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1、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了解清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清朝社会面临的危机。
素养(1)从历史解释角度把握康乾盛世的内涵,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康乾盛世。
(2)从时空观念梳理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从史料实证了解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特点及影响,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清朝统治危机的初现。
(3)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探究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论疆域,比明朝扩大了一倍以上,且东西南朔,“四夷咸服”;
论财力,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
爱新觉罗·玄烨
(1651-1722)
爱新觉罗·胤禛
(1722-1735)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阅读教材,77-78,归纳“皇祖、皇考”如何做到乾纲独断,独揽大权?
推行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
中枢秘书机构的改革。康熙的南书房,雍正的军机处
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文字狱、八股取士
一、盛世之治 —君主专制强化
一、帝国之盛: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奏折制度
清朝
明朝
所谓的密折……为保密起见,在纸封外绑以木夹板,并贴以印花,后来甚至用带铜锁的特质皮匣包封密折,然后通过驿站,或由专差交兵部捷报,或遣亲信之人专程送至奏事处,由奏事官接受登记之后,交奏事太监直送皇帝亲自拆阅。
——《中国历史新编》
迅速、机密
特点:
作用:
皇帝
官员
亲手批阅奏折返回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 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养心殿
军机处
内阁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内部
◎军机处外部
一、帝国之盛: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设立军机处
处理西北军务 加强皇权
机构简单、办事迅速、保密性强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清·赵翼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提高行政效率。
原因:
特点:
职能:
影响:
一、帝国之盛: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3.文字狱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徐骏《无题》
杞人忧转切,
翘首待重明。
——李驎《虬蜂集》
乾隆还借修《四库全书》之际,禁毁图书,摧残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一)内政——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实质:文化专制
②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①目的: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8
秦
西汉
隋唐
宋
明清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发展
中书一省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元
顶峰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二)边疆——
一、帝国之盛: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辽阔版图的基本奠定
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雍正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谈判: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蒙古: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进行统治。
新疆: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和班禅;
1727年起(雍正)派驻藏大臣代表朝廷共同治理西藏;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将军辖区
理藩院
(中央机构)
内地18省:总督—巡抚
办事大臣辖区
改土归流,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
阅读教材p78-80(疆域的奠定),概括康雍乾时期开拓和巩固疆域的措施。
(二)边疆——
一、帝国之盛: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辽阔版图的基本奠定
思考:清朝经略边疆的方式有哪些?其边疆治理模式有何特点?
将军辖区
理藩院
内地18省:总督—巡抚
办事大臣辖区
战争;设置机构;任命官员;签订条约;册封;颁布法律
特点: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因俗而治)
清朝的边疆政策
西汉
明
唐
元
今天
清
一、回望“盛世余晖”
内地:18省
边疆:将军辖区、大臣辖区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其统一功绩非常伟大,对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
---著名清史学家戴逸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
---毛泽东
二、盛世之域—疆域开拓巩固
清朝边疆治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军入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尼布楚条约》
《权利法案》
设立军机处
“一口通商”
删销焚毁书籍
马嘎尔尼访华
出版《论法的精神》
美国独立
万能蒸汽机应用
法国大革命爆发华盛顿宣誓就职
1644
1640
1689
1729
1748
1757
1783
1789
1793
从世界坐标看康乾盛世(1661-1722-1735-1796)
盛世危局
世界在经历什么?
中国在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封建统治延续、、、、
中西碰撞,大体易位,势不可挡
二、帝国之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一)内忧——
衰乱之象的日益显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材料一: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除了开拓市场我们别无所求,让我们忠实地与对手开展竞争吧。”
马戛尔尼使团的目的是“为了使整个东方向英国开放贸易,并使英中关系建立在条约的基础上。”
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做出准确的估计。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二、帝国之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二)外患——中西差距拉大
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潜在威胁)
(1)含义
封建政府禁止中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中国贸易的政策。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如何认识闭关锁国政策?
④思想原因:统治者的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观念。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恩加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占余润。
——《清高宗实录》
③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二、帝国之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二)外患——中西差距拉大
(3)影响
①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起到了民族自卫的作用。
如何认识闭关锁国政策?
②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造成了中国的落后,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二、帝国之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
(二)外患——中西差距拉大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君主权力强化、大兴文字狱、实行八股取士等,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了,君主专制的强化势必走向反面,更加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虽未发展到危及封建统治的地步,但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从经济基础上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文化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产生,这是封建制度衰落在文化上的反映。
*对外关系:从明中叶后,西方侵略者不断侵扰中国,中国实行消极的闭关政策,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各方面表现:
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帝国之盛
帝国之危
内政建设
边疆治理
奏折制度
设军机处
兴文字狱
内部忧局
外部隐患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台湾
东北
蒙古
新疆
西藏
方式多样,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奠定疆域
资源危机
政治腐败
贫富矛盾
农民起义屡发
列强窥探
闭关锁国
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小结
结语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过关检测
1.雍正时,军机处因军务而设,但其职务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 )
A.分散了宰相权力 B.推动皇权空前强化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掌握了军事决策权
B
过关检测
2. 清朝前期,统治者釆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其中一项措施以“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为主要手段。该项措施是( )
A.大兴文字狱 B.闭关自守
C.尊崇儒术 D.焚书坑儒
A
3.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
①戚继光抗倭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④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4. 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地方行政制度,对不同地区进行管理: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 )
A.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B.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
C.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 D.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A
5.1759年,清政府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买卖货物,必须由行商经手方可交易。这一规定表明( )A.中国对外贸易呈现顺差 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遏制C.政府对外贸易管理严格 D.行商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C
6.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