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5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5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8 18: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45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讲义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总体特征:
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
具体表现:
1.政治:
①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②受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2.经济:
①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3.思想文化:
①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被凯恩斯主义代替;
②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
③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
4.国际关系:
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
②世界局势由动荡走向暂时稳定,再从大危机,大动荡走向世界大战;
③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标要求: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及特点;
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备考建议:
1.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新教材的新增知识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更多值得关注的是理解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非西方国家做出的探索及其价值。
2.主要聚焦认识不同国家都有自主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权利,理解资本主义霸权对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
主要内容:
考点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考点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考点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教学过程:
考点1: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一)民族民主运动概念: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二)背景:
材料一 (一战后)英国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三 一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日用品的供应,英国加大对埃及投资,被迫允许一些埃及日用品生产企业发展,埃及民族工业在此基础上取得显著进步;另一方面,由于战争英国向埃及输出的商品数量不断减少,借此机会,埃及民族工业不断上涨。一战期间埃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处于繁荣状态,壮大了埃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
——王泰《一战与埃及民族助于运动的转折趋势》
材料四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 这场欧战爆发了。突然间,所有的怀疑和犹豫、所有问题都一扫而光;只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在目前英国的危急存亡之秋,印度要与英国同舟共济。一个巨大的机会已经来临,即印度要借此机会要求在帝国内的平等地位,并证明它值得拥有这一平等地位。
——【印】布彭德拉·巴苏
归纳为: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2.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一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一步壮大(根本)。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
5.一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6.马克思主义在亚非拉的传播及出现无产阶级政党。
(三)概况: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问题思考: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概括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的表现?
1.广度:涉及国家众多(广泛性)
2.深度:
②领导阶级: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多样性)
①斗争手段:暴力、和平(兼用性)
3.斗争目标:民族独立、民主要求(二合一)
(四)主要代表:
1.印度尼西亚民族民主运动(东南亚)
(1)第一阶段:1926—1927年
印尼共产党(1920年成立)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印尼共产党转入地下。
(2)第二阶段:1927年以后
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问题思考:印度尼西亚民族民主运动的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原因是什么?
(1)变化:
①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②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2)原因:
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南亚)
(1)概念:
①“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
②“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
(1)背景:
①1600年英国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印度,1849年英国占领全境,印度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②一战期间印度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③一战后,英国政府不允许印度自治,颁布《罗拉特法》,采取高压政策;
④思想:甘地提倡的非暴力精神与印度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印度宗教教义吻合;
⑤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
1919年4月13日,约5万人在阿姆利则市札连瓦拉园举行集会,抗议罗拉特法。后遭到英军的开枪射击,当即打死约1000多人,打伤20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
历史解释:
1.甘地: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甘地主义的创始人。1948年1月30日,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
2.甘地主义:
①哲学宗教: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主要内容
②政治思想:争取印度自治、独立为主
③社会思想:以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消灭贱民制度、实行男女平等、富人庇护穷人;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
④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反对工业化,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核心:就是非暴力主义。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改革的国际运动。例如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印度尼西亚苏加诺的以不合作来争取民族独立等。
教材“学思之窗”: 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 愚见认为,与邪恶不合作正如与善良合作一样,都是一种责任......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声明》(1922年3月18日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3分册
提示:
(1)理解:“非暴力”思想的核心就是爱。
①甘地主张:“非暴力不但具有“不伤害’的消极方面,而且具有‘爱’,即对犯错误者行善的积极方面。”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即爱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弃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甘地倡导的“坚持真理”的斗争,就是其“非暴力”思想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的贫穷落后,无法与英国抗衡,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原因:
①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
②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③以往民族起义遭失败。
④个人经历:甘地接受印度传统教育,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的危害。
(2)概况:
(3)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如何正确评价甘地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 材料一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材料二 我知道你的教导是以善良对抗邪恶,但此种抗争是英雄行为,莽民易冲动甚难效仿……我们的政府向人民亮出利爪,迫使民众或隐恨于心,或丧失斗志……当此危难之际,您作为民众的伟大领路人,却在我们中间宣扬您理想化的印度的信念,你很清楚理想的印度,既不应懦弱无能只知暗中报复,也不该面对恐怖打压卑躬屈膝。
——《圣人与诗人:1915-1941年甘地与泰戈尔的书信和争论》泰戈尔在1919年4月19日的信中写道
提示:
(1)积极:
①对印度: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②对世界: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为后世留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范式,影响深远。
(2)局限:
①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革命的深入发展(动摇性和妥协性)。
②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考点2: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
2.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二)概况: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问题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认识埃塞俄比亚的抗争?并归纳非洲独立运动的特点。
材料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对比道: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为什么灭亡了呢?第一,它不但是弱国,而且是小国。第二,它不如中国进步,它是一个古老的奴隶制到农奴制的国家,没有资产阶级政党,更没有共产党,更没有八路军这样的军队。第三,它不能等候国际的援助,它的战争是孤立的。第四,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然而阿比西尼亚还有广大的游击战争存在,如能坚持下去,可以在未来的世界变动中据以恢复其祖国的。
提示:
(1)认识:
①埃塞俄比亚的抗争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结合)
②民族民主运动的成功不仅需要强烈的抗争意识,也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有利的国际环境。
(2)特点:
①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②斗争方式看,:持续发展性;
③斗争目的: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主;
④斗争性质: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⑤国际方面:体现了国际援助与合作;
⑥斗争结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考点3: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背景: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拉美独立革命后经济发展减速原因经济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材料三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
归纳为:
1.国内:
①政治上: 考迪罗主义 (军事独裁统治),民主流于形式;
②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大地产制),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思想上: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拉美共产党兴起;
国际:
④欧美帝国主义侵略,成为其走向真正独立的主要外部障碍。
总之,独立后的拉美各国没有完全摆脱对殖民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依附地位。
教材思考点: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拉美独立革命后经济发展减速原因经济发展》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 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提示:
①政治上:独立后的拉美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使拉美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阻碍民资经济发展;
②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存在,国内市场狭小,农民生活困苦,长期受帝国主义剥削。
③英美等国加紧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成为其走向真正独立的外部障碍。
④十月革命的影响。
(二)表现:
历史纵横: 拉美共产党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一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作为拉美共产党人第一次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政权的尝试,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知识拓展: 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
材料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制定了新宪法。但因奉行金元与枪炮并用政策的美国干预等原因,国内冲突不断,军事政变频繁。1934年7月,拉萨罗·卡德纳斯当选总統,依照新宪法原则实行改革。他实施废除封建大地产法令,在6年任期中使将近100万农民无偿得到4500万英亩土地;1937年把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1938年宣布把属于英、美、荷的17家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国有化过程中,政府支持工人组织要求,签订了有利于工会的各集体合同;1938年3月,改组以军事寡头为主体的执政党,容纳工会、农民和其他群众组织参加等等。卡德纳斯的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使墨西哥走上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背景:
①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表现:封建大地产制依旧盛行,土地兼并严重;英美法等外资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
②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
(2)内容:
①经济:推行土地改革,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②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③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3)性质: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现代化变革。
(4)影响:
①为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大地产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问题探究: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特点和意义。(结合选择性必修3:第13课)
提示:
(1)特点:
①广泛性(地域广、成分复杂);
②普遍性,但不平衡;
③多样性(领导力量、指导思想、斗争方式等);
④目标的明确性(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⑤ 持续性,后带有鲜明的反法西斯斗争性。
⑥影响的深远性(加速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2)意义:
①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②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
④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广东卷)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的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A.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 B.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
C.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解析】 据题干“1942 年,尼赫鲁主张以革命手段进行抵抗,甘地放弃了不抵抗运动,同意以武力反抗作为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在当时的形势下,国大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斗争策略,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甘地宗教信仰的改变,排除A 项;这主要体现的是斗争策略的变化,而非强调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整体的高涨程度,排除C 项;材料主要说的是印度国内的情况,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关系不大,排除D 项。故选 B 项。
2.(2024·浙江卷1月)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狱中的尼赫鲁写道,抗议、祈求、武装起义这些方式在印度都行不通,“就在此时,甘地提出了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非暴力抵抗尽管是非暴力的,但它……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它似乎能展现印度人的特别才能。……这种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加上甘地的卓越人格顺应了全国的诉求,使国家充满了希望。”下列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是当时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唯一形式
B.甘地的人格是印度群众接受非暴力不合作斗争方式的首要原因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时就明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主张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前景值得期待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尼赫鲁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使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前景值得期待,D项正确;“唯一形式”说法绝对,尼赫鲁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种发挥群众作用的“有效方式”,排除A项;尼赫鲁认为“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加上甘地的卓越人格顺应了全国的诉求,使国家充满了希望”,即甘地的人格有利于调动人民参加不合作运动,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强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前景值得期待,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江苏卷)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非洲文学创作以使用欧洲语言为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殖民文化的影响。而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并在之后使阿姆哈拉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这有助于增强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抵制欧洲殖民文化的侵蚀。通过推广本国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可以传承和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从而在文化领域发挥反殖民的作用,B项正确;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并非西非,排除A项;非洲大陆至今仍未统一,阿姆哈拉语的推广与非洲大陆的统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阿姆哈拉语的推广主要是在文化领域对埃塞俄比亚自身产生影响,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作用有限,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重庆卷)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
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
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
【解析】 据题意可知,该观点认为对于东南亚地区的剥削会加剧这些地区的社会矛盾,从而引发新的混乱。所以结合所学可推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回东南亚,B项正确;随着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宣告瓦解,排除A项;这一观点是在反对欧洲的殖民统治秩序重返亚洲,而不是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等对亚洲贫困的影响,排除C项;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鼓励亚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而不是反对法西斯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湖北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传播,依靠武力的方式会激起非洲人民的反抗而采用文化宣传的方式更加隐蔽,能够动员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B项正确;A项表述不严谨,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的原因是自身实力下降,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但与题干强调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山东卷)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解析】根据材料“1913年”“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20初出现的亚洲觉醒运动(土耳其、波斯等)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东欧一些落后国家以及底层民众也面临帝国主义的压迫,A项正确;波斯(伊朗)是“立宪”革命,而非“共和”,排除B项;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思维导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5讲 讲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