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鸿门宴》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8 18: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鸿门宴》知识清单
一、文学常识
《史记》:《鸿门宴》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 之首,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正史” 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叙述史实的一种史书体裁。它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这种体裁的优点在于能够详细地展现各类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使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缺点是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可能会因人物分散而略显零散,在整体历史脉络的连贯性上不如编年体史书紧密。
二、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 中 “距” 通 “拒”,把守;“内” 通 “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 中 “要” 通 “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中 “倍” 通 “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中 “蚤” 通 “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 中 “郤” 通 “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 中 “坐” 通 “座”,座位。
“秋豪不敢有所近” 中 “豪” 通 “毫”,丝毫。
三、古今异义
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指山东省。
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程度副词,很、十分。
河北、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
细说:古义指小人的谗言;今义指详细地说。
于是:古义指在这时;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四、一词多义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沛公起如厕”:到…… 去。
“固不如也”:比得上。

“使子婴为相”:担任,做。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呢。
五、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与…… 交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 破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 为王。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者,…… 也” 表判断,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 表判断,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何操”:“何操” 即 “操何”,宾语前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沛公安在”:“安在” 即 “在安”,沛公在哪里?
状语后置句
“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 “以事具告”,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
“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 “得于此复见将军”,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省略句
“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主语 “项羽”,(项羽)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
“沛公军(于)霸上”:省略介词 “于”,沛公驻军在霸上。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省略宾语 “樊哙”,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樊哙)不让他进去。
七、文章主旨
《鸿门宴》以项羽宴请刘邦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的激烈斗争,展现了项羽的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和刘邦的机智灵活、能屈能伸。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宴会,揭示了刘项两大集团在秦末农民起义后争夺天下的矛盾冲突,暗示了项羽最终失败、刘邦最终胜利的必然性,同时也反映了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对楚汉相争局势发展的重要影响,为后世了解楚汉历史以及人物性格命运提供了经典的历史画面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八、写作特色
对比映衬: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项羽的优柔寡断与刘邦的果断机智形成对比,项羽对项伯的轻信与刘邦对张良的信任及善用人才形成对比,樊哙的勇猛无畏与项庄的畏首畏尾形成对比等,通过这些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使读者对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刻。
生动的细节描写:文章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如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项伯在关键时刻对刘邦的保护,也反映了项羽阵营内部的矛盾和项伯的立场;“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这一细节则通过樊哙的动作,展现了他的勇猛豪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节跌宕起伏:鸿门宴从刘邦赴宴时的惊险紧张,到宴会上的剑拔弩张,再到刘邦逃脱后的局势变化,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项羽的犹豫不决、刘邦的巧妙周旋以及樊哙的闯入等情节相互交织,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