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7 09: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 列宾创作于1873年 藏于俄罗斯博物馆
一、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沙皇 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
绰号“血腥的尼古拉”。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和金融资本家紧密勾结,维护着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
1、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1913年沙俄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对比
1913年沙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重
1913年沙俄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对比
2.经济: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国家,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四: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大量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国内经济凋敝,粮食紧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反抗,工人罢工不断。
3.军事外因: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一、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917年有太多太多的事不会忘记。……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什么都在涨价。和平、面包、土地是大家最需要而又得不到的东西。我每天都在祈祷该发生点什么……
——《伊娃回忆录》
面对如此情景俄国人民会有怎样的需求?
人民渴望和平、面包和土地
面对如此情景俄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发生30万人的自发联合总罢工。
尼古拉二世被迫签订退位诏书,沙皇统治结束。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结束
2、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目的:推翻沙皇统治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二月革命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特点)。
通常认为,二月革命后政治局面的基本特点是两个政权并存。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本质的特点是无政府主义泛滥。……因为实质性的问题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多了,而是政权的权威不够或者就是没有有效的政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宪政民主党等资产阶级政党、孟什维克组成
布尔什维克组成
“临时政府领导人认为,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临时政府恳求人们忍耐……”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民的愿望
没有面包!没有土地!没有和平!!
俄国人民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忠的任条》(《四月提纲》)
3.《四月提纲》指明方向
口号:“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4、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从和平夺权到武装夺权的转折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冒险向德奥匈进攻(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拜托政治危机),俄军在前线遭到惨败。秋天,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示威游行,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临时政府完全掌握政权。”——张建华《俄国史》
“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
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结束
沙皇统治
二月革命
两个政权并立
《四月提纲》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和平转移
七月流血事件
标志着十月革命由和平夺权到武装夺权的转折
十月革命
1.经济上: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2.军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政治上: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外交上:临时政府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5.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合作探究:思考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当时社会局势等角度思考(3分钟)
斯莫尔尼宫
冬宫
“阿芙乐尔号”
起义目的
发生时间
领导力量
起义地点
总指挥部
革命道路
结 果
性 质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知识梳理::填写俄国十月革命的基本信息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革命从哪里开始?采用了什么方式?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不能照搬俄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1)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工农联盟。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3)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4)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
思考: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
对比:同图表形式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目的
性质
结果
影响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始和准备
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
1.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
2.地点:斯莫尔尼宫
3.会议: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4内容:
1)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3)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阅读教材,找出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思考其影响。
(意义:巩固新生政权)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政治上:
军事上:
外交上:
(意义:一切政权转归苏维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意义: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经济上:
(意义: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的要求。)
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背景 为反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国家
内容 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除了口粮之外,其余的全部卖给国家)
(2)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结果 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叛乱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作用 (1)巩固了新生政权。
(2)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存在许多弊端。
三年卫国战争
(1918——1920)
制度不同!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
联合起来
外患: 帝国主义威胁
内忧:国内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国家 时间 事件 土地政策(农业政策)
俄国 1861年 农奴制改革 农奴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赎买这份土地
苏俄 1917年 十月革命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苏俄 三年国内 战争时期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征集制:农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上交余粮和其他农产品,国家征收粮食时给农民一定的补偿
认识 提升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它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大掠夺;
苏维埃政府实行的土地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苏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合作探究:俄国十月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1: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岳麓书社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材料2: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句号;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习近平《领航中国》
材料3: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到一小小的阴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材料4:亚洲: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8-1923)、中国五四运动(1919年)、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1919年)、刚果班基班古运动(1921年)拉美:阿根廷一月革命(1919年)、墨西哥农民暴动(1922年)
①对苏俄:结束了剥削阶级在俄国的统治,建立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对中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对世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④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英国宪章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国际歌》
十月革命
1836-1848年
1848年
1871年
1888年
1917年
无产阶级呼声
共产主义运动航灯
为真理斗争
无产阶级战歌
震撼世界炮声
空想到科学
理论到实践
理想到现实
1917年
新中国成立
一国到多国
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列宁
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逝世,终年53岁。有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时瞻仰了列宁的遗体并默哀。
一个政党
一个国家
一个主义
①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②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俄国
苏维埃俄国国徽
(1917-1922)
课堂小结
1917年
1917.3
1917.4
1917.7
1917.11
沙皇统治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十月革命
1917.11
苏维埃政权建立
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指明革命方向
由和平夺权转向暴力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三年内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沙皇专制统治下,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当堂检测
1.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俄国十月革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对中国与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②暴力革命的方式
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C
D
当堂检测
3.十月革命的目击者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不论人们对布尔什维克的观感如何,它的兴起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我们所理解的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
C. 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D. 社会主义阵营已经形成
4.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革命任务是( )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