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突破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突破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8 07: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突破卷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建国伊始,活跃于东汉边境或临近边境的少数民族,对东汉政权构成了或大或小的威胁。且光武帝起自民间,是借助地方力量而“马上得天下”的帝王,他深知军队的重要。因此,光武帝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积极推行军制改革。“居重驭轻”即强化中央军,精简和削弱地方军,以中央军驾驭地方军是光武军制改革的基本思想。光武帝建武七年(公元31年)三月诏:“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同时,东汉边境因此常常困窘于外族威胁之中,光武帝常以中央军屯驻边境要津,重点驻防。各关隘要地的屯兵,也通常划归中央直辖指挥,成为中央军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央军因缺少地方郡国兵作为基础与补充,兵源数量与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光武帝在北方边境施行“以夷制夷”政策, 对于归附的首领予以封爵与自治权,如防御匈奴的骑兵部队主要来自北边归附的少数民族;对于反叛者,则予以严厉镇压。
——摘编自张亚伟《东汉初期军制改革研究》等
(1)根据材料,归纳汉光武帝军制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光武帝军制改革的措施及影响。(9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克服宋初以来“养兵”带来的弊端,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定期考核禁军和厢军,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鉴于“旧制兵至六十一始免,犹不即许”,王安石下令“五十已(以)上愿为民者听”,“冗兵由是大省”。熙宁二年(1069年),“始议并废”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七十”,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结果,“治平(1064-1067)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熙宁年间之禁军则被省为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西北前线的宋军将士在作战中“勇而前”,多次挫败西夏军队。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省兵之策”的背景和主要措施。(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省兵之策”的历史影响。(8分)
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鉴于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生丝、茶叶等因受到英、美、日等国厂商倾挤,在海外销路日减,晚清朝廷一改之前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做法,札文各地商会,详细劝导,体察地方情形,设法改良,增加出口,“以图进步,而辟利源”。1905年,商部奏准《出洋赛会章程》共20条,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各省督抚即晓示商人劝谕参加。有愿与会者呈报本省商务局、商会转报督抚,汇咨商部办理。清政府要求“赴会商人所陈列物品,应与各国所陈同类之品用心比较,取彼之长补我之短,以图改良之计”。与此同时,在国内举办劝业会、物产会等各种类型的商品赛会,要求其中“优良者送部,酌量给奖”。晚清时期对外贸易尽管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却无法改变其半殖民地的贸易特征。
——摘编自朱英著《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外贸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调整外贸政策的影响。(7分)
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国营企业建立了职工福利制度。一般而言,由企业拨款设立工人食堂、澡堂、理发室、托儿所、小学校、医院等生活福利设施和俱乐部、图书馆等文化福利设施。“一切都伸手向国家要”成为在干部职工中普遍存在的福利观念。1956年,随着第二次全国性工资制度改革的开展,按劳分配成为职工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国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957年,各省市依据中央指示意见,“依靠群众讨论,合理的保留,不合理的改进”,对国营企业的职工福利制度进行整顿。在整顿过程中,各省市要求:提高职工宿舍房租标准,逐步取消企业房租补贴,有条件的地区企业职工宿舍应交由当地房地产部门统一管理;减少托儿所和幼儿园不必要的保育工作人员,逐渐取消国家补助,缩减企业行政补贴,“让家长增加一些费用”。此次整顿工作很快见到了成效。
——摘编自黄岑玥《20世纪50年代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调整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7年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整顿工作取得成效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7年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整顿的意义。(7分)
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的发展使部分氏族成员与其他氏族成员的关系失去了平衡,出现了阶级分化。氏族贵族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大肆侵占肥沃的公有土地,他们利用高利贷等剥削手段不断兼并小农的土地。这种情况使贵族和一般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随着工商业的持续发展,部分经营工商业的平民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但平民的购买力十分有限,国内市场狭小,从而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们还因自己出身低微而处于政权管理层之外,受到贵族的压制和歧视。在雅典出现了“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人民起来反抗贵族”的革命局势。一般农业平民抗争的目的是要改善自身的经济地位;工商业平民则要求进一步发展工商业,打破氏族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参与国家管理,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到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机非常明显。梭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于公元前594年被推举为雅典的执政官。
——摘编自张国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转型的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的意义。(9分)
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2年,深受西欧文化影响的亚历山大一世成立国民教育部,着手改革俄国教育体制。为制定全面而严整的教育体制建设规划,国民教育部于1803年制定了《国民教育初步规章》,于1804 年制定了大学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赋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建立等级制度,实行连续性教育原则。把大学作为国民教育部在学区的主要工具,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 ,让大学监督中、低等学校,这恰好符合政府在国民教育部建立诏书中的宣言——“在每一个学区建立大学是改革的首要目的和重要目的”。总的来说,这对俄国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张广翔、关慧颖《19世纪初俄国的教育改革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初俄国教育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世纪初的俄国教育改革。(8分)
参考答案
1.(1)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边境地区对东汉统治的威胁;军费对国家财力的损耗巨大;光武帝认识到军队的重要性。(6分)
(2)措施:强化中央军,削弱地方军;令边防军还复民伍;将边防屯兵划归中央直接管辖;征用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员充当兵力;等等。(5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汉的统治稳定;中央军与地方郡国联系不够紧密,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下降;战时军队调动困难,疲于应付;成为东汉统治衰弱的重要原因;等等。(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1)背景:宋初“养兵”政策的弊端日益明显;朝廷财政困难。(4分)
措施:定期考核军队,裁汰冗员;缩短军队服役年限;合并军营,给军营定额编制。(3分)
(2)积极影响:减少了国家财政开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有助于抵制游牧民族的侵扰,维护边疆秩序。消极影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宋代积贫积弱的问题。(8分)
3.(1)变化:由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到鼓励对外贸易。(2分)
原因:列强侵华,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清末新政的推行。(6分)
(2)影响: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7分)
4.(1)原因:党和政府的领导;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整顿策略的渐进性和措施的可行性;职工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政治教育的作用。(8分)
(2)意义:改变了干部职工不合理的福利观念;推动职工福利制度走向合理化;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为以后的福利制度改革提供参考。(7分)
5.(1)背景:经济发展使雅典出现阶级分化;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逐渐尖锐;平民的购买力弱,制约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平民阶层抗击旧有制度,要求获得更多权利;国内战争一触即发。(6分)
(2)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通过改革,雅典贫苦公民摆脱了遭受债务奴役的威胁;使城邦体制更加巩固,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调整了公民集体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9分)
6.(1)特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行法律保障;坚持自上而下方式推行改革;以西欧国家为学习对象;以大学教育改革为主。(7分)
(2)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了俄国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升了俄国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了高技能人才,为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深受俄国君主专制的影响,实施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