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中考作文常考主题之成长感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9 中考作文常考主题之成长感悟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30 10: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中考作文主题
——成长感悟
学习导入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感动,当然也会有汗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心灵感受,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独特的成长体验和感悟。
因此,“成长感悟”类命题是中考最热话题之一。
学习目标
学会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把成长主题的记叙文写具体。
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去完成一篇成长主题记叙文。
掌握了对比和铺垫的写作方法
能够积累成长相关的作文素材
文题解析
什么是成长?
作家刘墉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
成长既可指身体等各个方面的渐渐成熟,又可以指人在思想、意志、品质、道德等精神方面的成熟或进步。因此,凡是与自身成长有关的经历、体验、收获等内容,都属于成长感悟类话题的范畴。
文题解析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经历算是成长吗
品德方面
失败与沮丧中成长
学习方面
某种能力的提高
总之, “成长”是一种变化,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有错到认错,从没感受到感受深刻,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过程。 。
对亲情、友情理解、感悟的变化
命题分析:
成长类的作文命题往往基于以下两点:
一、关注自己成长的过程体验:
二、折射生命的内涵
“成长感悟类作文”解读
成长感悟类作文命题最贴近考生,注重引导考生对自我的认识,对个人成长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最易引起考生的共鸣,所以在中考作文命题中一直保持强劲势头。
这类文章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成长、心灵感受的关注,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独特的成长体验和感悟。
“成长感悟类作文”解读
如:
1.体验成长过程,解剖自我灵魂。《越长大,越烦恼》《我在骂声中成长》。
2.挑战成长磨难,展示人生风采,如勤奋学习、个性发展、社会责任、理想憧憬、习惯养成等。《亮出自己》《属于自己的天空》。
3.抒写成长感受,感悟生命意蕴。一些人或物或事伴随我们长大、对我们影响深远,也许是父母、老师同学,也许是一个陌生人、一件事或一个物。如《智慧伴我成长》《书香作伴》。
初中作文绝大部分都可归类为成长感悟
2024年真题回放(浙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假如有人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我会这么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
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就其中一项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
(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举例分析——真题中找考点
2024年真题回放(上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假如世界是一摊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摊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请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举例分析——真题中找考点
思路点拨
成长感悟类作文中“成长契机”很重要,没有人的成长、成功、
收获是随随便便而来的。
因此,写“成长感悟”类作文,首先要设定一个成长的情境:
就是在什么情况下成长的,如动手做一件事、学习做某事、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与朋友家人产生矛盾等;
其次,设置好成长的“契机”,这个契机可以是自己内部的自我调节,可以是外部因素(如他人/物);
然后,在写作时,要写出成长的过程,写出成长的一波三折;最后,感悟和启发是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发的。
切入角度
1、反应自我的美好追求。——(积极进取)
2、叙写自我在成长路上的真实经历和真切体验——(波澜起伏)
3、抒发自我对成长的深刻感悟。—— (挖掘哲理)
教材成长感悟的典型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
写作常见误区
常见误区
材料不新颖
心理情感变化的表现偏少
铺垫过长,介入重点太慢
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
例文解析——理解成长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咸,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走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乔叶
中国小说、散文作家
乔叶(1972年10月-),原名李巧艳,笔名乔叶,河南修武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老舍文学院一级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例文解析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盏互丘连,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选材要新颖
写作有对比
例文解析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粤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挖掘哲理
感悟深刻
一:立意
1.顺向立意法。我们可以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往事,具体展示自己在学习、生活、思想、情操等方面的收获,表现成长的喜悦。
2.逆向立意法。我们可以写自己在成长中遗失了某些宝贵的品质,如善良、诚实、纯真、坚守等,从侧面来表现成长的不易,因为成长需要时时反省自我,需要乐观地成长、顽强地自立。
3.辩证立意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某人或事物对自己的成长所起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客观、全面地揭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我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技法学习——会写成长
二.成长的主体要明确
在成长类作文中,首先要明晰成长的主体是谁,一般情况下,这个主体是写作者自己,即“我”,这种是最常见的写作方式,比如我们从小学一路写来的自己的成长故事。有的时候,写作的主体是“我”,可是行文的叙事主体却是他人,这两种情况的写作思路是不一样的。
写作技法
三.选材要新颖
选材不仅要围绕中心而选,力求选择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更要选用最有代表性的、新颖的材料。
选材新颖,重在“新”字,有特点,不落俗套,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写成长主题大家最常选择的 “考试失利——克服失败——考试成功”模式,这里的“考试”可以换成演讲、某种比赛、运动会等常见的学习生活事件,都是比较常见的成长主题,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就无法脱颖而出。
写作技法
四.成长的过程要对比
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展现,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懂事到懂事,都需要通过对比来呈现。其实,在很多成长类的作文题目中都暗含了指向过程写作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成长行为的对比
为了凸显人物成长的主题,可以重点写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比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英子由文章开始对爸爸生病严重程度没有认知,不停追问爸爸可不可以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到父亲去世之后瞬间长大,镇定地接受事实并冷静地前往医院,这就是行为的对比,成长就在其中。

写作技法
写作技法
(2)成长心理的对比
心灵的成长相对于行为变化的成长更让能感染读者。在成长类作文中,用内在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心灵成长的例子很多。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前后文的呼应和对比。
(3)成长细节的对比
细节是一篇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通往作文成功之路的细沙,是构成金字塔的基石。
在成长类作文中可以通过诸多细节对比来表达人物的成长。比如在《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一开始在油麻地放鸭的不愿的语言描写“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到文章结尾发现鸭子下蛋的语言描写“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种语言变化的对比之中写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环境细节的对比。马克思说,人是环境的改变者,环境也是人的改变者。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可以通过环境来侧面反映和烘托。写人的成长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的细节对比来表现。
写作技法
(2)成长心理的对比
心灵的成长相对于行为变化的成长更让能感染读者。在成长类作文中,用内在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心灵成长的例子很多。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前后文的呼应和对比。
(3)成长细节的对比
细节是一篇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通往作文成功之路的细沙,是构成金字塔的基石。
在成长类作文中可以通过诸多细节对比来表达人物的成长。比如在《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一开始在油麻地放鸭的不愿的语言描写“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要回家……”到文章结尾发现鸭子下蛋的语言描写“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种语言变化的对比之中写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环境细节的对比。马克思说,人是环境的改变者,环境也是人的改变者。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可以通过环境来侧面反映和烘托。写人的成长也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的细节对比来表现。
范文分析
尊重差异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看遍世界各地的风景。因为我对地理知识特别感兴趣,喜欢徜徉在地图的世界中,探索独特的地形地貌,惊叹于各种奇妙的地理现象,讶异于热带与寒带截然相反的气候特征与环境特点……
研究地理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我也乐于向朋友们分享我的“奇妙见闻”。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地理知识的书列中邂逅了《中国国家地理》,这本书让我在充满奇趣的地理世界中畅游,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人分享我的收获。这时,我遇到了我的好友,兴高采烈地向他分享我从书中看到的奇闻趣事,向他介绍书中展现的中国独特的自然地貌、植物景观……我眉飞色舞地小声讲述着,他却始终不感兴趣,我的热情得不到回应,顿时有些生气,觉得我们志不同,道不合,无法再做朋友了。失去了与他交流的兴致,我便愤然地离开了。
做铺垫
回到家,我还在因朋友的漠然而生气,并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姐姐。姐姐说:“你喜欢的东西别人未必会喜欢,每个人喜好是有差异的。换位思考,别人喜欢的东西你也未必感兴趣,更不必因兴趣不同就和朋友分道扬镳,要懂得尊重差异,互相理解。”
“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到平时朋友向我推荐文学类书籍时,我也提不起兴趣,顿时明白了要尊重差异,尊重个人喜好的道理。第二天,我主动为昨天的失态向朋友道歉,他也觉得不应该漠视我的热情。最后我们达成了尊重彼此兴趣的共识,在互相理解中重归于好。虽然我们的爱好不同,但是我们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成长有契机
范文分析
【满分点评】文章记叙了“我”向好友推荐书籍时因好友没有回应而生气,在姐姐的引导下懂得了“尊重差异,互相理解”的道理,最后与好友和解。行文紧扣题目,突出了“尊重差异”的主题,也体现出个人的成长变化。
体现成长感悟
后来,我在图书馆遇见了和我一样喜欢地理的同学,我们一起讨论地理知识,一起阅读关于地理的书籍,分享各自的见闻,讨论形态各异的地貌……与同道好友相谈甚欢固然快乐,但尊重差异,与兴趣爱好不同的人交流更会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之后的生活、学习中,我时刻牢记:要尊重差异,尊重他人。在尊重差异中,我的心胸变得更为宽阔。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这是宝贵的一课!
写作思路参考
备考建议
选材指引
  1.思想上的磨炼和成熟。
青少年的精神成长首先反映在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上。思想、认识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成长的主旋律,也是最为重要的标志,应当把反映这一内容作为作文的主要方向,如学会帮助同学、为父母做事,能恪守诺言,坚持原则等。
2.学习中的挫折和成功
学文化、学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许多作文题,就是要求考生反映学习中的挫折、困难、成功、喜悦,如能坚持不懈,能独立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能主动探索知识,懂得细心的重要性等。
3.课余生活中的活动、爱好。
课余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兴趣爱好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在表现这类生活时,要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心灵感受,如学会了一项技能,这项技能可以为大家服务;学会耐心做事情等。
4.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触。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并不断地学习优秀的思想文化,逐步成为一个融入社会的成熟的人。有许多题目,虽然没有硬性规定写社会交往中的事,但如果能拓视野,把视点定格在社会层面上,反映社会交往中的经历和感触,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在失败与沮丧中的成长。
如从失败中得到启发,在摩擦中懂得谅解,从矛盾中得到教训,从后悔中得到成长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