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李密
陈
情
表
课堂导入
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这是韩愈致侄子韩老成的一篇祭奠辞。从年幼时期起,十二郎韩老成便与我相依为命,在相互扶持中成长,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患难,感情之深厚,可谓世间难得。韩老成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便辞世,此情景让我悲从中来,撰写此文,以此深切表达我对这位至亲的侄子深厚的友情和无尽怀念。通过运用简洁精炼的科学文笔叙述此事,我们不仅理解了事情发生的真实过程与事实关系,还能深刻感受到文章作者那份深情厚重的家族情谊和人生的沧桑变化。
《陈情表》是一篇怎样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苏轼说“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学习目标
了解文章出处及文体知识。
1.
理清思路,掌握重点实词。
2.
体会本文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艺术特点。
3.
理解作者的处境和祖孙深厚的感情。
4.
《陈情表》一文节选自《文选》,也称《昭明文选》。此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涵盖了从先秦至南朝齐梁时期七八百年的文学精华,收录了共约一千三百位作者的七百余篇佳作。由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纂。《昭明文选》对于文学作品与经史子部的区分,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地位,显示了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出处
表 ,古代文体,属奏议类,大臣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解题入文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一种文体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怎样陈情?
字令伯,三国时期武阳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署。
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
向谁陈情?
晋武帝司马炎通过残暴的手段推翻魏国,自立为帝,其性格阴险多疑。在建立新朝之初,为了稳定蜀汉旧臣的人心,并使得东吴的士人归心,减少在灭吴过程中的阻碍,司马炎采取了怀柔的政策,授予蜀汉旧臣官职,以此展现出他的恩宠和宽容。
晋武帝
李密是一位以文学才华而著称的人,曾在朝廷的各个部门任职。晋武帝非常看重他,视他为笼络的重要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有着深深的怀念,作为亡国之臣,他对在新朝任职有所犹豫和顾虑,持观望的态度。晋武帝察觉到了他的这种心态,因此晋武帝对他下了严厉的诏书,责备他的态度傲慢怠慢。这确实让李密在再次上表时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他需要在表达自己的顾虑和忠诚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需要说服晋武帝理解他的立场和心境。
是谁陈情?
陈什么情?
①祖母多病的情况(事实)
②衷情(苦情、孝情、忠情)
③情理(忠孝之道)
如何陈情?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曲折委婉,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打动了晋武帝。
险衅 夙愿 闵凶
怜悯 祚薄 期功
强近 床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陨首
逋慢 病笃 矜持
jīn
xìn
sù
mǐn xiōng
lián mǐn
zuò
jī
qiǎng
rù
dài
kuí
wěi
yǔn
bū
dǔ
订正字音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因为
年岁,年龄
忧患凶丧之事,形作名。
闵通“悯”,忧愁、忧伤。
宾语前置
弃我而去,指尊长去世。
强行改变
臣李密谨此上表陈述:因命运不济,臣早年遭遇不幸。刚出生仅六个月,父亲便离世;至四岁时,舅父又逼迫母亲改变守节之志。
译文
艰难祸患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怜惜
直到
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成人自立
祖母刘氏,可怜臣幼年丧父又身体虚弱,亲自抚养(臣)。臣小时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成人自立。
亲自
译文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既没有… ,也没有…,表并列。
亲族
在家中,名作状
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我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少,指“无、没有”
又
福分浅薄
子嗣
安慰
在家外,名作状
译文
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被动句。早年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而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经常卧床不起,臣侍奉她服用汤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过她。
通“褥”,草垫子。
缠绕
停止侍奉而离开
译文
1.本段围绕“闵凶”从哪两个层次叙述的?有何作用?
“父死母嫁”和“多病不行”是抚养过程中的两大困难和挑战。在这些逆境中,祖母依然亲自抚养我,展现了她无尽的坚韧和付出。这段经历绝非轻松,祖母在背后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辛劳。她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正是因为她的辛勤抚养,我才得以成长到今天。可以说,没有祖母的辛勤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祖母的恩情深似海,她的养育之恩我永远铭记在心。这些经历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的观点提供了铺垫,强调了祖母对作者的重要影响和抚养之恩。
分析第一段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时:多疾病 九岁:不行
纵向
1.本段围绕“闵凶”从哪两个层次叙述的?有何作用?
横向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外无近亲;内无照应。
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分析第一段
2.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①零丁孤苦——靠祖母悯惜、抚养
(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②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
(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分析第一段
相依为命
3.概括内容
叙祖孙相依为命之情
祖母卧病
遭遇不幸
祖孙相依
不直陈其事,强调“尽孝”之必须,倾诉惨况,引起同情。
父丧母嫁
多病孤苦
祖母抚养
人丁衰微
分析第一段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dài,及,至
优秀人才
推举,推荐
授官
臣来到现今的圣朝,深受朝廷清明教化的熏陶。此前,太守逵经过考察,举荐臣为孝廉,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然而臣因供养祖母的责任重大,无人能够替代,故此推辞了这些任命。幸运的是,陛下特颁诏书,任命臣为郎中,后来又委以太子洗马的重任。承蒙朝廷的垂青和恩赐,臣深感荣幸。
承受恩泽
清明的教化
经考察后予以推举
孝顺父母,品行端正的人
特地
没有主事的人
太子的侍从官
不久
译文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谦辞,辱
详细地
臣下我如此卑贱低微的身份,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这份恩遇)实在不是我能够用性命来报答的。我在奏表中一一陈述了我的苦衷,辞谢并拒绝了这一任命。然而,皇上的诏书言辞急切严厉,责备我有意回避,怠慢君命。郡县长官逼迫臣上道赴任,州官登门催促,情势急迫如同流星一般。
承担,担任
有意拖延,怠慢上命
凭借
报答皇恩
头落地,不惜性命
使上闻,报告
严厉
译文
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目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
名作状,一天天地
顺从,迁就
快速上任
申诉、诉说
被动句,不被允许
进退两难的窘状
译文
1、本段写屡次征召有何特点?“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有何作用?
征召的级别越来越高(按时间顺序),表明了朝廷征召之殷切。
分析第二段
表征召的词:察、举、拜、除、当
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
1、本段写屡次征召有何特点?“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有何作用?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作用:
加深了赴命上任与孝养祖母的矛盾,突出自己两难的境地,为下文做铺垫。
分析第二段
2.本段是如何叙述作者处境之狼狈的?
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感人肺腑。
分析第二段
3.概括内容
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述进退两难之苦
诉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殷,退很难
养祖母无主,进更难
分析第二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
元老,旧臣
怜悯
敬辞,俯伏思量,我想
特别地
介词,用
译文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于)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再谈臣年轻时曾在伪朝任职,历任郎官之职。臣原本就追求官职显达,并无清高自许之念。如今臣身为卑贱的亡国之俘,深感卑微鄙陋,蒙受过分提拔和荣宠,怎敢有丝毫犹豫和另有所图?
年轻时做伪朝的官
看重,推崇
任职,名作动
判断句
希望
提拔
优厚
犹疑不决的样子
最
非分的愿望
译文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可能离世
人的性命即将终了
气息微弱的样子
因为
垂危
只是
译文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如果)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如果)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相互
自己的私情
没有用来…的方法
停止奉养而远离
译文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
找依据
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
释误会
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祖母)
述苦衷
分析第三段
2.概括内容
释辞官孝养之疑
治国之本(朝廷):
从政追求(个人):
明述苦衷(祖母):
祖母病笃不能远离
图宦达,不矜名节
孝治天下
解释误会,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
分析第三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李密今年已经四十四岁,而祖母今年已是九十六岁高龄。从时间上来看,我在陛下身边尽忠的日子还很长,然而报答祖母刘氏养育之恩的时间却已经所剩无几。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孝心,希望能为祖母尽孝至终。
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比喻孝亲之人
通“又”
状语后置
效忠
希望
养老送终
译文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我的辛酸和痛苦,不仅仅被蜀地的人士和梁州、益州的官员所了解和同情,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我恳请陛下体恤我的真情,满足我微不足道的愿望,让刘氏能够侥幸地度过余生。
辛酸悲苦
不仅,不只是
州郡长官
天地神明
怜悯
照察,审辩
谦辞,诚意、衷情
应许,成全
希望
心愿
幸运
译文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对(主人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
献身
代指报恩
像犬马一样
上表章
使…闻(听到)
译文
1.哪句话表明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主旨
愿乞终养
核心词
“尽节”、“报养”
分析第四段
2.忠孝难以两全,如何解决?
忠情
孝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揭示矛盾
病笃(情)
孝治(理)
分析矛盾
报养短
尽节长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先尽孝
后尽忠
分析第四段
3.概括内容
明先孝后忠之心
(报养日短)
先尽孝:
后尽忠: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愿乞终养
(尽节日长)
明确态度,示之以忠,打动武帝
分析第四段
全文首先详细陈述了作者个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家庭的凄苦情况,特别突出了与祖母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情感表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矛盾和内心的挣扎,表明愿意服从朝廷的征召,但又因祖母的病情加重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以此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理解。
总结主旨
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决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艺术特色
融情于事的方法
烈的感彩是作者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对自己忠孝两难全的艰难处境等这些情感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强烈的感彩
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无论是述孤苦无依之情、述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表达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文章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真挚。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艺术特色
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
一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触动了无数男儿志士的内心,让他们为之扼腕叹息。而一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更是令晋武帝潸然泪下。李密是幸运的,因为他有祖母的慰藉,在崎岖的人生路上得到了无尽的关爱和支持。祖母也是幸福的,因为有李密的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孝爱和照顾。
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承诺。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关爱和教导。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他们的恩情,尽孝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心。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