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中年级学过《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说明性文章,但这些文章的学习基本不涉及说明方法的学习。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和说明方法的了解和认知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的学习着重从理解说明方法入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到说明文可以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2、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到说明文可以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2、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创新点】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外知识的适当介入,使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与生活实际和自己所了解的内容相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走向课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这一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我眼中的太阳: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对太阳的真实情况几乎不了解,于是创造出了这些神奇的故事。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一点点揭开了太阳的奥秘,你对太阳有哪些了解?
3、像太阳这样熟悉又陌生的事物该怎么介绍呢?今天我们就来开启第五单元——说明文单元的学习。单元导语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指名读)
4、怎样才能“说明白了”,相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会逐渐明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太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生字词都会写了吗?我们来检验一下。
课堂作业(一)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米远。太阳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__________度。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植物的生长,动物的_________,我们吃的蔬菜、________,埋在地下的_______都离不开太阳。云、雨、雪、风的形成都和太阳晒有关。太阳光有______作用,可预防、__________疾病。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可爱的世界。
2、对照大屏校对一下。
3、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些句子,它们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米远。
(2)太阳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发热,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4)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我们吃的蔬菜、粮食,埋在地下的煤炭都离不开太阳。
(5、6)云、雨、雪、风的形成都和太阳晒有关。
太阳光有杀菌作用,可预防、治疗疾病。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可爱的世界。
预设:
(1)这些句子是课文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有些直接提取自课文,有的经过提取、整合、概括的。
4、小结:读说明文,学会提取、整合、概括重要信息是很重要的。
5、再来看看,哪些内容可以归在一类?
预设:1—3可以归在一类,写的是“特点”。哪些特点?各用一个字来表示?(远、大、热)
4—8可以归在一类,写的是“作用”。是从哪些方面说的?再来提炼、整合一下。
太阳对植物、动物、矿物,气象、医疗都有影响,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6、这样课文就被我们分成了两部分。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呢?(找出过渡句,板书:关系密切)
7、小结: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列提纲,这么一理,我们把太阳的写作提纲列出来了。作者先从远、大、热三个方面写太阳的特点;中间用过渡句承上启下;再从太阳对植物、动物、矿物、气象的影响,能杀菌等方面,介绍了太阳的作用;最后再次总结,点明太阳和我们之间关系密切。所以,“说明白了”第一点,应该就是“有条理”。(板书:有条理)
三、感知特点,体悟写法
1、下面我们先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有个同学对太阳很感兴趣,写了一段介绍太阳特点的文字。(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太阳巨大无比,大到你无法想象。太阳还会发光,发热,简直就是个大火球。)
2、自由读,我觉得这位同学写得还真不错,远、大、热,三句话写得很有条理。你们觉得他和作者哪个写得好?(简单交流)
3、看来,光“有条理”,还不算“说明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研究员”,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的。
请看研究任务一:
默读课文1-3小节,用“( )”标出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批注说明方法。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主学习。
小研究员们研究得好投入,现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吧。
4、展示导学。
◆感知“远”
出示: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
用上这个巨大的数字,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就“更具体”了(板书:更具体)!但是这个数字太大了,太抽象了。作者想了什么办法说得更明白的?
举例子。
当抽象的数字说不明白时,我们还可以举一些例子:“步行”“坐飞机”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通过这些例子,太阳和我们距离之远就变得“更形象”了。(板书:更形象)
(3)指导朗读。
◆感受“大”
出示: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列数字、作比较。
作者是拿地球和太阳作比较,能不能把地球换成其他星球?
通过和熟悉的地球作比较,我们对太阳的“大”留下了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3)既然太阳这么大,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太阳却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呢?
(4)指导朗读。
◆体会“热”
出示: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读第一句话的时候,再看看这张图,你的感觉是什么?(太阳的“热”扑面而来。)
列数字、举例子。
五千多摄氏度,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还是比较抽象,咱们看(出示图片、文字)水烧开后温度是一百摄氏度,炼钢炉里温度达到一千五百,钢铁融化成钢水。而钢铁碰到太阳,会怎样?(变成气体)一个具体的数字,一个形象的例子,太阳“热”就“说明白”了。
(3)指导朗读。
(4)以前的老课本里这样写太阳(出示句子)为什么6000摄氏度变成了五千多摄氏度呢?
这一修订,体现了说明的另一个好处,也是要求,那就是“更准确”(板书:更准确)像这样的例子在课文1、2 自然段里也有,你能找到吗?
5、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个自然段,了解到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这三个自然段能不能交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传说放在开头,才能引起读者兴趣,后面“大”“热”是在“远”的基础上的。)
6、小结:可见,这样的安排是有条理的。作者合理安排内容,用上合适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的三大特点说得有条理,更具体,更形象,也更准确。达到了叶圣陶爷爷说的“说明白了”。
四、课堂练习,迁移运用
同学们有没有真的学明白呢?下面咱们就来一试身手,好不好?
小练笔:根据材料,写一段话介绍“世界第一大树”,试着用上几种说明方法。
【布置作业】 :
1 、人类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查找资料)
2、继续完成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