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 兰亭集序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悟言一室之内
“悟”同“ ”,
2.虽趣舍万殊
“趣”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于
2.修
3.次
4.一
5.之
6.临
7.致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
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3.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4.或取诸怀抱
古义: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
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文化或文人;文雅。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映带左右
3.一觞一咏
4.足以极视听之娱
5.不知老之将至
6.死生亦大矣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齐彭殇为妄作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特殊句式:
译文:
2.映带左右。
特殊句式:
译文:
3.引以为流觞曲水。
特殊句式:
译文:
4.列坐其次。
特殊句式:
译文: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特殊句式:
译文:
6.悟言一室之内。
特殊句式:
译文:
7.死生亦大矣。
特殊句式:
译文:
8.不能喻之于怀。
特殊句式:
译文: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特殊句式:
译文:
10.亦将有感于斯文。
特殊句式:
译文:
六、词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我们要认真实行垃圾分类,坚持低碳出行,同时要注意节约水、电等宝贵资源,爱护动植物,将建设天朗气清、鸟语花香的城市视作自身的使命与担当。( )
2.今天的座谈会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到场的都是语言学界的老泰斗。( )
3.登高望远,雄伟的长城在崇山峻岭间曲折蜿蜒。( )
4.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只有他游目骋怀,心不在焉,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 )
5.与苏轼关系密切的米芾,放浪形骸,痴迷于石头,曾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搬回寓所,对其叩拜,轰动一时。( )
6.情随事迁,当年他认为艰苦的经历,现在已经觉得十分寻常。( )
7.回首往事,最让我刻骨铭心、感慨系之的就是在程先生的鞭策和鼓励下,我的古籍编辑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 )
8.庐山瀑布离我们很近了,就在俯仰之间。(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岁:岁星,即木星。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一周天分为十二个星次,岁星每行经一个星次即一年。( )
2.癸丑:癸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
3.暮春:春季的末尾,即农历三月。根据农历月份划分,春季可以分为孟春(初春)、仲春、季春(暮春)。( )
4.修禊,古代民俗,于四月五日人们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
5.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兰亭集序》就是为兰亭集会而写的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 )
6.永和,是晋穆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情况下会改换年号,叫作改元。( )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描述有的人把情怀托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的句子是“ , ”。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引用《论语·述而》中的“ ”表达“欣于所遇”之乐;引用《庄子·德充符》中的“ ”表达“修短随化”之悲。
3.针对魏晋名士所崇尚的虚无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句子是“ , ”。
4.某中学举办校庆典礼,邀请众多校友、家长参加。在欢迎词中引用了《兰亭集序》中的两句诗文: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 , ”。
5.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 , , ”。
6.宇宙、自然往往能触发人类的某种情怀,也可以带给人不同的视听享受,正如《兰亭集序》中说的“ , ”,可以让人开畅胸怀,尽情享受视听带来的快乐。
7.我们常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感叹时光流逝。《兰亭集序》中与之相似的两句是“ , ”。
8.在《兰亭集序》的最后,王羲之交代写序的目的的句子是“ , ”。
片段阅读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逮鹅,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见棐[注]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执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 棐(fěi):树名。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鹅,烹以待之”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字含义不同。
B.“欣然写毕”与“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欣”字含义相同。
C.“执六角竹扇”与“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执”字含义相同。
D.“人竞买之”与“句读之不知”(《师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2.简要概括文中能体现王羲之“任率”的事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运用了比喻,常用于形容舞姿婀娜或书法笔势刚健。
B.“东床”指“女婿”,源于书法家王羲之坦腹东床的典故,后来也称自己的女婿。
C.“咸自矜持”和“少长咸集”的“咸”都是“皆,都”的意思。
D.“会稽山阴”中,会稽是郡,山阴是县,兰亭在会稽郡山阴县境内。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幼年时不善言谈,但长大后,很善于辩论。
B.王羲之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朝廷爱惜他的才能和器量,多次征召他为官,但都被他拒绝了。
C.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师做官,他刚刚到达浙江就喜欢上了这里,有了在此终老的想法。
D.会稽山水美丽,名士聚集于此,谢安、孙绰、李充等人以文章名扬天下,都在此建屋居住,与王羲之志趣相投。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三年模拟练
(2024陕西延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文本一:
赞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竞其工拙。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文本二:
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钩,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节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有删改)
温故知新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书契之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2.肇乎中古——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节选)]
3.逮乎钟王以降——逮奉圣朝(《陈情表》)
4.以兹播美——总此十思,弘兹九德(《谏太宗十思疏》)
5.皆誉过其实——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齐桓晋文之事》)
6.览之莫识其端——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十二章)
7.繇乃叱之——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
8.顷刻沉浮——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9.启发厥意——思厥先祖父(《六国论》)
习题演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赞”,称赞、赞美,同成语“不赞一词”的“赞”意思相同。
B.“竞”,争着,争相,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繁华竞逐”的“竞”意思相同。
C.“江表”,即江外,在古代中原人看来,江南在长江以外,故称“江表”。
D.“播”,传扬,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播”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评论王献之和萧子云的书法,认为他们的书法作品一个不新巧,一个则缺少大丈夫的气势,都是名不副实。
B.文本一认为王羲之的字,一点一画都极其工整,整体看,像烟雾弥漫、玉露凝结,笔画似断实连,让人在欣赏之余消除疲倦。
C.文本二认为如果笔画平直呆板,字写得像摆算盘珠子,上下前后方正整齐,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法。
D.文本二中王羲之认为好的书法应该遒劲有力,还能使蒙昧的人逐渐感到心情顺遂,使博识的人更加通达开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
(2)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5.文本一、二中都谈到了书法家钟繇,各有何作用 (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0 兰亭集序
基础过关练
一、
1.晤 面对
2.取 择取
二、
1.①介词,在 ②介词,对于 ③介词,至,到达 ④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 ⑤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2.①做,从事 ②高 ③修理,整治 ④修造,修建
3.①旁边 ②次一等 ③编次 ④军队驻扎
4.①基数,一 ②把……看作一样 ③相同,一样 ④统一 ⑤一体 ⑥专一 ⑦全 ⑧第一次
5.①助词,的 ②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求得 ④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⑤第三人称代词,它 ⑥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6.①面对 ②站在高处向下看 ③临近,靠近 ④到达,登上
7.①意态,情趣 ②到达 ③取得,得到 ④招致
⑤表达,传达
三、
1.两个词,以,介词,相当于“把”;为,当作,作为。
2.两个词,其,代词,代指曲水;次,旁边。
3.借以,用来……。
4.心怀。
5.两个词,斯,代词,代指这次集会;文,诗文。
四、
1.形容词作名词,贤,贤才;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2.名词作动词,以……为带,环绕
3.名词作动词,喝酒
4.动词作名词,视觉和听觉
5.形容词作名词,老年
6.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五、
1.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会稽山阴之兰亭)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译文:(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会集。
2.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被省略的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左右)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于)左右映带”。
译文:景物在亭子四周互相衬托。
3.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译文: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4.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被省略的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次)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于)其次列坐”。
译文:在曲水旁边排列坐着。
5.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两个定语“大”“盛”分别置于名词“宇宙”和“品类”之后。正常语序为“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译文: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多的自然界的万物。
6.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被省略的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一室之内)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于)一室之内悟言”。
译文:在室中晤谈。
7.特殊句式:判断句,“亦”表示判断。
译文:死生是一件大事。
8.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怀)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
译文:不能在心里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9.特殊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文: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
10.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斯文)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为“亦将于斯文有感”。
译文:也将会对这次集会的诗文生发感慨吧。
六、
1.√ 天朗气清: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2.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指众多的贤人学者,老老少少都聚集一堂。不能用来形容到场的都是语言学界的老泰斗的情况,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 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4. 游目骋怀:纵观四野,心旷神怡。不能用来形容人走神,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5.√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6.√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7.√ 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8. 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不能用来指距离近,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七、
1.√
2.√
3.√
4. “四月五日”错,应是“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
5. “就是为兰亭集会而写的赠序,其内容突出了赠序的特点”错,《兰亭集序》是书序,与赠序性质不同。
6.√
八、
1.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2.不知老之将至 死生亦大矣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4.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5.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6.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7.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8.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片段阅读练
1.D 错误。前者是代词,它;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答案 ①爱鹅而不得,率亲友乘车前去赏鹅。②为道士写《道德经》以求鹅。③见门生家棐木几案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④未经老妇同意便为其书写扇面,后老妇来求却不肯再写。
解析 根据原文“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可概括出第①点。
根据原文“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可概括出第②点。
根据原文“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可概括出第③点。
根据原文“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执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可概括出第④点。
[参考译文]
王羲之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后来又被授予护军将军的官职。后来他又竭力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于是朝廷让他担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有一个独居老妇养了一只鹅,善于鸣叫,王羲之向她求购没有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老妇听说王羲之要来,便抓住鹅,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这使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山阴县有一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前往观赏,感到非常愉快,坚持请求买下。道士说:“您为我书写《道德经》,我将把整群鹅都送给您。”王羲之高兴地写完《道德经》,然后用笼子把整群鹅装上带回家,很是快乐。他为人如此任性真率。
他曾经到门生家去,看见棐木做的几案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楷书、草书各占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曾经还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竹扇在叫卖。王羲之在竹扇上书写,分别在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生气的神色,于是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钱了。”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于是人们争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
3.B “东床”称别人的女婿。
4.D “谢安、孙绰、李充……与王羲之志趣相投”错误。根据原文“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可知,与王羲之志趣相投之人中不包括谢安。故选D。
5.答案 (1)(郗鉴)去探访他,正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2)曾与志趣相同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王羲之亲自写了序来表达自己的志趣。
解析 (1)访:探访。乃……也:判断句式。妻:动词,嫁女予人。
(2)同志:志趣相同的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宴集”。申:表达。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奇特之处。等到长大后,他善于辩论,并且以正直刚强著称。他尤其擅长写隶书,被称为古今第一人,人们称道他的书法笔势,认为像浮云一样轻盈,像惊龙一样矫健。他深受堂伯父王敦、王导的器重。当时陈留、阮裕享有盛名,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氏三位少年英才。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遍观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都很好,可是听到有使者来,都显得拘谨。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露着胸腹在吃饭,好像不知道一样。”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好女婿啊!”(郗鉴)去探访他,正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年少时就有美好的名声,朝廷大臣都爱惜他的才能和器量,多次征召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他都没有赴任。王羲之向来喜欢服食丹药颐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刚到浙江时,便有终老于此的念头。会稽有秀美的山水,很多名士住在这里,谢安未做官时也住在这里。孙绰、李充等人都凭借文章著称于世,他们一同在东面建房舍居住,与王羲之志趣相投。曾与志趣相同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饮集会,王羲之亲自写了序来表达自己的志趣。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兴起,产生
2.开始
3.及、至
4.此,这
5.超过,胜过
6.不
7.大声呵斥
8.少时,片刻
9.相当于“其”
习题演练
1.答案 CEH
解析 “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为并列关系的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其后均需停顿,C、E处断开;“以此为瑕”为完整的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语其大量”与“以此为瑕”的中间应停顿,H处断开。故应在C、E、H三处断开。
2.A 文中的“赞”意思是“纪传体史书中篇末的评论性文字”,“不赞一词”的“赞”意思是“添加”,二者意思不同。
3.B “一点一画都极其工整”错。原文“观其点曳之工”是说“细观他的书法,点画精工”,而不是“一点一画都极其工整”。
4.答案 (1)钟繇虽然一时独享美名,他的书法也的确超群卓绝,但要说他的书法尽善尽美,也许还有所怀疑。
(2)广泛考察古今书坛,研习书法最为精妙,达到尽善尽美的人,大概只有王羲之吧!
解析 (1)“擅美”,独享美名;“迥绝”,超群卓绝;“或”,也许。
(2)“详”,广泛;“篆素”,书法;“惟”,只,只有。
5.答案 文本一谈到钟繇的书法特点,是为了突出王羲之书法的精巧自然。文本二陈述钟繇斥责学生宋翼,是为了说明写字时笔画不要平直呆板。
解析 由文本一“钟繇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但其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可知,文本一谈到钟繇的书法特点,是为了突出王羲之书法的精巧自然。
由文本二“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可知,文本二陈述钟繇斥责学生宋翼,是为了说明写字时笔画不要平直呆板。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赞说:“文字的产生,开始于中古时代,当时那些结绳记事和摹仿鸟兽之迹的原始文字,不值得观赏。汉代以后,人们舍弃古朴的书法,极力追求华美的文字,大家铺纸运笔,争着夸奖、推崇华丽的字体,争相展示笔画的巧拙。到了钟繇、王羲之以后,书坛略有一些名家值得评论。钟繇虽然一时独享美名,他的书法也的确超群卓绝,但要说他的书法尽善尽美,也许还有所怀疑。至于他的书法笔画的粗细,结构的疏密,则有如霞飞云卷,没有什么可挑剔之处。不过,他的书法守古多而创新少,字体采取横势,横向长度超过了标准,大体来说,这就是他的书法的缺点。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虽然具有他父亲的遗风,但其书法很不新颖巧妙。看他的书法,字形疏散瘦弱,像深冬的枯树一般;再看他的笔迹,过分拘束,犹如家规严苛的家族中饥饿的奴仆一样。萧子云出于近代,在江南很有名声,但他的书法只能说写得成字,没有大丈夫的刚劲气势,一行一行就像春天的蚯蚓萦绕在一起,一字一字恰如秋天的长蛇盘结。凭着这样的书法来传扬美名,岂不成了虚名吗 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是名声超过了他们的实际。广泛考察古今书坛,研习书法最为精妙,达到尽善尽美的人,大概只有王羲之吧!细观他的书法,点画精工,布局巧妙,有如烟雾弥漫、玉露凝结,笔画似断而实连;又像凤飞龙绕,字体似斜而实正。欣赏它不觉厌倦,观赏它不识端绪(无法轻易领会其艺术魅力的全部,需要反复揣摩),在心中仰慕,手上临摹的,我只推崇王羲之一个人罢了。”
文本二:
学习书法的方法,先要磨好墨,集中意念,思虑平静,提前考虑好字形的大小、偃仰、平直、振动,这样就会使笔锋脉络互相连属。落笔之前要先构思,然后才可写字。如果笔画平直呆板,一个字一个字像摆算筹,上下都很方正,前后齐平,这不是书法,只是会一些点画的写法而已。过去,钟繇的学生宋翼就曾这样写字,于是钟繇大声呵斥了他,于是宋翼三年都不敢见老师,就潜心改变笔法。每写一笔平捺,常常要有三次折笔;每写一笔竖画,常常要隐锋藏头;每写一笔横画,如同排列成阵的云彩;每写一个“戈”,如同拉开百钧的弓弩发射;每写一个点,如同从险峰上坠下的石头;每写一笔钩,其转折处如同钢钩般坚挺有力;每写一笔牵丝,要如同万年的枯藤;每写一笔纵捺,应如同疾步奔走。形状好像惊蛇出水,激扬楚水之浪而形成自然的纹理。书写像蜿蜒的虬龙,这是比喻它的妙处;像鸾凤徘徊,这是说它的英勇。运笔左摆右拨像惊雷掣电,这就是用笔的空灵神奇,一瞬间笔墨立见沉浮,笔端统摄铿锵的力量,这足以启发人们的意气。它能使蒙昧的人,逐渐产生同感;使博识的人,更加通达开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