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阳泉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8 09:1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主题一~主题四(晋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读太阳系示意图和 2024年中国太空探索任务图,完成下面 1~3 小题。
1.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形状是( )
A.圆柱 B.不规则球体 C.椭圆 D.球体
2.下列能准确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是( )
A.地球是一颗恒星 B.太阳系中现有九大行星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D.太阳系中的所有天体自转方向相同
3.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大力开发新资源②认识宇宙对地球的影响
③激发人类的探索精神④更好地采取措施保护地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4 年 5 月 21 日,快舟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将“武汉一号”等四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完成下面 4~8 小题。
4.关于右图中的 98°与 28°,描述正确的是( )
A.98°为东经度,用 98°E 表示 B.28°为北纬,用 28°S 表示
C.98°为西经度,用 98°W 表示 D.28°为南纬,用 28°N 表示
5.酒泉的地理坐标是( )
A.(38°N,98°E) B.(38°N,98°W)
C.(38°N,120°E) D.(28°N,120°W)
6.西昌位于文昌的( )
A.西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7.四大发射场中位于热带的卫星发射中心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昌有阳光直射现象 B.太原位于高纬度
C.四大发射场中,酒泉在最东边 D.四大发射场均位于北半球
地球的海洋底部和陆地表面一样,都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读下图完成下面 9~10 小题。
9.图中①②③④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①山地②高原③平原④丘陵⑤盆地 B.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盆地⑤平原
C.①高原②山地③丘陵④平原⑤盆地 D.①山地②高原③盆地④丘陵⑤平原
我国某海洋科学研究团队在距地-2500米的深海海底钻到距海平面-2850米的深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洋中脊(海岭)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B.钻机在海底钻了350米的深度
C.这次钻探位于大陆架 D.这次钻探达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
随着铁路工程技术的发展,有些“灯泡形线路段”“裁弯取直”,逐渐被隧道和桥梁取代,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与铁路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1~12 小题。
11.下列关于铁路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虚线①代表的山体部位是山脊 B.b 地点的海拔高度在 780-820 米之间
C.甲地点与山峰的相对高度为 241 千米 D.区域内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12.原 ab 间“灯泡”形铁路修建的目的是( )
①施工难度较低②缩短通行时间③提高通行安全④降低线路坡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地球上广大而连续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与相邻海洋之间多以海峡相连。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海洋和陆地的格局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下面 13~15 小题。
13.下列关于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西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C.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大西洋两岸陆地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以下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同时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海陆变迁现象及预测中,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东非大裂谷在亿万年后可能形成新的大洋
B.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C.海域中的岛礁有时露出,有时被淹没
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
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 2024 年 10 月 23 日在山东青岛顺利召开,与会各方围绕“一带一路”能源创新、绿色合作开展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 16~17 小题。
16.关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沟通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洋 B.途径巴拿马运河
C.横穿太平洋 D.途经苏伊士运河
17.图中未被“一带一路”联系的大洲是( )
A.亚洲、非洲、北美洲 B.南美洲、非洲、欧洲
C.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D.欧洲、亚洲、大洋洲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善温耐早,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下面左图为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右图为猴面包树景观图。据此完成 18~20 题。
18.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高温少雨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19..右图示意湿季时的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 甲地 2 月 B. 乙地 2 月 C. 甲地 8 月 D. 乙地 8 月
20.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 21~23 题。
21.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分别集中分布在( )
A.南北回归线之间和两极地区 B.中纬度沿海和中纬度内陆
C.大洋洲和欧洲 D.北冰洋和南极洲
22.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23.关于图中等温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②等温线南北走向,大致与经线平行
③高纬度地区,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更密集
④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新年来临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庆祝时间不一致,这一现象让小明想到老师在课堂上普及的地方时计算。读世界部分城市位置示意图和各城市跨年时刻表,完成下面小题。
24.家住北京(东八区)的小明与在伦敦(中时区)的哥哥通过视频跨年时,伦敦的时间为( )
A.2024 年 1 月 1 日 0 时 B.2023 年 12 月 31 日 8 时
C.2024 年 12 月 31 日 4 时 D.2023 年 12 月 31 日 16 时
25.全球各地跨年时刻不同,其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公转
C.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运动 D.月亮围绕地球不停地转动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主题情境: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影响(13 分)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以“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影响”为主题的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 资料准备】
(1)下面的卡片是洋洋整理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内容,卡片中有四处内容不完整,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卡片一 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纬线名称),此后逐渐北移,夏至日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位于________(纬线名称);夏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南移,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于南回归线;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次年春分日再一次直射赤道。(2 分)
卡片二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物影最________,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和物影与上述相反。(4 分)
【任务二 探究过程】
当北半球千里冰封时,南半球正在忍受着夏季烈日的煎熬。
(2)当出现上述现象时地球运行位置最接近图4公转轨道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1 分)
(3)图 5 中甲图的楼房影子比乙图的________(长/短),当西安正午楼房影子如甲图所示时,正午室内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________(大/小),此时呼和浩特市正值________季。(3 分)
【任务三 学以致用】
(4)西安的洋洋家想要购买一套房子,为了确保房间一年四季都能有阳光,通过以上探究内容,洋洋建议家人应该________季去售楼部看房(1 分),理由是________。(2 分)
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附近就经历了海陆的变迁。图示意部分地区的板块分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意大利位于七大洲中的________洲,隔地中海与________洲相望。(2 分)
(2)维苏威火山的经度大约是________,纬度大约是________。(2 分)
公元前 2 世纪,维苏威火山附近的那不勒斯海岸曾建造有神庙,现在只保存下来三根大理石柱,石柱上分布有海生动物钻成的许多小孔。下图为三根大理石柱升降变化示意图。
(3)公元79年至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底部的海拔先________后________(上升、下降)(2 分),三根大理石柱见证了________(2 分)。
维苏威火山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公元 79 年 8 月 24 日,维苏威火山大爆发。厚约 5.6 米的火山灰毫不留情地将附近的庞贝古城掩埋,几万人瞬间失去生命。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维苏威火山不断喷发的原因。(2 分)
庞贝古城所在的庞贝湾是一个天然良港,方便货物的装卸和交换。庞贝古城曾经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地中海地区的重要商业城市。
说出海洋对人类的有利影响。(2 分)
28.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划分的。如图代表四种气候类型。读图文完成问题。(10 分)
(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属于热带气候的代号有________和________。(2 分)
(2)柯本提出,若最热月气温大于18℃,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夏半年最干月降水量小于40mm,且小于冬季最多雨月降水的三分之一,则具备“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代号是________(1 分),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2 分)。
(3)柯本在划分气候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参照当地的自然景观。下列四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甲气候特征的字母代号是____。(1 分)
我县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期“气候与人类”知识专题黑板报,供同学们思考学习。探究主题:气候与人类活动
【知识储备】
(4)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2 分)
【探究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暖。2020 年 1 月份,南极地区最高气温首次突破 20℃;到 2030 年,全球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高出 1.5℃左右。全球气候变暖正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____(多项选择填空)。(2 分)
A.极地冰川融化 B.沿海低地被淹没
C.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加 D.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29.【地理探究】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世界的居民与文化。下面图 1 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 2 为丁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当地传统民居景观。
分别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角度,说出世界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原因。(6 分)
(2)分析丁地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2 分)
(3)结合所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现象,完成下列表格。(4 分)
请描述丁地传统民居的特点,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3 分)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综合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3 分)【答案】(1)赤道(1 分) 北回归线(1 分) 大(2 分) 短(2 分)
(2)D(1 分)
(3)长(1 分) 大(1 分) 冬(1 分)
(4)冬(1 分) 北半球冬季离太阳直射点远,阳光斜射,物影长。(2 分)
27.(12 分)【答案】(1)欧(1 分) 非(1 分)
(2)14°E(15°E)(1 分) 40°N(41°N)(1 分)
(3)下降(1 分) 上升(1 分) 海陆变迁(海平面升降)(2 分)
(4)维苏威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可以是意思相同的其他答案。(2 分)
(5)发展海陆贸易,带动商业等其他经济活动;发展旅游业;发展海水养殖、海上采矿等答出两个方面即可。(2 分)
28.(10 分)【答案】(1)乙 (1 分) 丁(1 分)
(2)丙(1 分) 地中海气候(2 分)
(3)C(1 分)
(4)气温 (1 分) 降水(1 分)
(5)ABC(2 分)
29.(15 分)【答案】(1)纬度位置: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2 分)
海陆位置: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 分)
自然原因: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写出任两点 2 分)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炎热干燥。(2 分)
①北美洲②英语③白色人种④伊斯兰教(每空 1 分,共 4 分)
丁地位于西亚地区,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厚、窗小,屋顶以平顶为主。(1分)
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民居墙厚、窗小是为了隔热、防风沙;屋顶以平顶为主是因为该地区降水稀少。(写出任两点 2 分)
同课章节目录