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走进文本。
2、通过品读理解文本。
3、通过赏读感悟文本。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苏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承天寺夜游》,关于这篇文章,作家梁衡说,它就像是静静垂于厅堂之侧的画轴,淡雅高洁,也有人说这是小品文中的“神品”。不管它是绝好的画轴还是出奇的“神品”,纵是佳酿,也须得我们有好的味蕾,品得出才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我们大家“品”的功夫是否了得。
既然是“品”,我们的口就不能停闲,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的舌尖上能够轻扬起一段优美的旋律,醉了你醉了我,也醉了东坡。
二、 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
(一)一品入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大声朗读,读出停顿。
念 /无 与 乐 者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盖 /竹 柏 影 也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 存 交 横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3、抽生朗读,纠正读音及停顿。
4、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
(二)二品入情
1、我们把全文分为“寻友赏月”、“庭下月色”、“月下抒怀”三个片断,现在我们分别分三组来进行品读,要求各自读出你对文字深入的理解。
(出示幻灯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解衣欲睡”和“欣然起行”皆因“月色”,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前后心情一样吗?“无与为乐”?苏轼不是大文豪吗?怎么会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呢?“遂至”如何理解?张怀民是什么样的人?“亦”字如何理解?
补充张怀民资料:
张怀民,名梦得,又叫偓佺,清河(今河北省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他曾筑亭于住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的弟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感之容,是一位有过人的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
庭下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大家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看看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盖”字又有怎样的涵?
月下抒怀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怎么样理解“闲人”一词?
“闲人”指无所事事,游手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闲的人。我们先来看“闲”字:从门木,打开心门在心里种树;它的古字是“閒”,从門月,門開而月入。門里望月。庄子中有句话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这里的闲闲是广博豁达的样子。
四、检测反馈 拓展延伸
(三)三品悟神(幻灯片显示)
林雨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这样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
(幻灯片显示)
“苏东坡的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二,还在于他的平民气质。一个经常被放逐的官员却有着最多的人缘,文人骚客、贤士大夫自不必多说,难得的是他与野老村夫、渔樵僧道,都能找到沟通的话题。九百多年来,有那么多人热爱他,是因为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魅力。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在他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文化通过他这个载体历久弥新地在当代社会呈放光彩。”
(幻灯片显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怎样的理想和豪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怎样的雄阔和洒脱;“雪沫乳花浮午盏,蓼饵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怎样的清淡与恬然;“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是怎样的对美好事物的绵邈情意;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怎样的在劣境中的豁达和泰然;“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是怎样情深的兄弟契约;“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是怎样纯情的清丽婉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怎样的真挚和相思……
让我们再一次回味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出示幻灯片)
叙事:月色入户→欣然(欢欣)——念(微憾)——遂(激动)——寻(急切)——亦(心有灵犀)——相与步(平和从容)
写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影——藻、荇交横
抒情:无月?无竹柏?但少闲人
(生齐背课文。)
林语堂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不知道大家从这节课中品到了些什么,苏轼其人其文都真的如同陈年的老酒,值得我们一品再品,一读再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