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探索2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4学年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探索2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4学年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4-12-28 09:3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
教学目标 1、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认识到互联网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围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了解并分析互联网对交通、金融等行业带来的变革,包括新的业务模式、服务方式以及挑战和机遇。 3、了解新媒体与新社交的主要特点和形式,能够区分新旧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其对教育行业的变革。 2、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新媒体与新社交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对比。 难点: 1、对互联网+概念深层次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2、对新媒体与新社交的多样性及其影响的全面认识。
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视频资料和案例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互联网社会的视频,展示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视频应包含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在线教育、网约车服务、数字支付等,以激发学生对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记录下视频中提到的互联网应用实例,并尝试思考这些应用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同时,学生可以就视频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以便教师进一步引导。 教师引导: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互联网应用?它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新业态的兴起对传统行业的影响。 二、新知讲授 (一)活动1:“互联网+教育” 教师活动:介绍“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PPT展示“互联网+教育”的典型案例,如在线教育平台、双师课堂等,并解释这些案例背后的原理和优势。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变革和挑战,包括教育资源的共享、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师生互动的增强等方面。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向全班汇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案例的优缺点、实施效果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或工具进行在线学习体验,感受“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便利和优势。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在线学习任务,如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测试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在线教育平台的操作流程和效果。 (二)活动2:互联网与传统行业 教师活动: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多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互联网技术如何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首先,我们将探讨“互联网+交通”的概念,其中网约车服务如滴滴出行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移动应用连接司机和乘客,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领域,特别是数字人民币的推出,它作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我们还将研究“互联网+医疗”的实践,例如在线问诊平台的兴起,它允许患者通过互联网与医生进行远程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PPT演示,我们将展示这些案例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它们所带来的优势,从而引导学生们思考互联网技术是如何推动传统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以及这些变革对社会和经济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每组选择一个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互联网如何改变该行业的业务模式、服务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同时,学生可以就如何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相关互联网应用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如使用网约车软件打车、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等,感受互联网给传统行业带来的变革和便利。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如使用网约车软件预约车辆、在线支付费用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应用的操作流程和效果。 (三)活动3:新媒体与新社交 教师活动:介绍新媒体与新社交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形式以及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等新社交方式。通过PPT展示新媒体与新社交的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新媒体与新社交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模式。同时,教师可以就新媒体与新社交的优缺点、发展趋势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新媒体与新社交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新媒体与新社交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新媒体或新社交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带来的便利和挑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与新社交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新媒体与新社交的应用场景、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同时,学生可以就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与新社交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与新社交工具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如发布微博、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等,感受新媒体与新社交带来的便利和优势。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如发布一条微博、参与一次在线讨论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新媒体与新社交的操作流程和效果。 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提供一系列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练习题应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就练习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讲解和强调,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完成练习题,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小组讨论或向老师请教。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就练习题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四、课堂总结与拓展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以及“新媒体与新社交”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就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预测,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互联网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方向。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可以举手提问或课后与老师交流。通过课堂总结与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激发对未来互联网社会的期待和好奇心。 教师拓展:介绍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如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等。通过拓展内容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未来互联网社会的期待和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一、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概述 1.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2.新业态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互联网+教育” 1.“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和原理 2.“互联网+教育”的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 3.“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 1.“互联网+交通”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2.“互联网+金融”的领域和优势 3.“互联网+医疗”的实践和效果 四、新媒体与新社交 1.新媒体与新社交的概念和特点 2.新媒体与新社交的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 3.新媒体与新社交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