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7 14: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二)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在北京人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石器。这证明北京人( )
A.已过上定居生活 B.已能制作工具
C.具有爱美意识 D.已开始从事商业活动
2.“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能够证明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3.西周建立后,周公旦的长子伯禽代父受封鲁国,功臣吕尚在营丘建齐,周成王的弟弟叔虞(晋国始祖)获封唐地。偏远的燕地、楚地、吴地也被分封给诸侯。周朝疆域比殷商疆域增加了数十倍。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稳定都城政局 B.安抚商朝遗民
C.扩大统治范围 D.严格等级制度
4.下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瓦解 B.各诸侯征伐不止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5.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摘编自《国语·晋语》(注:《国语》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齐国、晋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A.商品经济繁荣 B.社会生活丰富
C.手工技艺高超 D.农业技术革新
6.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他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周武王
7.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这有利于( )
A.齐桓公成为霸主 B.商鞅推行新法
C.秦完成统一大业 D.夏朝巩固统治
8.下图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崇德尚贤 D.学思结合
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口剧增,荀子、韩非均提出过“保农”“稳农”等主张。这反映了他们( )
A.关注民生 B.思想保守 C.崇尚自然 D.主张法治
10.考古发现的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文物共同体现了( )
A.华夏音韵历史悠久 B.青铜文明丰富璀璨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书写工具不断革新
11.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亭,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种统治模式( )
A.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B.为统一六国创造条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导致了秦朝迅速灭亡
1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兵役繁重 D.法律严苛
13.史料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与百姓约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最终能够打败项羽的重要原因是( )
A.项羽一味依赖武力 B.项羽刚愎自用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 D.刘邦善用人才
14.《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出土了大量陶俑、陶器和铁器。这表明( )
A.汉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可信
C.《史记》的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D.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15.下列一组文物共同见证了( )
图中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院落表现了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反映出当时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C.东汉王朝的兴衰 D.动荡不安的时局
16.下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东汉时期的医学发展 B.灿烂的两汉科技与文化
C.三国时期的科技发展 D.异彩纷呈的南北朝文化
17.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 )
A.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B.交战双方为曹操军队和袁绍军队
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导致了前秦的瓦解和北方的再度分裂
18.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历史笔记,根据记录的内容可以判断她学习的这个封建王朝是( )
(1)建立于公元3世纪60年代
(2)短命王朝,短暂统一
(3)统治腐朽,实行暴政,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4)中原常年战乱,人口南迁,形成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A.秦朝 B.西汉 C.魏国 D.西晋
19.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反映了( )
A.江南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江南自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江南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20.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十分璀璨。下面画作的创作者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锺繇 D.张衡
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分)改革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结合齐国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用齐国的鱼、盐等特产与其他诸侯国进行贸易。齐桓公把燕、邢、卫等国从游牧部族的侵扰中解救出来,还稳定周王室,使周襄王顺利即位。晋文公在外流亡时,历经苦难,跟随他的狐偃、赵衰、介之推等人都是晋国有才能的人,这些人在晋文公即位后大都得到了重用。晋文公接受狐偃的建议,实行尊崇周王室的政策,率领军队帮助周襄王复位,这使晋国赢得了其他诸侯国的尊重。
(1)齐桓公、晋文公都是哪一历史时期的风云人物?(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齐桓公、晋文公治国的成功经验。(4分)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班固《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4分)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参战?(4分)材料二文字信息中的哪句原话体现了“商君”实行一系列措施的效果 (4分)
材料三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虽然商鞅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摘编自韩萍主编《中国古代文明概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摘编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1)史料按照史料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指出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类型。
(2分)简述北魏服饰的风格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次改革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由此产生的影响。(4分)
三、探究题(共1小题,共20分)
23.(20分)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勇担使命”为题,从上图中任选两个关键词,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1-5 BACDD 6-10 CCBAC 11-15 CDCDC 16-20 BADCA
21.(20分)
(1)时期:春秋时期。(2分)经验:重用人才;尊崇周王室;帮助诸侯国。(4分)
(2)改革:商鞅变法。(4分)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分)原文:倾邻国而雄诸侯。(4分)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推动国家的发展;改革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扰与反对;改革大都不会一帆风顺;改革者自身必须有坚定的决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20分)
(1)类型:一手史料。(2分)变化:从少数民族服饰到汉族服饰。(4分)
(2)措施:改汉姓,说汉语。(4分)影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4分)
(3)特征:民族交融。(2分)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23.(20分)【示例】
题目:勇担使命。
关键词:商鞅变法、张骞通西域。
论述:中外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为国家、民族勇于担当使命的杰出人物,时代赋予他们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努力奋斗,不断推动历史发展。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大胆改革,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成效显著,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张骞志在为国分忧,承担起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第二次率使团出使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并逐渐开辟出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顺应历史潮流,勇担使命,一定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