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第3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导入“铁人”王进喜“铁人”王进喜“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1923—1970年),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进玉门油矿当徒工,建国后任钻井队队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3月,王进喜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在他和石油工人艰苦奋斗下,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油田建设规模比原来扩大一倍以上,为甩掉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建立了功勋。1963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王进喜被群众誉为“铁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钻机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介于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之间。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境内的一口探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推测,这里很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庆典前夕,因此取名为“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王进喜奋战在钻井机台上1960年初,大庆油田的开发,迈开了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石油工业的第一步。王进喜为学好文化,拜大队机关干部为师。大庆工人欢呼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1960年初,当王进喜带着腿伤、拄着拐杖在现场指挥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井喷的迹象,如不及时压住,不仅会机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他当机立断,果断地采取措施,用水泥代替重晶石粉调泥浆压井,自己毫不迟疑地扔掉双拐,纵身跳进了池内,用身体去搅拦泥浆。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搏斗,井喷被压住了,钻机被保住了,而王进喜的身上手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大泡。目睹这一切的当地老乡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夸赞道:“王队长真是一个铁人啊!”从此,“铁人”的称号便在大庆油田传开,铁人成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骄傲! 战胜井喷后,“铁人”王进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969年,毛泽东和王进喜亲切握手。1964年5月,彭真视察大庆油田,听王进喜介绍情况。1964年7月,邓小平同志到大庆视察,与王进喜亲切交谈。1966年9月,周恩来在大庆,听取王进喜汇报油田会战情况。1966年10月,在北京石油战线先进单位代表时,周恩来同王进喜握手。“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馆内陈列着200余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贵实物,那既是王进喜的个人历史,也是大庆油田历史的浓缩版本。 大庆油田的发现井――松基三井 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一个叫大同的小镇,名为“松基三井”的基准井首喷工业油流。这一幕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石油工人斗志高,迎着困难往前跑。
多快好省建油田,甩掉石油落后帽。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
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
山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
干!干!干!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铁人”的诗 有关王进喜的资料 讲成绩不要忘了党,讲荣誉不要忘了群众,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我从小放过牛,最知道牛的脾气。牛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我要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困难越大越有干头!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领导的压力我们要分担,这像打仗一样,只能进,只能上,不能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语录 新华社1966年转发通讯《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时,在编者按里这样写道:“大庆油田是什么样的人拿下来的?———是王铁人式的大庆人!世界第一流的大庆油田是什么样的人快速建成的?———是王铁人式的大庆人!世界油田开发技术的新高峰是什么样的人攀登上去的?也是王铁人式的大庆人!”那么,大庆油田的一次创业中,“王铁人式的大庆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来自于哪儿?———那就是铁人精神!没有铁人精神,就拿不下大油田! 1964年,新华社的记者来大庆采访时,曾经这样描述大庆创业之初的艰苦:“建设者们在一片茫茫的大地上,哪里去找一座藏身的房子啊!人们有的支起帐篷,有的架起活动板房,有的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丢弃了的牛棚马厩里面办公、住宿。有的人什么都找不到,他们劳动了一天,夜晚干脆往野外大地上一躺,几十个人扯起一张篷布盖在身上。” 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年),安徽省怀宁人, 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回国后,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80年,他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去世前,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中,在现场指挥试验工作达15次之多。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在绿树葱笼,游人如织的绵阳西北公园内,有一座老人的雕像,人们每当经过这里,总是对他投以崇敬的目光。1986年夏天,邓稼先在北京医院从李鹏同志手中接过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证书和奖章,12天后,他便与世长辞。 “两弹元勋”——邓稼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张爱萍悼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张爱萍有关邓稼先的图书、资料邓稼先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二周年他为原子弹零时起爆签字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焦裕禄 焦裕禄(1922—1964年),山东淄博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长、县委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开始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当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焦裕禄同志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他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发现花生适合在沙地生长,是兰考又一宝,十分重视种植花生,这是他在花生地里拔草。焦裕禄下乡随时与群众一起劳动,并听取群众的建议,这是他在锄地。 焦裕禄与外国专家合影。这是焦裕禄(右一)和外国专家及翻译的合影。焦裕禄在工厂学习焦裕禄在泡桐树旁的留影电影《焦裕禄》片断电影《焦裕禄》片断二兰考昔日盐碱地,今日已变大粮仓。焦裕禄墓 焦裕禄烈士纪念碑纪念馆位于焦裕禄烈士陵园南部,建成于1993年5月,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逝世于1964年。焦裕禄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陵园 焦裕禄烈士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北侧黄河故堤的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91.7亩,分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三个区,整个园区是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中心的纪念性园林。具体展示了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光辉而又伟大的一生。焦裕禄生前栽种的梧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立于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大厅里的焦裕禄铜像陶塑《焦裕禄——兰考人民多奇志》《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片断)关于焦裕禄同志的资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学习测评史海拾贝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解放军班长雷锋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