弃奉养而远离祖母,与《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废远”词义相同。
D.第,文中指贵族的住宅,与《与妻书》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的“第”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缇萦上书认为受肉刑的人肢体不能再完好,即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途径,她愿进官府做奴婢,为父亲赎罪。当年,肉刑被废除。
B.西晋的李密,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祖母亲自抚养他。李密上表阐述祖母刘氏年事已高的现状,愿先尽孝后尽忠。武帝同意了李密的请求。
C.齐地彭城的刘郡丞与李密一样,性情极为孝顺。祖母身患毒疮,多年不愈,他就手拿膏药,亲自为祖母敷药治疮,以致手指溃烂。
D.路岩挟私报复,将杨损送入贵州的监狱坐牢。一年后杨损才得以回来。杨损认为作为子孙后辈,要爱惜祖宗留下的遗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
                             
                             
(2)损宗族仕者十余人议曰:“家世盛衰,系权者喜怒,不可拒也。”
                             
                             
5.杨损的选择与《六国论》中韩、魏、楚三国诸侯的选择截然相反。杨损不向路岩妥协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诸侯向秦国妥协的原因是什么 (3分)
                             
                             
                             
五年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固定句式
(2023新课标Ⅱ,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 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 ”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 ”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5.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基础过关练
一、
又 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
1.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凭借……身份 ③介词,用 ④连词,表目的,来 ⑤与“无”连用,表示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⑥认为 ⑦介词,在 ⑧同“已”,已经
2.①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②表被动 ③拜见 ④看见 ⑤见面
3.①介词,到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③介词,对于 ④介词,在
4.①浅薄 ②迫近 ③少,小 ④厚度小 ⑤轻视,看不起
5.①一天比一天 ②太阳,这里比喻人的寿命 ③日子 ④一昼夜,一天
6.①选举,古代一种选官制度 ②发动 ③尽 ④抬起 ⑤列举 ⑥攻占,攻取 ⑦成功 ⑧皆,全 ⑨施行
7.①承担 ②应该 ③对等,比得上 ④面对,向 ⑤在(某处、某时) ⑥将 ⑦主持、掌握 ⑧适合
8.①怜悯 ②看重、推崇 ③得意、骄傲 ④夸耀
三、
1.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2.直到。
3.成人自立。
4.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5.尚书省的属官。
6.不久。
7.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8.报答。
9.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10.申诉(苦衷)。
11.自己的私情。
12.辛酸悲苦。
四、
1.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
2.名词作状语,在外/名词作状语,在内
3.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4.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5.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6.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使动用法,使……保全
8.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9.使动用法,使……知道
五、
1.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星火)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
译文:比流星还要迅急。
2.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伪朝)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且臣少(于)伪朝仕”。
译文: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
3.特殊句式:被动句,“不许”有被动意味。
译文: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
4.特殊句式:省略句兼判断句,省略谓语动词“是”。
译文: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俘虏。
5.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了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译文:我(如果)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
6.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宾语“是”置于介词“以”之前。正常语序为“以是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此自己的私情(使我)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7.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陛下)放在谓语“尽节”后。正常语序为“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译文:这样(看来)我向陛下尽忠的日子还很长。
8.特殊句式: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
译文:不单是蜀地的人士和太守逵与刺史荣明明白白知道的。
六、
1.  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对象误用。
2.  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对象误用。
3.√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4.  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不合语境。
5.√ 气息奄奄: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6.√ 结草衔环:表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七、
1.√
2.  应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  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4.  应为“从汉武帝开始”。
5.√
6.  晋时为尚书省的属官。
7.√
八、
1.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2.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3.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4.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5.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愿陛下矜愍愚诚 听臣微志
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9.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10.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11.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12.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13.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1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片段阅读练
1.答案 BDG
解析 “曰”为断句标志,其后B处断开;“士之有名”语意完整,其后D处断开;“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G处断开。故在B、D、G三处断句。
2.D “直接被晋武帝免去官职”表述错误,根据原文“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可知,是都官从事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3.答案 李密认为,诸葛亮与对话的人的水平不对等,所以他的言教琐碎。
解析 由原文“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可知,李密认为诸葛亮与对话的人的水平不对等,所以他的言教琐碎。
[参考译文]
皇帝看了之后说:“(这个)读书人名声高雅,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 ”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后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刘禅得到诸葛亮(的辅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却使蜀国灭亡,由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论,所以言辞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语言应该琐碎。孔明和对话的人的水平不对等,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后来)李密离京出任温县的县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从事把他的书信中的内容禀告给司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中任职,可是朝廷中无人为他说话,于是升任汉中太守,自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帝下诏让李密作诗,李密的诗的末尾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对此很生气,因此都官从事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中去世。
4.A “连用八个‘臣’字以自称”说法有误。“则使才臣不进……则使劳臣不劝”中的两个“臣”并不是自称,而是泛指臣子。故选A。
5.答案 ①多用谦辞、敬辞,言语得体。②感情真挚,以情动人。③重视说理,以理服人。
解析 《陈情表》和本文在陈述衷情的时候,运用了很多表示谦敬的词语,如“微贱”“圣朝”“伏惟”“伏闻”“小人”等,使表达更加得体。由此可概括出第①点:多用谦辞、敬辞,言语得体。
《陈情表》和本文在陈述衷情的时候,都动之以情,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比如,《陈情表》中李密极力渲染自己与祖母的感情之深,本文中作者以“夙夜战栗,以荣为忧”等表达自己的忧惧之情。由此可概括出第②点:感情真挚,以情动人。
《陈情表》中李密先叙身世,再陈进退两难的困境,以“圣朝以孝治天下”为由,提出先尽孝再尽忠的办法来达成目的,增强了说服力。本文中,作者从多角度出发,充分说明才不配位的危害,增强了说服力。由此可概括出第③点:重视说理,以理服人。
[参考译文]
臣羊祜言:我昨日出来,敬闻陛下施恩的诏书,提拔我,让我位同三公。我从做官以来,恰好十余年,在朝廷、地方任职,常常达到位高权重的地步,我常认为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不适合勉强进用,优待宠信不可长期错占,因而日夜恐惧,以荣宠为忧虑。我听古人说过,德行不被众人信服,而接受高的爵位,就会使才德杰出之臣得不到进用;功勋不被众人认可,而承受优厚的俸禄,就会使实干之臣得不到鼓励。如今我身为外戚,适逢时运际会,要警惕自己得到过分的荣宠,不必担心被弃置。
而突然降下发自宫廷的诏命,施加不一般的荣耀。我有什么样的功劳可以承受(这样的荣耀)呢 用什么样的心态可以安然接受呢 这是因个人利禄而贻误陛下,辱没高位,倾身覆家的祸患不久也会到来。(那时即使)我愿退守先人旧屋(做个普通百姓),怎么能办得到啊!违抗圣命确实触犯陛下的威严,委曲服从君命的后果也将如此。听说古人在受知遇之际施展才华,大臣的气节在于不能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就请辞。我虽是见识短浅的人,却敢因蒙受的恩德,心存这个道理。
因此,我发誓坚守气节,没有苟且求进的想法。当今道路尚未畅通,四方边境多有战事,我请求停止执行加封使我位同三公的恩诏,使我得以尽快返回驻守之地,若不这样而滞留于此,必然对防御外患有所缺失。望陛下理解一个普通人的志向,而不要改变他的志向。
6.C “快”是意动用法,其宾语是“炙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区区”修饰“之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7.D C.高兴/畅快。D.“含义相同”错误。说解,解释/解除。两者含义不同。
8.答案 《陈情表》中的一片孝心感天动地,但也有很多卑躬屈膝之言和违心之论,可谓曲以陈情;《与山巨源绝交书》慷慨直言,就像一篇与当权者决裂的宣言,字字铿锵,句句锋利,可谓直以言格。
解析 结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内容可知,《陈情表》中的一片孝心感天动地,但也有很多卑躬屈膝之言和违心之论,可谓曲以陈情。
结合“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等内容可知,本文慷慨直言,就像一篇与当权者决裂的宣言,字字铿锵,句句锋利,可谓直以言格。
[参考译文]
我刚失去拥有母亲和哥哥的欢乐,心中时常感到凄凉悲切。女儿十三岁,儿子八岁,还没有长大成人,而且又经常生病,想到这些就十分悲伤,能说什么呢 我现在只希望守在这简陋的地方,教导养育子女;时常与亲戚故旧叙说阔别之情,谈谈人生。喝一杯薄酒,弹一曲琴,我的愿望就满足了。如使您纠缠着我不放,不过是想为朝廷找一个合适的人,来使其有助于社会罢了。您从前就知道我放任散漫,不通事理,我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及如今在朝的贤能之士。如果以为世俗的人都喜欢荣华富贵,而唯独我能够断绝这些,并以此感到高兴;这样讲最接近我的本性,可算是说中了。假使是一个有优异的才能、宽宏的气度,又无所不通的人,而又能不钻营谋私,那才是可贵的。像我这样经常为病所困,想远离世事以保全自己,度过余年的人,的确是有所欠缺。怎么能够看到宦官而称赞其有操守呢!如果急于想让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经常在一起欢聚,一旦来逼迫我,我一定会发疯的。若不是对我有深仇大恨,我想是不会到此地步的。农夫以晒背为乐且把芹菜当作美味的食物,想把它献给君主,虽然出于一片真诚,却不切事理。希望您不要像他们那样。我的意思就是这样,(写这封信)既是为了向您把事情说清楚,并且也是向您告别。嵇康谨启。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应该,应当
2.忧思,悲伤
3.代词,其,他的,他们的
4.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如此……那么”
5.亲自
6.曾经
7.怜悯
8.增广、扩充
9.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
10.最终
习题演练
1.答案 CFI
解析 “善”作“缇萦一言”的谓语,“缇萦一言而善”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应在C处断开;“天下蒙其泽”“后世赖其福”结构一致,且都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故应在F、I处断开。
2.B A.正确。B.“词义不同”错。词义相同。C.正确。D.正确。名词,贵族的住宅/只是。故选B。
3.D “将杨损送入贵州的监狱坐牢”错。原文“岩不悦,使损按狱黔中。年余还。彼室宅,尚以家世旧物,不忍弃失,况诸侯之于社稷,大夫之于宗庙乎 为人孙者,可不念哉”中的“按”指“巡视”,“使损按狱黔中”意为“派杨损到贵州去巡视监狱”,而非“将杨损送入贵州的监狱坐牢”。
4.答案 (1)我父亲做官,齐地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他如今犯法判了(肉)刑。
(2)杨损家族的十多个当官的子弟商议说:“家世的盛衰与当权者的喜怒相关联,我们不能拒绝这件事。”
解析 (1)“称”,称赞;“廉平”,廉洁公正;“坐法”,犯法获罪;“当刑”,判刑。
(2)“宗族仕者十余人”,定语后置;“仕”,做官;“系”,关联、牵涉。
5.答案 杨损不妥协的原因:①家中的尺土寸地,都是祖先留给子孙的遗产,并不是自己的,不能将它奉送给权臣;②困窘或者显达,都是命。
三国诸侯妥协的原因:①不爱惜祖先留下的土地;②苟且偷安,为了获得一夕安寝。
解析 由原文“损曰:‘今尺寸土,皆先人旧物,非吾等所有,安可奉权臣邪!穷达,命也。’”可概括出杨损不向路岩妥协的原因:①家中的尺土寸地,都是祖先留给子孙的遗产,并不是自己的,不能将它奉送给权臣;②困窘或者显达,都是命。
由《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可概括出三国诸侯向秦国妥协的原因:①不爱惜祖先留下的土地;②苟且偷安,为了获得一夕安寝。
[参考译文]
汉文帝时,有人上书说,齐地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应当受到处罚,汉文帝下诏将淳于意逮捕,关押在长安的监狱中。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她们跟在父亲后边哭泣。淳于意发怒,骂道:“我只生了女儿,没生儿子,有了危急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帮忙。”他的小女儿缇萦感伤于父亲的话,便跟随父亲西行(至长安),上书(汉文帝)说:“我父亲做官,齐地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他如今犯法判了(肉)刑。我深切悲痛的是死者不能复生,受刑的人肢体不能再完好,即便他想改过自新,也没有途径,最终不能如愿。我愿自己进官府做奴婢,来请求减免父亲的罪行,使他能够(有机会)改过自新。”汉文帝看过她的上书,悲悯她的孝心(,就免了她父亲的罪)。这一年,朝廷还废除了肉刑。(只因为)缇萦一句话说得好,天下的百姓都蒙受恩泽,后人也依赖于她的恩泽,她的恩泽所及太远了。
《尚书》说:“如果一个人有罪过,就会使他的祖上蒙羞。”《诗经》说:“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既然这样,那么做人如果懈怠于修养自身的德行,就是忘记了祖先的意旨,这难道不严重吗
西晋的李密,是犍为人,父亲死得早,母亲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伤依恋到了极点,性情淳厚,于是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孝顺恭敬,见到刘氏生病就哭泣,(照顾刘氏时)斜靠着休息,夜不解衣。祖母的饮食、汤药,他一定要先尝过之后才拿给祖母。他在蜀汉做郎官。蜀汉灭亡后,泰始初年,朝廷下诏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奉命。他上书(晋武帝)说:“我如果没有祖母,就不能活到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就不能尽其余生。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自己的私情(使我)不愿放弃奉养而远离祖母。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我向陛下尽忠的日子还很长,可是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却很短。(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心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武帝怜悯他,同意了他的请求。
齐地彭城郡丞刘,性情至孝,祖母身患毒疮,多年不愈,他就用手拿着膏药,(亲自为祖母敷药治疮,)以致手指都溃烂了。
平庐节度使杨损,当初担任殿中侍御史时,家住在新昌里,与路岩的住宅相邻,路岩当时刚担任宰相,想买杨损家的马圈来扩大住宅。杨损家族的十多个当官的子弟商议说:“家世的盛衰与当权者的喜怒相关联,我们不能拒绝这件事。”杨损说:“我们家现在的尺土寸地,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怎么能将它奉送给权臣呢 困窘或者显达,都是命。”最终没有把马圈卖给路岩。路岩不高兴,就派杨损到贵州去巡视监狱。一年后杨损才得以回来。那些房屋住宅,尚且因为是祖传的资产,不忍舍弃,更何况诸侯对于社稷,大夫对于宗庙呢 为人子孙后辈的,能不念及祖宗吗
五年高考练
1.答案 EF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 “夫为人所陷”陈述苻坚被慕容垂陷害的情况,承接前一句“盖坚为垂所陷明矣”,“为……所……”为固定结构,故A、B处不用断开;胜敌,即战胜敌人,D处不能断开。“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句意完整,作“不亦难乎”的主语,C处不可断开,E处要断开。“乎”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焉”是语气词,常用于句末,表停顿,F、G处断开。“苻坚之类是也”是一个判断句,“是”,这样,指代“无术”,意思是苻坚这一类的人就是这种没有智谋的,故H处不能断开。
2.B “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钲”(“锣”),是古代军中一种铜制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斗”是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煮饭,夜间敲击报时警备。
3.D “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误。唐太宗所说的“得失事迹”,包含苻坚之失和吴汉之得。
4.答案 (1)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却”“得”“周旋”“缓辔”各1分)
(2)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 (“出奇”“不意”“斯”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却”,后退;“得”,得以,能够;“周旋”,意为让出空间后,将士可以展开战斗;“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2)“出奇”,出奇兵,用奇计;“不意”,意想不到;“斯”,这。
知识拓展 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固定句式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由不同词性的词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语法意义。注意对固定句式不要拆开理解。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表所示:
类型 句式标志词及对应翻译
表示疑 问语气 (1)“……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 (2)“……何如 ”可译为:……如何/怎么样 (3)“何以…… ”可译为:凭什么…… (4)“如……何 ”可译为:对……怎么办 (5)“孰与…… ”可译为:与……相比,哪一个更……
表示反 问语气 (1)“何……为 ”可译为:为什么要……呢 (2)“何……之有 ”可译为:有什么……呢 (3)“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 (4)“顾……哉 ”可译为:难道……吗
表示感 叹语气 (1)“何其……”可译为:多么…… (2)“一何……”可译为:多么…… (3)“何乃……”可译为:怎么能……
表示揣 度语气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 /只怕……吧 (2)“得无……乎 ”可译为:恐怕……吧
表示陈 述语气 (1)“无以……”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2)“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 (3)“无所……”可译为:没有……的 (4)“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表示选 择关系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2)“其……邪(耶) 其……邪(耶) ”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5.答案 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用兵能合不能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二出发,归纳出在李靖看来淝水之战中苻坚失败的原因。材料二中,李靖针对淝水之战评价了两次,第一次点出苻坚失败缘于“不善”,并进一步指出他的“不善”之处在于为慕容垂所陷害而不自知;第二次指出苻坚失败的原因是用兵能合不能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就不能在地形险要之处作战,应该要在平坦开阔的地方作战。以便于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音就收兵,这样战斗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中说:“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止。”晋太元年间,前秦王苻坚率领大军开进并驻守寿阳,沿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速战。请您稍稍后退,让将士们得以展开战斗,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苻坚的部将都说:“应当凭据淝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必然是万全之策。”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乘其渡河之时,)我们以数十万骑兵,逼向河中而歼灭他们。”苻融(坚之弟)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下令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动而乱,不能停止后退。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精兵八千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军激战于淝水之南,苻坚部队惨遭失败。
材料二:
太宗问:“古人临阵时出奇兵,攻击敌人意想不到之处,这也是变化的方法吗 ”李靖答:“古代的战斗,多是以自己微少的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以一些有微小长处的人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哪能谈得上懂兵法呢 如谢玄打败了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太宗转头命侍臣找出《谢玄传》,读过之后说:“苻坚什么地方处理不善呢 ”李靖说:“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只有慕容垂一支军队得以保持完整。苻坚率领残兵一千余人来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死苻坚,没有杀成。’这又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能保持完整,苻坚被慕容垂所陷害就很明显了。既被人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 所以我说的没有智谋,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太宗问:“兵力的使用有分散有集中,必须各得其当。从过去的事迹来看,谁运用得最好 ”李靖说:“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集中不能分散的缘故。吴汉讨伐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散屯兵,相距二十里,当公孙述进攻吴汉时,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分散而能集中的缘故。”太宗说:“是这样。这些得失的战例,足以作为后世的借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