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7 17: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3
课堂导入
历代文人雅士常以树木为题,吟诗作赋。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于庭院前特意种植了五棵柳树,并留下了“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名句。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为柳州刺史后,于柳江之畔种植了众多柳树,也因此留下了“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传世佳话。
《种树郭橐驼传》不仅是柳宗元关于种树技术的论述,更是蕴含了丰富的哲学和生活智慧。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探索其深远的道理。
学习目标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说理结构。
2
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掌握设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3
体会“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现实意义。
4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人尊称“柳河东”。他曾任柳州刺史,亦被称作“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幼好学,十岁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文才。二十一岁时,他考中进士。在顺宗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一同参与了王叔文主导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任柳州刺史。长期的贬谪生涯对他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四年后,他在任上病逝。
柳宗元 (773—819)
作者介绍
柳宗元与韩愈在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但共同提倡“古文运动”,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二人合称“韩柳”。
“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柳宗元
韩愈
古文运动
韩柳比较
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参与改革,以改造社会为己任(“以辅时及物为道”)。文风清峻峭拔,擅长寓言和小品文。
韩愈排斥佛老、复兴儒学(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提倡师道, 文风沉稳厚重。
在古文运动中,韩柳见解相同,侧重点不同:
柳宗元
韩 愈
韩柳比较
探寻背景
本文旨在对当时官吏繁琐政令扰民的现象进行批评。在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的现象日益加剧,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纷纷向朝廷进贡。与此同时,他们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那些仅拥有少量土地的农民,除了要交纳常规的绢粟之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额外摊派的种种杂税。可以说,苛捐杂税和民不聊生成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文体知识


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本文从形式上看是一篇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是寓言。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姓名:
籍贯:
职业:
形象:
性格:
特长:
郭驼、自名“橐驼”
长安丰乐乡
种树
隆然伏行、类橐驼
乐观豁达、自信坚强
种果树
3
第一段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患…病。名作动
脊背高起的样子
所以
称呼
给…取名,名作动
确实恰当
于是
郭橐驼,无人知晓他最初的姓名。他患有脊背弯曲的疾病,背部隆起,行走时身体前倾,姿态酷似骆驼。因此,乡里的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橐驼”。郭橐驼得知此名后,表示:“这个名字很恰当啊。用这个名字称呼我确实十分贴切。”于是,他便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自称为“橐驼”。
文言翻译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残疾者多忌讳他人言及其残疾,他竟坦然接受“驼”名,还自谓“橐驼”,可见其乐观豁达,自信坚强,其言行中亦隐约可见“顺天致性”之意。
③“橐驼”意为“骆驼”,骆驼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动物,象征了人物勤劳、善良而又富有智慧的意义。
思考: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3
第二段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有钱有势的人
争着迎接和雇用
移植
没有人
高大茂盛
凡是
结果实,名作动
暗中观察
效仿
比得上
郭橐驼的家乡名为丰乐乡,位于长安城的西郊。他以种树为业,长安城内那些从事观赏游览和经营树苗果木买卖的豪富之家,都争相邀请并雇佣他。观察郭橐驼所种的树,无论是原生的还是移植的,无不存活;而且树木长得高大茂盛,果实成熟早且产量丰富。尽管其他种树的人暗中观察并试图模仿,却无人能及郭橐驼的树木之妙。
文言翻译
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人气旺
品质优
专利权
侧面
正面
侧面
郭橐驼种树的本领如何?结合文本分析。
3
第三段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繁殖
使达到
本性
培土
已经种完了
离开
照看
性质,方法

名作动,捣土
旧土
有人问及他树木生长得好的原因,他回答道:“我并不能让树木活得长久或长得茂盛,只是学会了顺应树木的本性,让它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种树的关键在于使树根舒展,培土要均匀,根部的土壤应与培育树苗时相同,土壤要捣得结实。一旦这些都做好了,就不再去扰动,不再去牵挂,离开后也不再回头去看它。”
文言翻译
3
第三段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shì)栽种
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妨害
损伤它的果实
这样,代词
拳曲,伸展不开
如果
使…高大茂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多
使…早
像对待孩子那样
超过
种植时须如抚养孩童般细腻呵护,栽植后则似弃之不顾一般,如此树木的天性方能得以保全,其自然习性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所做不过是不干预它的生长而已,并非有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秘诀。我也只是避免损伤它的果实,而非有使它提前且多产的方法。而其他种树的人却并非如此。他们在移植树木时,树根弯曲并更换了新土,培土时要么过紧要么过松。
文言翻译
3
第三段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宠爱
树皮
实际上
“吾又能为何哉!” 宾语前置。我又能做什么呢?
用指甲抠、掐,名作动
树根
与这相反的情况
若有与之相反者,则是养护过度,担忧过度。早晨去看,晚上又去触摸;刚离开,又回头再看。更有甚者,用指甲刮破树皮以察其生死,摇晃树根以观土壤是否坚实,如此这般,日渐背离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虽然说是喜爱,实则是在伤害它;虽说是担忧,实则是在仇视它。因此,他们(种树者)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文言翻译
3
整理第三段结构示意图
1.木之性 (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 (实践总结)
3.顺其自然 (议论)
4.他植者违反 (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
对比
映衬
3
人 物 方 法 态 度 结 果
郭橐驼
别人
郭橐驼种树与别人有何不同?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
3
郭橐驼种树与别人有何不同?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
人 物 方 法 态 度 结 果
郭橐驼
别人
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根拳而土易
培土或过或不及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天者全而其性得
木之性日以离、害之仇之、不我若
3
第四段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做官治民
好像很怜爱(百姓)的样子
最终
煮茧抽丝
做官的。长,治理
勉励
介词,把
养育
成、养好
问者曰:“能否将你种树的方法应用到为官治民上?”橐驼答道:“我只懂得种树,至于为官治民,非我所司。然而我居住乡间,目睹那些为官者热衷于颁布政令,仿佛是出于对百姓的关爱,却最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早晚间,那些小吏纷纷跑来大声喊叫:‘长官有令:督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催促你们收获,早早地煮茧抽丝,早早地织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饲养好你们的鸡和猪。’”
文言翻译
3
第四段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停止
尚且
使安定
疲倦
语气副词,表推测
使动用法,使繁盛
职业
晚饭,早饭
超过
困苦
时而击鼓聚集乡民,时而敲打梆子召集众人。我们这些小民连吃饭的时间都难以抽空去慰劳官吏,更遑论人口增多和生活安定。因此,我们既困苦又疲惫。这样的官员,他们的治理方式反而扰民,或许与我从事的行业也有相通之处吧?”
文言翻译
3
人 物 他植者 官吏
行 为
结 果
相似之处
结 论
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完成下面表格。
3
人 物 他植者 官吏
行 为
结 果
相似之处
结 论
郭橐驼如何描述官吏?官吏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完成下面表格。
根拳而土易 培过或不及
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
木之性日以离矣
违反树木生长的规律
勤虑害树
顺木之天以养树
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不能蕃吾生安吾性
故病且怠
违背百姓休养生息规律
烦政扰民
顺民之性以养民
3
根拳而土易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
勖尔植
督尔获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促尔耕
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手法:由此及彼,类比说理。
作者问养树术,得养人术,种树与官理有何相似之处?。
3
第五段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记载
以之为
方法
3
文言翻译
问的人说:“啊,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记载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仅仅是为郭橐驼立传吗?
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3
表明写作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必须整顿吏治,遵循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得以休养生息,从而恢复国家的元气,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传其事以为官戒”
3
委婉 含蓄
种树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违反木之天性,勤虑害树
治民
现实:官吏烦令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结构梳理
3
本文采用寓言形式进行讽谏,体现了古代文人向统治者表达意见的传统手法。文中未进行理论上的辩证,而是通过为郭橐驼立传,借助郭橐驼的养树经验,将养树之道与治国之道相类比,巧妙地将“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含蓄地阐述了顺应民性以养护民众的治理理念。同时,文章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苛刻的政令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彰显了作者对民众的同情以及对改革政治弊端的热切愿望。
总结全文
3

借传立说,因事出论。
3

融叙事说理为一体,婉而多讽。
3

运用多重对比。
艺术手法
3

类比论证。
3

侧面描写。
1.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较为丰富。
第一人称常用“吾”“我”“余”“予”,
第二人称常用“女(汝)”“尔”“若”“乃”,
第三人称常用“其”“彼”“之”。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布置作业
从课文或之前学过的文章中找出一些实例,对古代的人称代词进行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